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科学家开发的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有望代替金属,实现汽车轻量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9-14
  • 汽车应该通过轻量化实现环保的目的。一个重要的方法是用与金属具有相同稳定性的纤维 - 塑料复合材料代替金属部件。来自德国Halle (Saale)的Fraunhofer Institute材料与系统微结构研究所的一个团队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了纤维增强塑料复合材料。这些复合材料不仅具有非常好的轻质性能,而且是在可再生原料基础上生产的。

    纤维塑料复合材料是一种理想的轻质结构材料,它既具有高强度、高刚性、低密度,又具有良好的阻尼性能,耐腐蚀性。

    在与德国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Wesel的BYK Chemie GmbH和德国德累斯顿的GK Concept GmbH的联合研究项目中,Fraunhofer IMWS开发了生物基连续纤维增强的半成品。这些半成品也被称为UD带,由平行叠加的连续纤维和基于聚乳酸的热塑性基质组成。通过将纤维加入聚乳酸从而形成环形纤维增强膜。对多个薄膜层进行叠加和热压可生成高性能板材。当进一步处理这些时,组件中的纤维取向可以在以后的应用中直接适应负载。

    Fraunhofer IMWS热塑性塑料的纤维复合半成品组的负责人Ivonne Jahn表示我们将高质量的生物基纤维与作为主料的热塑性基质相连,从而获得具有非常好的机械性能的材料,例如弯曲和拉伸性能。我们的开发工作对于可持续轻质结构的应用是非常好的促进。与GKC GmbH合作,他们在Schkopau的Fraunhofer Pilot Plant Center聚合物合成和加工PAZ的同事们使用混合注塑和压制方法生产各种样品先导组件,例如扶手指示器。

    此类技术和材料的发展为这些生物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未来在汽车制造业的使用奠定了基础。Ivonne Jahn预见了多种可能应用生物UD磁带领域:复合层压板性能变得越来越好。例如在以后的工业规模下,就可以为汽车内饰制造出更经济的专用部件。工厂中心现有的创新和先进工艺,加上新的材料组合,增加了未来轻量化建筑的潜力。因此生物基复合材料对于新一代材料应用是不可或缺的。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277444
相关报告
  • 《从6小时到100秒:美国科学家研发超高效碳纤维复合材料打印技术 》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5-07-23
    • 2025年5月,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和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开发出一种革命性的增材制造方法,可快速制造高性能碳纤维增强热固性复合材料。这项发表在 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的研究,展示了通过原位光热转换实现即时固化,彻底改变了复合材料的生产方式。 研究通讯作者Mostafa Yourdkhani教授表示:"我们的技术消除了传统复合材料制造中的主要瓶颈——昂贵的模具和耗时的热固化过程,这为航空航天和汽车工业的轻量化结构部件制造开辟了新途径。" 创新技术原理 此方法巧妙结合了热响应性二环戊二烯(DCPD)树脂与安装在机器人平台上的低功率蓝色激光。当激光照射到碳纤维上时,纤维能在200毫秒内吸收光能并转换为热能,将温度迅速提高到220-240°C,使周围的树脂立即固化。这一过程不仅可以在固体表面上进行,还能在空中实现自由成形打印。 传统制造工艺中,模具成本可能占最终产品成本的30%以上,并且需要长达6小时的烘箱固化,此项技术可以在100秒内完成一个双层复合支架的打印,能耗仅为传统方法的0.01%。 研究团队证明,通过这种方法制造的复合材料在机械性能上与传统固化的样品相当,具有相似的弯曲模量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约160°C)。在连续纤维复合材料中,碳纤维体积分数高达70%,而孔隙含量低至0-1.5%,表明打印质量极高。 打印速度可达1.5米/分钟,研究人员表示,如使用更高功率的激光,速度还可进一步提高。此系统能在不同表面之间连续打印长达1.8米的结构,为大型复杂形状的复合材料结构制造提供了可能。 研究成员表示:"我们的方法不仅适用于碳纤维,初步测试表明芳纶纤维也能取得良好效果,这意味着该技术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可用于各种增强纤维和几何形状。" 行业应用前景 这项研究为高性能复合材料制造领域带来了重大突破,有望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和能源等行业找到广泛应用。研究人员计划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并探索更多材料组合,以满足不同行业的具体需求。
  • 《碳纤维复合材料轻量化横拉杆的应用开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16
    • 德国弗劳恩霍夫系统可靠性与结构耐久性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针对中级车开发出一款轻量化横拉杆。该构件采用碳纤维材料,与钢质的同类构件相比重量降低了35%。此外,研究人员还计划在横拉杆中集成多种功能, 使之能实现更高的故障允许误差和使用舒适度。为此研究人员在构件中采用了结构健康监控系统(SHM)和用于减少固体声传播的半主动系统。 对于设计人员来说,如何保证纤维复合结构的设计符合纤维特性并且确保构件在使用时安全可靠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与金属相比,纤维复合材料在载荷情况下的行为更复杂,所以不能简单地用纤维复合结构替代金属结构。考虑到加工工艺以及纤维复合材料各向异性的原因,在设计时针对不同的材料需要采取不同的途径。设计纤维复合材料时必须符合纤维的特性,所以这些强化纤维必须在载荷方向排列整齐。 横拉杆在负载情况“左转刹车”时所受的张力 达姆斯达特的研究者们面对的一个挑战是如何使纤维复合材料构件的制造适合批量化生产。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热塑性材料矩阵的有机板坯特别适合大型与面型构件制造。材料在模具中按照构件的形状注塑成型。基于材料的热固性塑料矩阵体系,可以考虑采用树脂传递模塑方法加工构件。 LBF的研究人员强调,要设计出稳定可靠的汽车底盘零件,需要考虑到所有与零件运行有关的影响因素。构件的载荷设计以在一个行驶周期中测量轮获取的载荷集为基础。这些数值组被换算成各个构件所受的外力。临界驾驶行为由驾驶行为导出,这些临界值则作为假设载荷。按照研究人员的进一步解释,不同的驾驶行为在载荷最高的区域引起了错综复杂的多轴向负荷状态,考虑到行驶安全,需要对这些状态进行评估。 优化的敷层结构 研究人员对所采用的材料进行了试验研究,根据研究成果构建了材料模型基础,并据此对寿命进行评估。借助于数字仿真方法,研究人员对各种载荷区域加以识别,结构中的纤维增强材料需要根据载荷方向变化。研究表明,为了支持局域纤维增强,编织层需要采用敷层结构。为了使编织层最佳适应应力载荷,对敷层构造根据局域纤维方向加以数字优化。 光线揭示损伤 高负载情形会使构件结构受损并缩短构件的寿命,例如发生交通事故或者在路况很差的路面超载等。借助于由纤维光学传感器和光电缆组成的结构健康监控系统,研究人员可以在线监控这些受损区域。当构件被监控区域产生了一条裂缝并且损伤加重时,该区域的变形则加剧,而纤维光学传感器会捕获这些变化。在超出所设定的最低值时,司机会得到相应的警报显示。 在纤维复合材料中的阻尼振动 承受动态载荷的轻量化结构易产生振动,通常情况下会采用减振器之类的装置减少振动。采用此种方法的缺点是需要额外的重量和空间。为此,弗劳恩霍夫LBF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通过采用被动元件布线的压电转换器集成了减振器。其原理是采用感应线路和转换器一起作为谐振线路,从而取代了机械减振器。为了实现高效,LBF研究者们在纤维复合材料构件的研发过程中采用了这个半主动系统,这样就可以加工出同时具有重量低、阻尼性能良好的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