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模式以及海洋表面温度和叶绿素a的变化》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mall
  • 发布时间:2018-10-18
  • 了解海洋变化的时空格局对于海洋可持续发展、海洋保护与海洋管理而言非常重要。研究人员采用的预测模式受到天气和气候变化的影响,这些变化发生在几天到几千年的时间范围内。虽然在长时间尺度上改变气候非常重要,但大多数人类活动和规划仅限于较短的时间尺度,通常不到十年。而几年到几十年的变化及其模式将对所有海洋活动的可持续性和海洋生计产生直接影响。在这些较短的时间尺度上了解所观测到的海洋状态空间格局、趋势与变化,对于补充管理政策、开展海洋监测和制定海洋规划工作非常重要。

    海洋表面温度的变化与其他变量的变化有关,包括如叶绿素a浓度(Chl-a)、初级生产力、物种生理反应和物种分布等生物变量。Chl-a的时空变化模式及其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直接将气候变化与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联系起来。虽然全球平均气温正在上升,但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趋势和方差方面,不同区域的不同地点都存在着差异。这同样适用于初级生产力和其他海洋变量的变化。了解重要海洋变量在十年时间尺度上的变化模式与变化情况,是我们适应海洋状态变化能力的关键组分。虽然长期平均条件的变化受到了最多的关注,但还没有对这些平均值周围的年代际变化进行评估,那我们就不太可能成功应对观测到的气候影响及预测到的未来气候影响。短期变化可能压倒了许多地区的平均变化,导致短期事件的发生,如海洋热浪、当地生产力与生态系统结果变化以及长期趋势方向的改变。

    海表温度(SST)和叶绿素a浓度(Chl-a)通常是相关的。海洋表面的变暖增加了上层海洋的温度分层,并且可能与表面混合深度的减少有关。较温暖的温度倾向于增加Chl-a,而增加的辐照度或降低的营养物可用性倾向于减少Chl-a。根据每个因子的大小,浮游植物细胞的Chl-a将发生变化(称为“光驯化机制”)。细胞Chl-a的这些变化可能与初级生产的变化无关。在一些情况下,混合层深度的加深可能增加营养物到混合层的垂直传输,可能导致与浮游植物分裂速率增加相关的Chl-a增加。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某些地方,风速增加可以克服由于变暖引起的任何潜在分层增加,并产生增加的Chl-a。然而,海洋中的这些过程在多个空间和时间尺度上是可变的,这对生态系统动态具有重大影响。了解SST和Chl-a的年度变化的模式,是对SST和Chl-a多年变化的补充理解。

    海洋环境中数十年规模的变化对海洋资源的管理和利用提出了一系列挑战。近期发表在《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篇文章中,研究人员专门分析了2002年12月至2015年1月期间SST和Chl-a的每日全球卫星观测数据,并特意地试图理解它们的季节变化模式、长期变化趋势以及两者之间的共变关系。研究确定了年度变化发生的位置以及SST和Chl-a的年度变化范围。该研究估计的年度变化是对每个细胞的变异进行了去趋势估计,这与先前的分析形成对比。这些分析量化了海洋分箱区域内的变化,并假设每个区域内没有时间变化。在这项工作中,研究人员通过明确划分这些变异来源以避免混淆。然后,研究团队对比了SST和Chl-a之间的变异模式,并表明观察到的SST和Chl-a之间的共变模式。研究指出,SST和Chl-a之间的正负关系均表明,SST可能不能单独作为全球范围内Chl-a变化的良好预测因子。

    该研究使用统计方法分析了14年来海表温度(SST)和海洋颜色(Chl-a)的全球时间变化及共同变化来源,这些统计方法将变化来源划分为年际和年度组分,并明确说明了每日自相关关系。海表温度的变化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呈现出明显的递增变异带,而叶绿素a浓度的年度变化则在大多数中纬度地区显示出高变异带。SST和Chl-a的共变模式表明了影响Chl-a变化和变异的几种不同机制。该研究的高空间分辨率分析表明,这些可能在相对较小的空间尺度上运行。有大片区域显示出海表温度变暖和叶绿色a浓度上升,这与显示海表温度变暖和叶绿色a浓度下降的区域形成鲜明对比。SST和Chl-a年度变化的共变模式揭示了较宽的纬度带变化。在较小的时间尺度上,上升流发生的地方往往存在显着的区域异常。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海表温度、叶绿色a浓度及二者协方差的趋势和变化存在高度的空间异质性,这表明我们必须在适当的区域上进行监测和资源管理。

