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破土而出”!》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21
  • 近日,中国绿发投资建设的世界最大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青海6万千瓦/60万千瓦时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顺利完成主要建设及设备基础全部“出零米”目标,正式由土建施工阶段转入核心设备安装阶段。

    青海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位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装机容量6万千瓦/60万千瓦时,配建25万千瓦光伏,入选国家能源局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液态空气储能领域发电功率世界第一、储能规模世界最大的示范项目。

    项目采用新一代的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基于低温空气液化和蓄冷技术,将电能以常压、低温、高密度的液化空气形式存储,解决了空气存储和恒压释放的问题,具有可实现大规模长时储能、清洁低碳、安全、长寿命和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的突出优点。较之传统储能技术,其占地面积更小、储能密度更大、应用场景更为灵活多元,尤其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备用黑启动、支撑分布式电力微网以及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具有突出优势。

    自开工建设以来,项目受到了国家能源局、青海省等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领导亲临现场调研,对项目予以充分认可和关心支持。今年4月,公司组建项目突击队,全部成员赴项目一线现场办公,协同总包单位、设计院及设备厂家等单位,解决“人、财、物”各项难题,全力以赴赶进度、抢工期,于8月15日顺利完成主要建设及设备基础全部出零米任务。

    8月17日,项目配套离心压缩机组在生产车间顺利下线,也为年底建成并网奠定了基础。作为项目压缩模块的关键设备,压缩机组叶轮直径达到2米,整机重量相当于五十头成年大象的重量总和,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水平剖分式离心压缩机组,具有整机实现快速一键启停、耐疲劳性强、四季节能降耗运行等特点,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下一步,我们加快推进冷箱、压缩机组、膨胀机组等关键核心设备的安装调试工作,确保实现‘9.22倒送电’‘12.31安全发电’目标。”项目建设负责人介绍道。

    青海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是液态空气储能技术从试验阶段向规模化生产迈进的重要里程碑,项目设备全部实现国产化,填补了大规模长时储能技术空白,将为青海省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提供有力支撑,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实现“双碳”目标做出重要贡献。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97042.html
相关报告
  • 《液态空气储能,香吗?》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1-30
    • 近日,国家能源局发布2024年第1号公告,正式发布了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名单,唯一一个液态空气储能项目“青海省格尔木市60MW/600MWh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入选其中。 该液态空气储能项目位于海西州格尔木市东出口光伏园区,总规模60MW/600MWh,配建光伏250MW、110千伏升压站1座,于2023年7月1日开工建设,计划2024年内整体并网发电。项目建成投产后,将成为液态空气储能领域发电功率世界第一、储能规模世界最大的示范项目。 随着青海海西60MW/600MWh液态空气储能项目的开工,也加速了液态空气储能商业化进程。 近年来,大规模储能技术因其在改善可再生能源系统和电网负荷转移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抽水蓄能和压缩空气储能被视为主要的大规模储能技术,但两者都受限于地理条件,液态空气储能作为一项高潜力的新型储能技术正在快速兴起。 什么是液态空气储能? 液态空气储能(LAES)由压缩空气储能能(CAES)技术衍生而来,两者都是以空气为主要储能材料。液态空气储能利用空气“压缩-膨胀”过程,完成“电能-热能”与“压力能-电能”的转换。与压缩空气储能不同,液态空气储能压缩后的气体不进入储气室,而是进入液化单元,使气态空气变成液态空气进行储存。 液态空气储能的储能密度是压缩空气储能的10-40倍,可以在较小的容器中储存更多的能量。传统压缩空气储能建设需要具备洞穴、盐矿等大容量储存空间,液态空气储能摆脱了地理条件的限制条件,也无需使用大量高压容器,选址更灵活。 液态空气储能技术具有大容量、能量密度大、长寿命、低成本、不受地理条件限制等优势。此外,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冷能和热能,可以实现多能源互补和多能源协同供给。适配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备用黑启动、分布式电力微网、综合能源服务等多领域应用场景。 液态空气储能除了作为大规模中长时储能应用在电源侧、电网侧,还可用于冷热电三联供。在钢铁厂、化工厂等工商业场景,液态空气储能也是较为理想的高效能源利用解决方案。大规模液态空气储能系统效率在60%左右,若是冷热电三联供,其效率可以达到75%-85%。 液态空气储能关键设备,如压缩机、低温膨胀机、液体泵、膨胀发电机等国产设备已较为成熟,产业链成熟。首台(套)项目成本预计较高,规模化推广应用后价格还会下行,此外系统集成、不同应用场景等因素也存在一定的降本空间。整体来看,液态空气储能度电成本和压缩空气、抽水蓄能处于同一价格区间。随着储能系统容量增大,造价将趋于下降,8小时储能系统功率达到100MW时,单位造价相比10MW预测可下降46%。 新型电力系统对储能功率、时长、响应时间等呈现多样化的需求,各种储能技术路线兼收并蓄是大势所趋。 从技术路线定位来看,液态空气储能与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等定位中长时储能,存储时间在几小时到几个月,具有中高功率、中高容量和中等响应速度等特点,典型运行场景是每天一充一放。 新型储能中长期发展方向,仍是多元技术与电力系统协同运行,充分发挥储电、储热、储气、储冷、储氢优势,实现多种类储能技术的有机结合和优化运行,重点解决中远期新能源出力与电力负荷季节性不匹配导致的跨季平衡调节问题。随着电力系统对中长时储能的需求增加,液态空气储能凭借其大规模、长寿命、低成本、选址灵活等优势,讲迎来较广阔的应用前景。
  • 《世界最大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计划于今年建成并网发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4-01-30
    • 1月25日,青海省十四届人大二次会议上获悉,海西州格尔木市东出口光伏园区的全球最大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预计今年整体并网发电。该项目储能功率6万千瓦,电量60万千瓦时,配建光伏25万千瓦、110千伏升压站1座,去年7月开工建设。 项目投产后,将成液态空气储能领域发电功率世界第一、储能规模最大示范项目,填补大规模长时储能技术空白,为青海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提供支撑,拓展我国储能产业发展空间。今年1月,项目入选国家能源局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项目。 项目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深低温梯级蓄冷技术,突破液化空气储能系统规模化放大设备约束。具有大容量、长时间、长寿命、低成本、地理条件不受限制等优点。与传统储能技术相比,占地面积小、储能密度大、应用场景灵活多元,尤其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备用黑启动、分布式电力微网及综合能源服务等领域具有优势,对推动能源绿色转型、保障能源安全、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应对气候变化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项目已完成相关手续办理、设备采购、前期工程建设及升压站土建工作。光伏部分支架、组件安装及电缆敷设有序推进,整体计划今年建成并网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