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能源展望:贸易争端将会吞噬美国的油气出口》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19-02-21
  • 页岩油产量激增,液化天然气和原油出口基础设施不断发展,美国已经成为全球能源出口的重要参与者。美国能源信息署(EIA)此前预计,美国将在2020年成为能源净出口国,为70年来首次。

    但是,如果全球化走势发生变化,这个“美国梦”还能如愿以偿吗?

    2月14日上周四,国际能源巨头英国石油(BP)在2019年度能源展望报告中预计,不断升级的贸易争端可能会限制美国作为油气出口国的崛起,但同时也将进一步提高部分国家可再生能源的用量。

    在报告中,BP预设了两个情景:一是“进化转型(Evolving transition, ET)”,假设各国政府政策、技术以及社会偏好性继续以近年来所见的方式和速度演进;另一个则是假设全球贸易阴云变本加厉的“弱全球化(Less globalization)”场景。

    在相对顺其自然的ET情景下,归功于美国致密油与页岩气的快速增长,美洲地区能源净出口大幅增加,到2040年将成为全球重要的能源出口地区,美国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同一时期内,另一大产油国俄罗斯也将因能源消费增速高于生产增速而增加在全球能源出口之中所占的份额。而中东、非洲各国的能源净出口相对没有变化。

    相比之下,以中国、印度及其他亚洲国家为首的亚洲能源需求迅速增长,则巩固了这一地区作为全球最大能源进口市场的地位。

    但在另一情境中,愈演愈烈的贸易争端很有可能对能源市场前景产生重大影响。假定全球经济开放程度降低将导致各国趋势GDP增速下滑0.3%,同时,出于对能源安全的担忧,各国对进口能源附加10%的风险溢价,那么各国贸易燃料(油气、煤炭)消费将成为能源消费下滑的主力,可再生能源则略有增长。

    与前一情景相比,到了2040年,全球趋势经济增速放缓将抹去全球6%的GDP,能源需求也将随之下滑4%。

    BP指出,能源需求减少叠加对能源安全的担忧增加,能源贸易将因此骤降。在总需求下滑的同时,各国恢复寻求本国国内生产的能源,这对美俄两大油气出口国势必有着重大影响。

    对于美国而言,随着该国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增加,可再生能源增长受限,上述问题对美国油气净出口的影响更加明显。

    报告预计,“弱全球化”场景之中,到2040年,俄罗斯油气净出口增速将比ET情景低50%以上,美国则是低约三分之二。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早在去年就已实现了能源独立。美银美林当时报告指出,美国能源贸易由赤字转向盈余的情况,已经在2018年10月出现。去年三季度,美国汽油产品出口达到日均510万桶/日,为这一领域全球最大出口国。

    而EIA今年1月底发布的年度能源展望报告同样对美国能源出口抱有极大信心。

    报告预计,2020年四季度,美国原油和石油产品出口将超过进口,其原油及精炼产品的总净出口将达到每日120万桶。但到了2050年期间的末期,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的原油进口量将再次超过出口量。

    EIA还预计,未来美国的天然气出口量将继续增长,主要得益于液化天然气出货量的增加。从2018年到2020年,美国天然气出口将增加超50%,其中液化天然气出口将从每天30亿立方英尺增加到68亿立方英尺。

