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LED在可见光通讯应用方面的前沿进展》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 王靖娴
  • 近日,陕西科技大学郭坤平副教授和上海大学魏斌教授团队系统地介绍了近年来OLED在可见光通讯应用方面的前沿进展,以“Printable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 for Next-generation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s”为题撰写综述文章,发表在Advanced Photonics Nexus 2023年第4期。

    研究人员从半导体材料、器件物理、印刷制造、器件集成等多个角度讨论了近年来国际上利用OLED光源实现VLC系统开发及印刷OLED的进展。首先,研究人员系统调查了目前用于VLC系统的LED材料(包括无机半导体、量子点、有机半导体、新兴的金属-有机框架和杂化有机-无机钙钛矿材料等)的最新进展。低成本和可持续性的OLED光源,将有效推动VLC的创新与发展。特别是白光OLED光源,其发光材料和器件结构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随着白光OLED照明产业化的快速发展, OLED集成的VLC(OVLC)的研究将被进一步刺激。在此基础上,研究人员分析了快速发展的OVLC现状和机会。此外,将OLED的光谱范围从可见光扩展到近红外区域不仅可以扩展OVLC链路的带宽,而且能够推动VLC在生物传感领域的应用。


    为了推动OLED照明和OVLC的产业化进程,目前成本过高的制造难题不容忽视。因此,作者进一步讨论了可溶液加工的制造方法,包括喷墨印刷、狭缝涂布和刮刀涂层技术,对未来卷对卷印刷技术奠定了基础。“一体式”3D打印OLED光源技术,将为未来OVLC系统的低成本制造提供方案。

    展望未来前景,研究人员表明:同时使用OLED发射器和OPD接收器的全有机VLC将是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它在可打印、低成本制造和高集成度方面拥有很大的应用前景。总之,这项工作全面总结了可印刷OLED在VLC系统中的应用,并为未来设计用于光通信应用的高性能发光材料和器件提供了重要指导。


