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目前大西洋环流处在过去1600年内的最低点》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8-05-08
  • 由伦敦大学学院(UCL)和伍兹霍尔海洋学研究所(WHOI)领导的最新一项研究证明,全球海洋环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自19世纪中期以来已经不再以最高强度运行,目前处于过去1600年以来的最弱点。如果该系统继续减弱,可能会影响从美国、欧洲到非洲萨赫勒的天气模式,并导致美国东海岸海平面更快上升。

    在调节全球气候方面,大西洋环流起着关键作用。不断移动的深水循环系统有时被称为全球海洋输送带,它将墨西哥湾溪流水送到北大西洋,在那里向大气释放热量并使西欧变暖。较冷的水然后下沉,一直流到南极洲,最终流回墨西哥湾。

    WHOI高级科学家Delia Oppo博士提到,这项研究首次综合分析了海洋沉积物记录,表明大西洋翻转环流的减弱开始于小冰期结束时,这是一个长达数世纪的寒冷期,持续到大约1850年。这项研究成果已经发表于自然《自然》(Nature)上。

    伦敦大学学院兼WHOI附属组织的高级讲师David Thornalley博士认为,随着北大西洋在小冰期结束时开始升温,淡水扰乱了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北极海冰、北极周围的冰盖和冰川开始融化,形成一股巨大的自然水流涌入北大西洋。这大量的淡水稀释了地表海水,使其更轻,沉没能力更低,从而放慢AMOC系统。

    为了调查过去的大西洋环流,科学家们首先检查了经深海流沉积的沉积物粒度;颗粒物越大,水流越强。然后,他们使用各种方法在温度受AMOC强度影响的地区重建近地表海洋温度。

    Thornalley提到,综合起来,这些方法表明,AMOC在过去150年中已经减弱了大约15%到20%。根据雷丁大学高级研究科学家、本研究共同作者Jon Robson博士的说法,这一新发现暗示了当前全球气候模式存在差距。北大西洋的环流比以前想象的要多得多,重要的是要弄清楚为什么模型会低估观察到的AMOC减少。这可能是因为模型没有活跃的冰盖数据,或者也许有更多的北极融化现象没有被预估,因此进入系统的淡水量比目前估计的要多。

    由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Levke Ceasar和Stefan Rahmstorf领导的另一篇《自然》(Nature)文章也对这一相同问题进行了探讨,其研究着眼于气候模型数据和过去的海面温度,揭示了自1950年以来AMOC一直在更加迅速地减弱,以回应最近的全球变暖。这两项新研究共同提供了补充证据,证明目前的AMOC特别薄弱,既提供了长期观点,又详细了解了近期的年代际变化。

    Thornalley认为,AMOC在小冰期结束和近几十年这两个时期的减弱,其共同点在于二者都是变暖和融化的时期。由于持续的二氧化碳排放,预计未来将继续变暖和融化。Oppo也对此表示同意,但是他们都指出,就像AMOC过去的变化让他们感到惊讶一样,未来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例如,直到最近,人们才开始认为AMOC在小冰河期较弱,这些表明相反结论的新研究,再一次强调我们需要提高对这一重要系统的认识。

    (於维樱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www.whoi.edu/news-release/atlantic-ocean-circulation-at-weakest-point -in-more-than-1500-years
相关报告
  • 《研究表示大西洋环流受热带印度洋变暖趋势的影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9-10-11
    • 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博士后Shineng Hu和耶鲁大学海洋与大气科学教授Alexey Fedorov研究表示,印度海洋变暖可能会加强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该环流在很大程度上使欧洲的气候温和。这一效应似乎在补偿近几十年来一直呈放缓趋势的AMOC。 作者表示,印度洋变暖是人为变暖最明显的特征之一。目前印度洋海平面温度比20世纪中期高1℃(1.8℉),比其他热带海洋盆地都要高。 作者利用模型模拟了印度洋变暖的影响,惊奇地发现AMOC随着变暖而变得更强。作者表示,研究结果表明气候系统中非常不同的组成部分可以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研究证明热带印度洋相对于其他两个热带海洋盆地的变暖可以有效控制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的强度。相对变暖越大,AMOC越强。相应地,如果未来印度洋变暖减缓,AMOC可能会下降得更快。 AMOC的命运一直是全球气候变暖情景研究的焦点。该环流携带温暖的海水从热带向北流向格陵兰岛。在那里,更冷、更咸的海水下沉,并向南靠近海底。科学家们推测,如果AMOC减缓或停止,从全球海平面剧烈变化到欧洲极端降温等灾难性后果将接踵而至。AMOC减缓最可能是由局地因素引发,比如格陵兰岛冰川和北冰洋海冰的大规模融化。科学家们认为,北大西洋海面淡水泛滥将会改变AMOC的物理特性,即使不能完全停止,也会使其大大被抑制。 关于印度洋变暖与AMOC之间关系的问题,该研究作者认为是印度洋变暖引发了连锁反应,热带印度洋加速变暖会影响降雨、海洋盐度和大西洋环流。温暖的海水蒸发到大气中,在印度洋周围形成了更多的降水。热量在该区域消散,影响了热带大西洋和其他地方的其他主要气流。抑制了热带大西洋的降雨,更多的高盐水流向高纬度地区,为环流提供了维持流动所需的盐分。 作者认为,他们的发现表明科学家有必要更充分地考虑印度洋的全球影响。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气候模型专家谢尚平表示,这项研究表明,热带海洋温度模态,通过调节大西洋和周边大陆的降雨,可以推动AMOC的变化,这是一个有趣的想法,值得通过观察和模型实验进一步评估。 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气候变化》(Nature Climate Change)杂志上,题为“印度洋变暖会加强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 (李桂菊 编译) 图片源自网络
  • 《研究发现不断变化的北大西洋中有着稳定的海洋环流》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张灿影
    • 发布时间:2020-12-08
    • 由于全球变暖,海洋垂直结构正在发生变化,这些变化是否与海洋环流同步尚不得而知。现在,来自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SCSIO)、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和德国基尔GEOMAR-Helmholtz海洋研究中心的一个国际科学家团队回答了这个问题。在这项研究中,他们采用了近30年的北大西洋副热带和副极地水文剖面,并结合卫星测高数据、全流域阵列观测和同化模型数据。该最新研究发现,海洋环流变化的速度和海洋内部性质变化的速度可能与之前的认知有所不同。尽管十年来海洋内部性质发生了深刻变化,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翻转环流在十年尺度上仍然保持稳定。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认为,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主要由一个向北流动的上分支和一个向南流动的下分支组成,他们分别携带了暖而咸和相对冷和淡的水体。与AMOC相关的大量净热通量和淡水输送对区域和全球气候至关重要。高纬度地区的水文变化一直被认为与AMOC变化密切相关,但从观测角度来看,过去几十年中,AMOC是否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仍不清楚。不过该最新研究中发现,最近几十年来,不仅从表层到中层(即从表层到2000米左右)的AMOC水在温度、盐度和溶解氧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且在2000米以下的更大深度上的水域也出现了显著的盐化现象。只是在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期间,北大西洋副极地的AMOC和亚热带的AMOC之间并没有存在明显区别。这些结果形成了一个有趣的对比,但也表明海洋内部性质的变化和AMOC的变化可能不会以先前提出的速度发生,这还需要做进一步的研究来加深研究者们对它们的理解。 相关论文链接: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48/eabc7836 (郭亚茹 编译;於维樱 审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