    不过,到2050年,美国仍将是煤炭净出口国,但由于来自其他国家的竞争,美国的煤炭出货量并不会增加。

相关报告
  • 《中美贸易争端不断升级美国增加液化天然气出口的计划前景堪忧》

    • 来源专题:油气开发与利用
    • 编译者:cncic
    • 发布时间:2018-07-02
    • 《金融时报》6月26日报道, 能源行业高管警告称, 随着与中国贸易争端的不断升级。道达尔集团首席执行官Patrick Pouyanné表示, 与中国的贸易战对于液化天然气出口商来说将是 "非常糟糕的消息"。澳大利亚LNG公司正在准备开发自美国路易斯安那州出口液化天然气的项目, 但该公司与中国意向买家的出口谈判因两国贸易争端而陷入停滞 报道称, 中美两国的贸易争端已为计划在美国德克萨斯、路易斯安那两州增加液化天然气出口产能、随之投入数百亿美元并雇佣数万员工的计划投下阴影尽管目前中国列出的拟对美征收关税的商品清单中并不包括液化天然气, 但美国出口商均在担心很快液化天然气也将成为中国的征税目标 全球众多国家都在增加液化天然气进口, 但中国仍是目前增长空间最大的市场去年, 中国取代韩国成为全球仅次于日本的液化天然气第二大进口国, 进口量同比增长42%,占去年全球液化天然气进口增量的44%。
  • 《贸易战停止!中美双方将在能源等领域加强贸易合作》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5-21
    • 终于,经过两天两夜的激烈博弈,中美新一轮磋商结束了。中美随后发布了一份联合声明,虽然不长,但信息量还是非常大的。 可以确定,中美贸易战,停火!止战!不打了!这对双方和世界来说,都是一个重要时刻。 贸易战没有赢家。自特朗普政府实施“232措施”、启动“301条款”调查以来,世界对中美两大经济体可能陷入贸易战深感担忧,“不想打”“不要打”的理性声音不绝于耳。 平等互利的经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其本质是合作共赢。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和巨大的消费市场,中国对能源、高技术产品、农产品等方面有着强烈需求,而美国在这些领域拥有一定优势,对中国而言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比如,中国从美国进口油气,既是我国天然气缺口的有益补充,又有助于我国获取相关开发经验,提升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议价权。“十三五”规划和十九大报告中均指出,要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对美方而言,美国可借助这一对华大宗商品出口,降低对华贸易逆差,同时刺激就业,助力经济发展。此外,中美两国在可再生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与利用方面开展了大量合作,未来在全球向清洁能源转型进程中将发挥核心作用。 再看农业。中美两国农业合作起步最早、最有成效,也是最有潜力的合作领域之一。随着中国人口从1950年的5.5亿增至近14亿,以及工业化、城镇化和交通建设用地增加, 中国市场对农产品和农业技术有着巨大需求。由于自然禀赋优越,美国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程度高,而且规模经营,具有稳定的供应能力。中美扩大农业合作,将有助于我国优化食品结构,实现食品进口多元化布局,并改善保护耕地,实现部分地区休耕,其结果是惠及两国人民。 中国扩大进口,并非是应对贸易摩擦的权宜之计,更不是迫于外界压力,而是推动国家长远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的市场行为和时代选择。随着中等收入阶层的不断扩大,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不但从美国买东西,也从全世界广泛进口不同类型的产品。今年11月,中国将举办第一届进口博览会,迄今已有80多个国家报名参加。很多人想把东西卖给中国,使得中国市场变得有高度竞争性。如果想要在中国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本身还要让中国人民高兴。如果中国人民不买,不管提什么要求,都是没用的。 中美双方互有利益诉求,难免存在各种分歧,也会有新问题出现,对此不必感到意外,关键在于保持冷静,以对话协商来解决问题,而不是以对抗的方式让问题激化甚至失控。有长期从事美中关系的美国前官员指出,对于任何关系的发展,一走了之的任性态度都不会产生建设性作用,家庭关系如此,国家间关系同样如此。过去几十年来,中美两国在不同领域建立起了有效沟通管道和对话平台,这对于两国管控分歧、确保双边关系不偏离合作共赢的主航道发挥了关键作用。此次磋商取得积极成果,正是对中美关系发展这一重要经验的再一次认可。 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承诺,中国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并在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主动扩大进口四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对外开放重大举措,并强调这些重大举措要尽快使之落地,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努力让开放成果及早惠及中国企业和人民,及早惠及世界各国企业和人民。 中国经济改革在全面提速,通过扩大市场、扩大开放,促进国内改革,促进经济发展,这是中国过去40年成功的重要法宝,未来也会沿着这个方向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