    (於维樱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8-33057-y
相关报告
  • 《Nature:人类活动对海洋表面温度季节周期的影响》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24-07-14
    • 深入了解人为活动对海洋表面温度季节性变化(SSTAC)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科学、经济和社会意义。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海表温度的季节周期中,人为引起的信号已从自然变率的噪声中显现。SSTAC变化的地理模式揭示了两个显著特征: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与混合层深度变化相关性增加,以及南纬40°至南纬55°之间主要由地面风变化的稳健偶极子模式驱动。通过比较模型预测的SSTAC变化模式与四个观测的SST产品,以及51个历史气候演化的个别模型实现,研究者能够高精度地识别出这些模式。单个强迫模拟表明,SSTAC主要驱动因素来自温室气体增加,人为气溶胶和臭氧强迫的贡献较小但明显。论文指出的强大人类“指纹”可能会对海洋生态系统产生广泛的影响。(刘思青 编译)
  • 《海洋所在海洋物理-生物地球化学等多圈层耦合模式及海洋生物加热效应影响气候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mall
    • 发布时间:2018-09-20
    •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张荣华研究员团队在热带太平洋大气 - 海洋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等多圈层耦合模式、海洋生物引发加热过程及其气候效应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分别在 Journal of Climate, Journal of Advances in Modeling Earth Systems 和 Scientific Report 等期刊发表。   热带太平洋存在复杂的多圈层相互作用,其中海洋 - 大气相互作用产生的厄尔尼诺 - 南方涛动( El Ni?o and Southern Oscillation, 简称 ENSO ) 现象,是导致全球气候年际异常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当前对 ENSO 的数值模拟和预报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模式误差,这与一些相关过程和机制未能在模式中有很好的表征有关,海洋物理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其中之一。例如,海洋浮游植物中的叶绿素可以吸收和调制进入海洋上层的太阳辐射,进而改变太阳辐射在海洋上层中的转递和分配,并可最终影响气候系统。 图1 热带太平洋混合型大气- 海洋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耦合模式(HCM-AOPB)   基于此,张荣华研究员团队率先构建了基于卫星资料的统计模型来表征海洋生物过程引发的加热效应,将统计模式进一步拓展至过程表征模式,并自主发展了针对热带太平洋的混合型大气 - 海洋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耦合模式 ( 图 1) 。该模式能够真实 表征海洋物理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模式的敏感性试验发现,海洋叶绿素引发的加热效应会削弱 ENSO 约 20% 的振幅并改变其周期,从而形成对 ENSO 的负反馈效应。此外 , 该研究还揭示了海洋生物加热效应影响气候的一种新机制 : 叶绿素主要通过影响穿透过混合层底的太阳辐射,从而进一步改变上层海洋层结和混合强度等海洋动力过程来间接实现,所发现的间接动力机制不同于以往关于叶绿素在混合层内吸收太阳辐射并直接加热混合层以影响气候系统的观点。   科研团队将基于卫星数据所构建的海表面温度和叶绿素浓度年际异常之间的统计模型引入到国际上广泛使用的 NCAR-CESM 模式中,以表征热带太平洋生物加热过程所引发的气候效应,从而有效改善了 NCAR-CESM 对 ENSO 的模拟(原 CESM 模拟的 ENSO 振幅明显偏强,图 2 ),这为改进气候模式对 ENSO 的模拟提供了新的思路。研究发展的混合型大气 - 海洋物理和生物地球化学耦合模式( HCM-AOPB )以及相应的统计模式,为表征海洋生物和物理相互作用以及对 ENSO 调制等提供了一个经济有效的数值模拟平台和预报工具,为解释 ENSO 可变性和多样性提供了新的框架。   该研究由中国科学院海洋所张荣华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田丰、北京师范大学王秀君教授、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康贤彪博士、海洋所高川博士和美国马里兰大学朱杰顺博士等合作完成。研究得到了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岛海洋国家实验室、 山东省泰山学者和自主创新计划以及青岛市领军人才计划 等项目资助。   相关文章:   1. Zhang R-H, Tian F , Wang X (2018) Ocean Chlorophyll-Induced Heating Feedbacks on ENSO in a Coupled Ocean Physics–Biology Model Forced by Prescribed Wind Anomalies. J Clim 31(5):1811–1832. (JCR Q1 , IF=4.661)   https://journals.ametsoc.org/doi/10.1175/JCLI-D-17-0505.1   2. Zhang R-H, Tian F , Wang X (2018) A New Hybrid Coupled Model of Atmosphere, Ocean Physics and Ocean Biogeochemistry to Represent Biogeophysical Feedback Effects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J Adv Model Earth Syst. doi:10.1029/2017MS001250. (JCR Q1 , IF=3.970)   https://agupub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029/2017MS001250   3. Kang X, Zhang R-H, Gao C , Zhu J (2017) An improved ENSO simulation by representing chlorophyll-induced climate feedback in the NCAR Community Earth System Model. Sci Rep 7(1):17123. (IF=4.122)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7-173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