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本轮京津冀污染工业和汽车仍是主因叠加采暖》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 APC
  • 发布时间:2016-11-08
  •   近日,我国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多地相继出现重污染天气。东北、华东地区的污染从哈尔滨开始,沿哈大线一路向西南偏南方向传输,直至山东半岛、江苏和安徽北部,波及6个省30多个城市,跨越1600多公里,多个城市“爆表”,污染程度之重、影响范围之广为历年少有。

      专家分析指出,污染气团的长距离传输,叠加本地的燃煤、工业和机动车排放贡献,是多地出现重度甚至严重污染的原因,部分城市PM2.5浓度受污染气团传输的影响可能高达30%-50%。“这么大范围同时发生重污染天气,主要原因还是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过大,这是内在原因,而不利的气象条件是重要诱因。”

      与此同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也经历了一次重污染过程,经分析认为,工业和机动车排放是此次京津冀重污染的主要来源。

      □污染过程

      ◎东北、华东

      起于哈尔滨沿哈大线一路向南

      为切实分析此次重污染成因,摸清来源,研究提出下一步防控建议,环保部组织召开了会商会议。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柴发合研究员介绍说,东北地区冬季发生的大范围极重污染天气过程,已经连续出现了4年。此次东北、华东地区大范围的污染过程,始于11月3日-4日黑龙江省哈尔滨、绥化和大庆一带,重污染主要缘于当地冬季燃煤采暖和生物质燃烧排放,是导致区域性大范围重污染的“元凶”。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大气室主任宫正宇研究员介绍道,11月2日至6日,我国东北、华北和华东地区出现大范围重污染过程。东北地区相继有10个城市的AQI达到最高值500,其中黑龙江哈尔滨市、绥化市和大庆市等3个城市AQI达到500的持续时长分别为14小时、23小时和24小时。哈尔滨市污染最为严重,11月4日的PM2.5日均值和小时值分别达到704微克/立方米和1281微克/立方米,大庆市PM2.5小时值也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

      5日,东北地区的污染范围进一步扩大,哈尔滨市、牡丹江市、吉林市、七台河市、大连市、锦州市、葫芦岛市等7个城市小时AQI为重度污染,齐齐哈尔市、大庆市、绥化市、长春市、松原市、鞍山市、营口市、辽阳市、本溪市、盘锦市、白城市、双鸭山市、阜新市等13个城市小时AQI为严重污染,其中长春市、松原市、沈阳市、大连市、鞍山市、白城市、辽阳市和营口市的小时AQI达到最高值500,鞍山市PM2.5小时值超过1000微克/立方米。

      5日下午,受东北方向气流影响,污染气团向西南偏南方向持续传输,经长春、沈阳至大连一线,跨过渤海湾到达山东半岛,并在6日上午影响到江苏和安徽北部地区。5日夜间至6日上午,受东北地区污染传输影响,山东省烟台市、潍坊市、青岛市、日照市、枣庄市,江苏省徐州市、宿迁市,安徽省淮北市、亳州市相继出现重度以上污染。

      ◎京津冀

      工业和汽车仍是主因叠加采暖

      在哈大线向南一路污染的同时,京津冀及周边地区也经历了一次重污染过程。

      污染主要集中在河北、北京、天津和山西等地,其中山西多个城市出现长时间重污染。4日下午,京津冀地区多个城市达到PM2.5浓度峰值。5日开始,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空气污染程度逐渐缓解,6日北京及周边大部分城市空气质量为良。

      而对京津冀地区本次重污染过程的分析表明,有机组分和硝酸盐仍是本次过程中PM2.5的主要组分,工业和机动车排放是此次重污染的主要来源。但随着各地逐渐启用燃煤采暖设施,在夜间近地面的高湿环境下,硫酸盐的二次转化加剧,对PM2.5的贡献有所加大。

