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煤地下工程智能研究院2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03
  • 近日,中煤地下工程智能研究院2项科研成果经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其中,“基于三维激光扫描与光纤融合的巷道围岩感知与防控技术研究”首次提出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与光纤精准感知融合技术,研发了高精度防爆三维激光扫描装置和适用于煤矿巷道大规模多参量监测的成套光纤精准感知仪器,开发了巷道围岩可视化监测系统及数据融合分析管理平台。实现了巷道围岩时空一体连续监测,突破了巷道围岩时空一体精准连续感知技术与应用,为巷道全生命周期多参量监测带来革命性变革。

    “小空顶距煤巷智能化掘进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构建了智能掘进技术体系,突破小空顶距煤巷智能化少人掘进关键技术,研发了适应于小空顶距大断面巷道“探-掘-支-运-辅-集控”智能化全工序作业成套装备,提高了掘进装备自动化及智能化程度,减少掘进工作面作业人员数量、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提升了巷道掘进生产过程的安全保障能力。

  • 原文来源:https://coal.in-en.com/html/coal-2649081.shtml
相关报告
  • 《华北工程一项科研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 来源专题:油气成藏评价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8-06-22
    • 近日, 华北石油工程技术服务公司报送的《东胜气田钻井防漏堵漏工艺技术》顺利通过石化集团科技部组织的2018年度科技成果鉴定, 鉴定委员会认为: 该项工艺技术为东胜气田勘探开发提速增效提供了保障。项目整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 其中KPD堵漏浆技术达到国际先进。该项技术结合工程、地质等多方面原因, 分析井漏、井壁失稳机理, 开发了KPD高效随钻防漏钻井液体系, 提出 "纤维架桥、填充驻留、胶结固化" 的堵漏技术思路, 研究了可控膨胀堵漏技术及配套工艺, 形成了适用于东胜气田的工程控压安全钻井技术。经现场207口井应用, 一次堵漏成功率达到95.3%, 平均单井缩短井漏处理时间11.7天, 提高了东胜气田井漏复杂处理效率。近两年来, 东胜气田水平井井漏、井壁失稳等技术瓶颈难题, 一直影响气田整体的提速提效。
  • 《国际领先!中国煤科煤科院2项科技成果通过鉴定》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9-24
    • 近日,由中国煤科煤科院完成的“永陇矿区深部开采多灾联动效应及协同防控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和“工作面底板水害全周期动态监测预警技术研究”2项科技成果顺利通过中国安全生产协会科技成果鉴定,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永陇矿区深部开采多灾联动效应及协同防控与预警关键技术研究,针对永陇矿区离层水害、瓦斯及冲击地压多种灾害并存,致灾机理复杂、治理综合性强等问题,揭示了复杂地质环境下应力场、渗流场及裂隙场等时空演化规律,确立了离层水、冲击地压、瓦斯等复合灾害致灾主控因素,构建了矿压、离层突水、瓦斯异常涌出的联动效应及致灾机理,形成了水文、瓦斯及冲击地压等复合灾害的协同预警指标体系,开发了多灾害融合预警模型及平台。该研究成果已先后在永陇、彬长等复合灾害矿井推广应用,并建成多个示范工程项目,有效解决了永陇矿区深部开采复合灾害的重大隐患,为我国西部矿区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工作面底板水害全周期动态监测预警技术研究,针对煤矿底板水害监测手段单一、监测精度低、范围小、时效性差等问题,创建了基于“震-电”耦合的采动影响下底板突水危险区的确定方法,获得了采动影响下工作面底板突水“多要素”响应特征及充水水源动态演化规律,形成了底板水害全周期动态监测预警体系。目前,该研究成果已在鄂尔多斯等地的煤矿企业全面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为煤矿智能化的建设与发展贡献煤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