《ESI视角下的中国科学院科研表现》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19-07-16
  • 新一期的 ESI数据已经于2019年7月11日发布,最新的数据范围为10年4个月,即覆盖时间段为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4月30日。本期ESI数据中,共有77所院属机构进入到相关学科的ESI全球前1%行列 。(详细名录参见附件“77个机构列表”)

    1所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首次拥有ESI学科

    基于本期ESI数据,我们与上一期2019年5月份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了1所新进入ESI的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如表1所示。

    拥有ESI学科最多的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

    本期ESI数据中,中国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仍旧分别以22个和17个ESI学科稳居前两位。

    除以上两个机构外,拥有4个(含)以上ESI学科的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共计11所,如表2所示。

    进入ESI学科前1%阈值内的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

    从ESI 22个学科的角度来看,进入前1%阈值线的中国科学院机构数量较多的是“工程学”、“化学”、 “环境与生态学”及“材料科学”等,超过20家院属机构在以上4个学科领域均跻身进入全球前1%行列,紧随其后的是“植物学与动物学”,有19家机构在该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前1%。也表明中国科学院在上述学科领域科研表现相对突出,详情见表3。

    4所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的ESI学科较上期有所增加

    与2019年5月份数据相比,ESI学科数量有所增长的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共计4所。如表4所示。

    前1‰阈值下的中国科学院的科研表现

    如果说进入ESI作为世界先进水平的话,那么能够进入ESI前1‰可理解为更高水平的发展表现。

    本期拥有ESI前1‰学科的机构数共计12所,总体情况与上期数据持平。其中中国科学院与国科大依旧分列前两位,分别拥有16个和7个ESI前1‰学科。

    除以上2个机构外,其余10所院属机构拥有ESI前1‰学科的情况如表5所示。

    发表超过100篇高被引论文的机构

    高被引论文是ESI中按学科领域和出版年统计的被引次数排名前 1% 的论文 (Article和Review),表示文章的引文影响力已经位列全球同年度、同学科的前1%。机构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发展,需要发表更多高被引论文来进一步提升机构影响力。在这一期ESI数据中,发表超过100篇高被引论文的机构共计19所。其中,中国科学院以6899篇高被引论文排名第一,而国科大则以1321篇高被引论文紧随其后。如表6所示。

    附表:

    进入ESI全球前1%行列的77所院属机构列表

    数据源简介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简称ESI)是由世界著名的学术信息出版机构美国科技信息所(ISI)于2001年推出的衡量科学研究绩效、跟踪科学发展趋势的基本分析评价工具,是基于科睿唯安公司(原汤森路透知识产权与科技事业部)旗下Web of Science(SCIE/SSCI)所收录的全球12000多种学术期刊的1000多万条文献记录而建立的计量分析数据库,ESI已成为当今世界范围内普遍用以了解高校、学术机构、国家/地区国际学术水平及影响力的重要工具之一。

  • 原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ODAxNjcyNA==&mid=2651738578&idx=1&sn=8f2ed7346e16c39be5fccd5cb01e81ae&chksm=bd2bd2698a5c5b7f0fa2fe9d9365621f7b2319f802a9c64bfea29f9b835e866fa05c518219fe&mpshare=1&scene=23&srcid=07156DS0DefUJJyXQcTHImCm#rd
相关报告
  • 《ESI视角下的中国科学院科研表现(2019年9月)》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19-09-18
    • 新一期的ESI数据已经于2019年9月11日发布,最新的数据范围为10年6个月,即覆盖时间段为2009年1月1日至2019年6月30日。本期ESI数据中,共有79所院属机构进入到相关学科的ESI全球前1%行列[1]。(详细名录参见附件“79个机构列表”) 2所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首次拥有ESI学科 基于本期ESI数据,我们与上一期2019年7月份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发现了2所新进入ESI的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如表1所示。 (表1 首次拥有ESI学科的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 拥有ESI学科最多的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 本期ESI数据中,中国科学院与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仍旧分别以22个和17个ESI学科稳居前两位。 除以上两个机构外,拥有4个(含)以上ESI学科的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共计14所,如表2所示。 (表2 拥有4个(含)及以上ESI学科的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 进入ESI学科前1%阈值内的中国科学院及其院属机构 从ESI 22个学科的角度来看,进入前1%阈值线的中国科学院机构数量较多的是“工程学”、“化学”、“材料科学”、“环境与生态学”和“植物学与动物学”,超过20家院属机构在以上5个学科领域均跻身进入全球前1%行列,紧随其后的是“地理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分别有15、14、13家机构在该学科领域进入全球前1%。也表明中国科学院在上述学科领域科研表现相对突出,详情见表3。 (表3 进入ESI学科前1%阈值内的机构数量) 6所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的ESI学科较上期 有所增加 与2019年7月份数据相比,ESI学科数量有所增长的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共计6所。如表4所示。 (表4 新增ESI学科的6所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 前1‰阈值下的中国科学院的科研表现 如果说进入ESI作为世界先进水平的话,那么能够进入ESI前1‰可理解为更高水平的发展表现。 本期拥有ESI前1‰学科的机构数共计13所,与2019年7月份数据相比,增加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1所。其中中国科学院与国科大依旧分列前两位,分别拥有16个和7个ESI前1‰学科。 除以上2个机构外,其余11所院属机构拥有ESI前1‰学科的情况如表5所示。 (表5 拥有前1‰学科的中国科学院院属机构) 发表超过100篇高被引论文的机构 高被引论文是ESI中按学科领域和出版年统计的被引次数排名前1% 的论文 (Article和Review),表示文章的引文影响力已经位列全球同年度、同学科的前1%。机构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发展,需要发表更多高被引论文来进一步提升机构影响力。在这一期ESI数据中,发表超过100篇高被引论文的机构共计20所。其中,中国科学院以7021篇高被引论文排名第一,而国科大则以1377篇高被引论文紧随其后。如表6所示。 (表6 发表超过100篇高被引论文的机构)
  • 《中国科学院位列全球十大科研机构首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08
    • 7日发布的2018自然指数年度榜单显示,美国仍是世界上高质量科研论文的最大贡献国,中国和德国位居其后。中国是自然指数十大贡献国中唯一实现指数值正增长的国家,中国科学院是全球榜单中居于首位的科研机构。 数据显示,尽管美国的科研产出较上一年略有下降,但依然保持领先地位,其高质量科研产出仍是中国的两倍多,而中国也延续着急速上升之势。除了美国之外,中国、德国、南非和巴西都是所在地区的领先者。 数据表明,与前一年相比,中国有49家科研机构提升了它们在全球500强科研机构榜单的位次,另有14家中国机构新进入了全球500强,仅有15家位次下滑。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四所大学已位居全球大学研究机构25强之列。 自然指数创始人戴维·斯温班克斯博士表示,中国在指数中的地位得到持续和显著提升,“中国在指数中的论文产出从2016年到2017年有高达12%的增长,远高于2015到2016年的增幅,因此,许多中国机构指数排名有所上升。与中国显著增长相对应的是其他一些主要国家论文产出增长乏力或下滑。”据了解,美国有62家机构的排名上升,74家下滑。日本位居自然指数整体排名第五位,只有4家机构排名上升,15家下滑。 自然科研方面据此分析,高质量科研的出版日益呈现全球化的特征,机构之间为了在版面有限的国际顶级期刊上发表科研成果展开激烈竞争。“鉴于纳入指数的期刊每年发表的论文数量近乎不变,中国论文数量的增加不可避免地让其他国家失去其份额。”斯温班克斯补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