      □存在问题

      1联防联控还需加强

      某地区污染致跨区域污染要有法条有问责厘清影响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柴发合表示,此次重污染过程从东北地区的哈尔滨开始,沿哈大线一路向西南偏南方向传输,直至山东半岛、江苏和安徽北部,波及6个省30多个城市,跨越1600多公里。现在的《大气污染防治法》仅明确了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空气质量负责,未规定因某地污染导致区域性大气污染责任。对此要有法律条款,有问责。同时,建立区域性大气环境管理机构,完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厘清各地相互影响,切实落实责任,才能有效应对区域性重污染天气。

      2应急预案仍不完善

      大庆市对于重点排污企业没有制定强制约束性措施

      从11月2日起,环保部相继派出12个督查组持续在京津冀、山东、黑龙江、吉林、辽宁、江苏等省市的重点地区开展督查。督查中发现,一些城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不完善。如大庆市对重点排污企业的应急响应工作没有强制性或约束性要求,重点排污企业也未按照预案要求制定配套的重污染天应急响应实施方案,应急响应措施的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吉林省本级及多个市州未按要求对重污染天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应急响应启动条件偏高。

      3预测预报能力不足

      哈尔滨重污染持续26小时14小时“爆表”仅蓝色预警

      督查指出,各地应对重污染天气过程仍存在一些突出问题,首先是普遍预测预报能力不足、响应级别偏低。如哈尔滨市严重污染持续26个小时,AQI达到500的情况持续14个小时,但按哈尔滨市预警分级标准,仅启动了蓝色预警。大庆市实际重度和严重污染持续37个小时,其中AQI达500持续了24个小时,应启动红色预警;但大庆市仅预测到一天重污染,实际启动了橙色预警。内蒙古通辽市近2天AQI指数持续达500,在环境保护部及自治区环保厅督促下,才启动蓝色预警。

      4部分企业排放严重

      东三省独立燃煤采暖锅炉基本都没有安装脱硝设施

      督查还指出,还有部分企业排放问题仍较突出,黑龙江省是全国唯一大型燃煤电厂没有安装脱硝设施的省份,省内各城市热电联产机组热力管网覆盖的地区仍存在大量燃煤小锅炉。东北三省独立的采暖燃煤锅炉基本没有安装脱硝设施,在一些中小城市甚至连脱硫设施也没有安装,超标问题突出。吉林省现场检查的10家企业中有8家企业存在环境问题;辽宁省沈阳市热源厂在线监控数据显示超标排放;山东聊城、江苏徐州面源污染管控不到位情况较为普遍。

      □专家建议

      冬季空气质量改善要提高措施针对性

      针对此次重污染天气应对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突出问题,柴发合研究员提出,今后治理工作首先要着力提高冬季防控措施的针对性。据了解,自2013年《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PM2.5浓度总体持续下降,重污染天数也明显减少,但冬季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并不明显。要提高冬季污染治理措施的针对性,特别要关注居民燃煤散烧、供暖设施起炉过程、秸秆露天焚烧等污染防控。

      目前,环境保护部针对京津冀地区已经采取了三大措施:燃煤电厂全部实现超低排放、重污染工业企业错峰生产和持续推进能源结构调整,特别是大规模用电和天然气替代散煤,以确保北京及周边城市不会出现极重污染“爆表”现象。“但其他地区缺乏重大减排措施支撑,在极端不利气象条件下,若不提前采取更加有力的应急管控措施,仍有出现‘爆表’的可能。”柴发合表示。

      除此之外,还要尽快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以保障公众健康为根本目标,降低重污染天气预警启动门槛,提升预测预报能力,完善应急预案,提高措施的可行性和针对性,做到应急措施的有效减排。如遇到极重污染天气,要立即启动有效的管控措施,切实将污染峰值削减下来。

