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0年五类废弃物实现农业资源循环利用》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 罗婷婷
  • 发布时间:2016-10-28
  • 日前,农业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环保部、科技部等部门公布了《关于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的方案》和《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方案》。文件提出要防治农业面源污染,启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建设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试点,到2020年,试点区域畜禽粪污、病死畜禽、秸秆、农膜及农药包装物等五类废弃物基本实现资源化利用。

    据估算,全国每年产生畜禽粪污38亿吨,综合利用率不到60%;每年生猪病死淘汰量约6000万头,集中的专业无害化处理比例不高;每年产生秸秆近9亿吨,未利用的约2亿吨;每年使用农膜200万吨,当季回收率不足三分之二。针对农业面源污染情况,2015年以来,农业部等部门启动面源污染防治攻坚战。数据显示,中央财政投入10.5亿元,启动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东北黑土地保护3类项目。投入10亿元,启动秸秆综合利用项目,保护和提升耕地质量。投入7亿元,围绕农副资源饲料化利用、稻渔共生综合种养等方面,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建设。

    农业部发展计划司副司长刘北桦认为,今后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要聚焦畜禽粪污、病死畜禽、农作物秸秆、废旧农膜及废弃农药包装物等五类废弃物,以就地消纳、能量循环、综合利用为主线,坚持整县统筹、技术集成、企业运营、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政府支持、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分步实施的方式,着力探索构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有效治理模式。

    农业部提出,针对不同建设内容,要分别采取相应投资方式予以支持。对于开展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试点,充分利用沼气工程、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奶牛肉牛肉羊标准化养殖小区(场)等现有投资渠道予以支持。对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的试点,各地应采取多种方式,探索以企业为主体的村收集、乡(镇)转运、县处理运行机制。对于有机肥加工厂、沼气纯化等利用内容,积极探索市场化方式,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资。

相关报告
  • 《美发现农业废弃物生物燃料或增加温室气体排放》

    • 来源专题:生物科技领域知识集成服务
    • 编译者:刘晶晶
    • 发布时间:2014-06-08
    •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UniversityofNebraska–Lincoln)的研究发现,利用玉米作物残留物生产乙醇和其他生物燃料将减少土壤中的碳,进而产生比利用汽油更多的温室气体,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ClimateChange期刊上。 研究人员对美国12个大农业地带1.28亿公顷农业残留物移除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玉米地移除农业残留物用于生产每兆焦生物燃料会多产生50~70克二氧化碳,过去五年的平均值相当于生产每兆焦生物燃料多排放100克二氧化碳,比汽油排放相比增加7%。
  • 《农业部印发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6-2020年)》

    • 来源专题:农业立体污染防治
    • 编译者:金慧敏
    • 发布时间:2017-04-26
    • 农业部发布了《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工程建设规划(2016—2020年》,提出“十三五”期间以“一控两减三基本”为目标,在洞庭湖、鄱阳湖、太湖等重点流域,选择农业环境问题突出、代表性强的小流域,加大源头控制,实施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到2020年,建成一批综合示范区,为全面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提供示范样板和经验。 《规划》明确重点建设四类治理工程: 一、农田面源污染综合防控   全面推进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综合考虑重点流域农村生活、农业生产及面源污水产排污特征,规划布局区域面源污水导流工程和生态净化工程。 二、畜禽养殖污染治理   科学划定禁养区,推行种养结合和生态养殖模式,加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推进畜禽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 三、水产养殖污染防治   科学划定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推进水产健康养殖,促进水资源循环利用和水质净化提升。 四、农业废弃物循环利用   推动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发展,紧密依托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建设以畜禽粪便和农作物秸秆为主要原料的基质和食用菌产业,以增值利用促进农业废弃物有序收集。开展农田残膜回收区域性示范,创新地膜回收与再利用机制,重点建设废旧地膜回收网点和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