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海洋热浪引起的热位移》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8-28
  • 海洋热浪(Marine heatwaves, MHWs)是一种离散的但长时间处于异常温暖的海洋温度,可以极大地改变海洋生态系统,对生态和社会经济产生深远的影响。全球科学家在探索MHW的运行模式、驱动因素和趋势方面付出了巨大的努力。通常,MHW是根据其在特定位置的强度和持久性来表征的,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那些必须忍受温度升高影响的珊瑚和其他固着生物。但是,许多具有重要生态和商业意义的海洋物种通过迁徙到有利的栖息地来应对这一环境破坏,而流动性海洋物种的剧烈变化是反映MHW的显着影响因素之一。在长期变暖趋势的背景下,相关成果已经对空间温度变化进行了广泛研究,但现有的全球MHW分析中未阐明这些问题。

    8月5日发表在《自然》(Nature)上的一篇论文,Michael等人将热位移作为衡量MHW的度量标准,而不是通过局部温度异常来表征地表温度等高线的空间位移,并使用基于观测的全球海面温度数据集来计算1982年至2019年所有MHW的热位移。他们发现,在全球海洋中,MHW期间的热位移范围从数十公里到数千公里,并且与MHW强度在空间上不相关。此外,尽管它们的整体空间格局差异很大,但在MHW的短期热位移与从变暖趋势推断的百年尺度位移具有可比性。这些结果加深了人们对MHW及其对海洋物种潜在影响的理解,并揭示了哪些地区最容易发生热位移,以及热位移变化对预测海洋变暖的影响。研究结果还强调了海洋资源管理者需要考虑由MHW驱动的空间变化,这种变化的规模与长期气候变化有关的变化具有可比性,并且已经在发生。

    (熊萍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2534-z
相关报告
  • 《全球变暖下的海洋热浪》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cancan
    • 发布时间:2019-03-26
    • 文章指出1982—2016年全球变暖使海洋热浪的发生频率加倍,未来全球变暖背景下海洋热浪的发生概率、持续时间和强度都会急剧增加。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海洋热浪已经变得更持久、更频繁、更广泛和更强烈,而且这种趋势将在进一步的全球变暖下加速。具体表现为:①1982—2016年海洋热浪发生的数量加倍,预计这一数字将进一步增加。②即使人类采取行动,将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巴黎协定》确定的2℃以内,海水异常升温的海洋热浪频率、强度与持续时间依然会大幅增加,海洋热浪的天数会由现在的约33天增为84天。③在“基准情景”(BAU)下,21世纪末全球变暖幅度会达到3.5℃,在这种升温水平下,海洋热浪的发生空间范围将是工业化前的21倍,持续时间达到平均112天。④西部的热带太平洋和北极海洋变化预计最明显。⑤当前,87%的海洋热浪是人为变暖引起的,在全球变暖超过2℃的情况下,这一比例将增加到近100%。研究人员指出,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海洋热浪会变得非常频繁和极端,可能会将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推向其韧性的极限并超越该极限,最终导致不可逆转的变化。 全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18-0383-9
  • 《研究探讨海洋热浪“Blob 2.0”形成的物理驱动》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0-05-07
    •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领导的最新研究显示,减弱的风模式可能刺激了去年夏天席卷北太平洋的极端海洋热浪。 继2013-2014年“Blob”之后的海洋热浪(被命名为“Blob 2.0”)可能破坏海洋生态系统,并损害沿海渔业。美国西海岸的水域,特别是加利福尼亚北部、俄勒冈州和华盛顿的水温高于正常值2.5摄氏度(4.5华氏度),创了新纪录。 这项名为“2019年夏季北太平洋海洋热浪的物理驱动力”的新研究于4月20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研究人员认为,历史上大多数大型海洋热浪都发生在冬季。这是过去5年来的第一次夏季海洋热浪,也是最热的一次,创下了过去40年来的最高记录。但这并不是唯一的记录:2019年的北太平洋大气环流模式也是过去至少40年以来最弱的。为了寻找可能影响夏季“Blob 2.0”形成的物理过程,研究小组将真实世界的海面温度数据与大气模式配对,并测试了各种可能的驱动因素的影响。 研究人员发现,较弱的风最有可能是造成创纪录的海洋热浪的罪魁祸首。当环流模式减弱时,风也会减弱。随着海面上吹来的风越来越少,蒸发也越来越少,冷却也越来越少;这一过程类似于通过蒸发汗液来风冷人类皮肤。2019年,海洋仿佛被困在一个炎热的夏日,没有风来降温。 研究人员发现,海洋混合层(海洋表层数学均匀分布的深度)的变薄也助长了“Blob 2.0”。混合层越薄,就会越快从太阳光和减弱的风中变暖。这些影响会不断形成恶性循环:海洋上方的低层大气通过消耗低层云层来响应暖水,这使得海洋更容易受到阳光的照射,从而使海洋更温暖,并消耗掉更多的云层。 温暖的海洋温度有可能破坏美国西海岸的海洋生态系统。在温暖的月份,耐热性较低的海洋动植物的风险比在冬季更高,加热暖表层水可能比加热冷水危害更大。 研究人员还认为,随着气候的变化,在未来几年可能会看到更多这样的不利影响。随着全球变暖的持续,像去年夏天的“Blob 2.0”这样的极端高温天气越来越可能出现。“Blob 2.0”只是一个开始,事实上,这样的事件在未来甚至可能不会被视为“极端”事件。研究人员希望这些结果能帮助科学家和决策者更好地预测未来的海洋热浪并做好准备。 (王琳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