相关报告
  • 《我国发布全球首款可见光通信芯片:有光即可上网》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设计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8-08-29
    • “现在我们知道有WI-FI,未来我们还将知道LIFI。以前大家知道光线可以提供照明,但是现在光也可以用来传递信息了,有光就可以上网的梦想实现了!”近日,在首届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上,在我国研发的全球首款商品级超宽带可见光通信专用芯片组发布会现场,中国工程院院士、可见光芯片主要研制者邬江兴教授如是说。 有光即可上网 比5G快10倍 资料显示,LIFI(Light Fidelity),全称为可见光无线通信,又称光保真技术,是一种新型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它利用荧光灯或发光二极管等发出的肉眼看不到的高速明暗闪烁信号来传输信息的,将高速因特网的电线装置连接在照明装置上,插入电源插头即可使用。 " 用可见光通信不仅安全、稳定、快速、高效,而且成本低廉。" 邬江兴表示, 可见光通信技术绿色低碳、可实现近乎零耗能通信,还可有效避免无线电通信电磁信号泄露等弱点,快速构建抗干扰、抗截获的安全信息空间。 据介绍,此次发布的芯片组可支持每秒 G 比特量级的高速传输,全面兼容主流中高速接口协议标准,可为室内及家庭绿色超宽带信息网络、基于虚拟现实功能的家庭智慧服务、高速无线数据传输、水下高速无线信息传送、特殊区域移动通信等领域可见光通信应用提供芯片级的产品。 " 可见光通信是 10GB 超宽带智慧家庭信息网络的核心技术,5G 移动通信将提供最大1个G的通信速率,可见光通信要比它快10倍。" 邬江兴说。 邬江兴指出,可见光通信专用芯片组的成功研发,对于推动可见光通信产业和应用市场规模化发展,突破室内“最后10米”和短距离超宽带无线光互联技术瓶颈,开创集绿色节能、短距超宽带、无缆化光互联为一体的新兴应用方面,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各国争相研发的制高点 据《2014年欧洲可见光通信组织市场调查报告》预测,可见光通信产业规模将在2022年超过2千亿美元,可见光通信已经成为世界各国争相研发的制高点。而此次我国研发的全球首款商品级超宽带可见光通信专用芯片组的发布,也标志着我国可见光通信产业迈入超宽带专用芯片时代。 2015年,我国科学家创造了可见光通信50Gbps(比特每秒)的实时速率世界纪录。当前,可见光通信技术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角逐的下一代核心通信技术,可为5G移动通信网络室内深度覆盖提供绿色、泛在、廉价的接入手段。 据了解, 这次发布的芯片组由战略支援部队信息工程大学可见光通信技术团队与东莞信大融合创新研究院、天津市滨海新区信息技术创新中心和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军地单位联合研发完成。该芯片组由光电前端芯片和数字基带芯片组成,可支持每秒G比特量级的高速传输,全面兼容主流中高速接口协议标准。 2年内可体验LIFI " 黑科技 " 据科技日报报道称,谈到未来可见光通信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邬江兴说,由于可见光通信不会产生电磁干扰,因此当其应用于飞机等环境之中,乘客在飞机上使用终端设备将变得更加自由;而对于在水下、矿下作业的工人来说,仅靠一束光,就能实现通话和数据传输,相信将会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可以说,天上、地下都大有用武之地。” 在汽车领域,引入可见光通信技术,将有望加速车联网的进程,并打造更多创新应用。比如当车灯照到了路边的路牌,路牌马上可以给车辆导航仪传输附近的路况,并告知到达目的地最通畅的道路,让用户拥有更好的驾驶体验;再比如当车辆靠近时,主动提示刹车信息,或实现自动刹车等。 可见光通信还有助于构筑智慧生活。借助可见光通信的特性,早上我们起床打开灯,就能通过各种终端设备(电视、平板、手机等),在第一时间了解天气状况、得知最新的出行信息以及国内外重要新闻等;而家庭成员间分享数据信息时,更可实现“秒传”。 只要头顶上有灯光照耀,理论上无论是传输数据信息、上网,还是进行语音、视频通话,亦或是调节物联网设备的开关,均可轻松实现,而且借助超高的传输速率,应用体验远超WiFi和现有网络,而且具有高速率性、无电磁辐射、密度高、成本低、频谱丰富、高保密性。 据了解,重庆市高新技术开发区已先期启动了以可见光通信为核心的智慧家庭网络示范工程,重庆两江新区及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也将计划开展规模化的智慧家庭与商用楼宇试点应用,2 年内将有 3 万户以上的市民体验到这项 " 黑科技 "。
  • 《【前沿科技】我国科学家在太阳能海水淡化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王阳
    • 发布时间:2019-01-14
    • 南京大学现代工学院朱嘉教授课题组在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对高效率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的实用化将产生重要的意义。下面就跟小编了解下这篇高质量的文章吧~ 随着社会发展,淡水资源变得越发匮乏,水资源短缺正成为全球需要共同面对的挑战。光热蒸汽技术以太阳能和海水为原料,为清洁水资源的生产提供了一条路径。然而,传统的块体光热蒸汽技术由于产水效率较低(约40%),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淡水资源形势日益严峻,海水淡化作为获取淡水的有效方法之一,引起广泛关注。然而目前传统的海水淡化装置消耗大量热能或电能,碳排放量大、装置体积庞大,且淡化效率、效果均有待提高。利用太阳能光蒸馏的海水淡化技术低碳环保,然而多年来一直受限于较低的光热转换效率(-30-45%)而无法大规模应用。朱嘉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利用等离激元增强效应实现了高效太阳能海水淡化(能量传递效率-90%,淡化前后盐度降低4个数量级)。该研究发现,三维铝颗粒等离激元黑体材料是实现高效率太阳能海水淡化的绝佳体系,图1给出铝颗粒黑体材料用于等离激元增强太阳能海水淡化的设计示意图。首先,等离激元铝黑体材料具有宽太阳光谱超高光吸收效率(在400-2500nm宽太阳光谱范围平均吸收效率>96%),确保了海水淡化过程中光热转换效率大大提高;其次,铝纳米颗粒的局域等离激元光学共振效应使得漂浮在水面的紧密排列的铝颗粒附近区域产生极高的局部温度和电磁场增强效应,非常有利于快速有效的淡水蒸汽产生,多孔结构又提供了有效的蒸汽逃离通道。最后,铝颗粒等离激元黑体材料制备采用低成本金属铝为唯一原材料,采用了简单可规模化生产的自组装制备方法(图1),且材料的淡化性能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和耐用性,这对高效率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的实用化将产生重要的意义。 图. 三维铝颗粒等离激元黑体自组装工艺与组装前后光学照片对比图 我国科学家取得的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科学》杂志以《新的水纯化系统可帮助世界解渴》为题进行专文介绍。这一新型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显示出广阔的前景,不但可以为贫困、偏远地区提供经济、可行的饮用水方案,也可为海洋、沙漠、军事等特殊地区及应用领域提供小型、便携的供水方案,更有可能为世界性的水资源缺乏问题贡献“中国水方案”。 相关研究成果以《3D self-assembly of aluminium nanoparticles for plasmon-enhanced solar desalination》为题发表于Nature Photonics上(DOI: 10.1038/NPHOTON.2016.75)。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副研究员周林与硕士生谭颖玲为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朱嘉教授是论文的通讯作者,本项研究受到了祝世宁院士的指导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