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共用农业气象灾害大数据平台_中国气象局》

  • 来源专题: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lifs
  • 发布时间:2020-03-31
  • 共建共享共用农业气象灾害大数据平台 . 来源:经济日报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26日11:12 分享到:   近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中国气象局办公室联合印发通知,共同就进一步做好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进行部署。通知强调,各级农业农村和气象部门要提高思想认识,高度重视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扎实做好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工作,为确保完成全面小康之年夺丰收任务、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通知指出,各级农业农村和气象部门要牢固树立“抗灾夺丰收”和“减灾就是增产”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担当作为,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同时,扎实推进农业气象防灾减灾,加强灾害监测与趋势研判,落实科学减灾措施,努力减轻灾害影响,牢牢把握农业防灾减灾的主动权。要加强部门合作,完善信息共享和联合会商机制,提高预报预警准确性和针对性;强化灾害预警服务,统筹利用各类资源,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根据气象灾害和作物生长进程做好科学防灾减灾,强化深度贫困地区指导服务;发挥人工影响天气保障作用,加强对干旱、冰雹的动态监测与区域联防。   

相关报告
  • 《气象大数据产品亮相中国国际大数据大会》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8-10-31
    • 10月18日至19日,第五届中国国际大数据大会在京举行。千余位大数据前沿专家围绕“实体融合新动能 数字经济新发展”主题,共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其中,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专家受邀参加大会,并在大数据创新应用分论坛上作“气象大数据共享与应用服务平台”主题报告,得到各行业高度关注。   报告围绕气象数据开放共享、气象大数据汇交融合、应用服务创新等方面,介绍了中国气象数据网作为中国气象局权威的气象大数据共享与应用服务平台,实现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在气象领域的应用落地情况。通过案例,展示了气象部门在推动气象大数据与多行业多领域数据融合应用,释放气象大数据价值,助力大数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高质量发展的探索。   参加大数据创新应用分论坛的专家认为,气象大数据在农业生产、城市运行管理、城乡规划评估、山洪地质灾害防治、水情监测、森林火险预警、交通与旅游安全保障、公共医疗卫生与疾病预防、海上作业与救助等领域均有较高应用前景,推动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业务协作,有利于进一步激发气象数据潜力。其中,人工智能、智慧农业、新能源等领域的多家企业对气象数据应用表达了浓厚兴趣。如在智慧农业方面,他们希望借助“气象大数据共享与应用服务平台”,结合气象数据进行农作物空间分布研究、长势监测分析和产量预测,实现大田作物精准管理。在光伏发电方面,希望利用气象大数据定制研发天气指数保险方案,如降水发电指数保险、风力发电指数保险等产品,减少天气变化对其经营业绩和资金链波动的干扰,增强电站经营可靠性。
  • 《辽宁:部署春季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气象保障工作-中国气象局政府门户网站》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4-24
    •   4月11日,辽宁省气象局召开春季农业生产气象保障服务暨粮食安全气象保障专班工作会,从强化组织领导、坚持需求导向等六个方面对全省春季农业生产气象保障服务和粮食安全气象保障工作进行了部署。   会议要求:1、充分发挥全省粮食安全气象服务保障专班和专家在春季为农服务中的作用,加强省级统筹谋划和对基层技术和业务产品支撑;2、围绕“早、细、广、特、实”要求, 做好春季农业生产精细服务,滚动研判气候趋势和春耕春播天气形势,针对辽东低温春湿、辽西北春旱、稻区育秧期阴雨寡照等做好分区域、分作物的农业生产全过程精细化预报预警和监测评估等工作;3、组织开展玉米生产智慧气象服务效益评价对比试验,对玉米生产各个环节气象服务做定量化效益评估;4、推动人工影响天气“播雨”减灾行动计划落地实施和国家人工影响天气飞机机载探测数据集落地应用,做好人工影响天气安全作业准备工作;5、通过组织专家开展为农服务关键技术问题集中攻关、探索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估、开展特色农产品气候品质评价、加快农业气象领域人才培养等措施;6、加深与农业农村、应急管理、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协作,强化联合会商、资源信息共享等互动联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