相关报告
  • 《环保部:本轮重污染天气将持续至7日左右》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7-01-04
    • 1月2日北京报道 环境保护部今日向媒体通报,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最新会商结果,受不利气象条件影响,预计1月3日~7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物扩散条件整体不利,重污染天气过程将维持,部分地区可能达到严重污染。其中,1月4~5日,受京津冀中南部弱东北气流及区域性降水等因素影响,整体污染形势略有缓解,但部分城市仍将维持重度污染水平。1月8日夜间起,受冷空气影响,空气质量自北向南逐步改善。
  • 《京津冀遭重污染连击 专家:核心是解决燃煤污染》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
    • 编译者:APC
    • 发布时间:2017-01-04
    • 伴着新年的钟声,京津冀在雾霾中跨入2017年。2016年12月31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4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重度及以上污染;1月2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陕西省共72个城市启动或维持重污染天气黄色及以上预警。 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最新会商结果,预计1月3日—7日,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污染物扩散条件整体不利,重污染天气过程将维持,部分地区可能达到严重污染。 无独有偶,2017年1月1日起,京六车用汽、柴油标准正式实施,预计在2月中旬,中石化北京加油站将全面供应目前最高环保标准的京六油品。使用京六油品能否降低北京PM2.5浓度?对此,中石化北京分公司副总经理佟德健并不乐观。他说,国五、京六油品硫含量不超过10ppm(百万分之一),而燃煤中硫含量是以毫克计算,之间相差上万倍。解决京津冀冬秋季的雾霾问题,核心是解决工业和供暖的燃煤污染问题。 工业锅炉、民用散烧未有效控制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环境学院院长贺克斌说:“重霾污染天气的形成,基本不是由于一次排放的颗粒污染物,主要是二次气态污染物的化学转化。在迅速增多的二次污染物中,硫酸盐的质量比约占20%,二氧化硫是重要的前体物。” 那么,二氧化硫等污染物都从哪里来?贺克斌说,燃煤电厂做到超低排放,排放水平在全世界是最低的。但我国消耗了全世界50%的煤,火电厂烧掉了我国不到50%的煤,其他是用在工业锅炉、窑炉及民用散烧。“从季节来看,秋冬季节散煤燃烧占到了一半,其他季节是工业超过一半。京津冀地区的秋冬季节散煤治理去年已开始做,但范围还非常有限。因此,在工业锅炉和民用散烧的减排上,还有很多减排工作要做。” 据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提供的数据,2010年京津冀地区居民源对PM2.5、黑碳、有机碳、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年排放总量的贡献率分别为32%、44%、71%、15%和4%。在采暖的1—2月,能源消费量随居民供暖需求而升高,居民源对上述污染物排放的贡献率升高至53%、65%、85%、32%和9%。 环保部发布的《2015年中国机动车污染防治年报》显示,全国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接近汽车排放总量的70%,颗粒物(PM)超过90%。贺克斌说,机动车排放的污染物里,柴油车占了大头。 新空气质量标准与国际“低轨”相接 打开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你会看到二氧化硫指标基本是达标的绿色,它为何还是京津冀霾的“主要贡献者”?那是因为我国空气质量标准仅与世卫组织的第一阶段目标值接轨。 中国科学院大气所研究员王跃思解释说,我国新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二氧化硫年均浓度为60微克/立方米。“我国这条杠划得太高了,如按照发达国家的20微克/立方米标准,我们基本都超标了。”“发达国家二氧化硫基本都在10微克/立方米以下,仅5—8微克/立方米。” 我国新空气质量标准规定二氧化氮年均浓度为40微克/立方米,而北京是50微克/立方米,超标了。“虽然我国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浓度都在下降,但目前污染水平还是发达国家10倍左右,但离清洁空气质量目标差得很远。”王跃思说。 全区域提升油品避免“外地油北京排” 柴油车是机动车污染排放“大户”。目前,每天进入北京的外地货车约有10万辆,其中2万辆是为北京运输各类生活物资的,约8万辆是过境货车。这些过境货车从外地加了标号低、便宜的柴油,把更高浓度的大气污染排放在了北京。 佟德健说,北京油品标准持续领先全国一至两个阶段,为解决“外地油北京排”问题,津冀地区预计今年底将全面实施油品的国五标准,只有“全区域油品得到提升”,才能推动空气清洁化。 民用散煤污染控制是“硬骨头”。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刘俊建议,新增天然气资源应优先用于居民生活。不得不采用煤炭供暖的远郊地区,推广清洁型煤、兰炭、无烟煤等洁净煤,电力、热泵、太阳能等清洁采暖方式。加强燃煤小锅炉和“散小乱污”企业的淘汰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