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工含盐废水的处理技术应用进展》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 wangyang
  • 发布时间:2020-03-25
  • :从煤化工含盐废水一级浓缩技术、浓盐水二级浓缩技术、高浓盐水固化处理技术和结晶盐的处理处置4个方面,综述了国内外关于煤化工含盐废水处理的膜材料、膜浓缩技术设备、蒸发结晶技术设备和杂盐分质结晶回收工艺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工程应用情况。着重分析各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展望了煤化工含盐废水处理技术的未来研究和发展方向。

    中国能源长期以煤炭为主,促使煤化工产业链不断深化发展,但新型煤化工项目的耗水量和废水排量都相对较高。目前中国煤化工项目每年产生约1.17亿t废水,到2020年该数值可能增加到4.75亿t/a。

    煤化工企业生产过程中废水产生量高,其中还包含很多难处理的含盐废水。高含盐废水会带来严重的污染并危害环境及生产。如果直接排入生态系统,可使生态系统的盐浓度升高、水质变差,从而影响生态系统中生物的正常生长或繁殖。在企业的生产运行中会对金属管道特别是蒸发设备造成腐蚀,且其产生的终端废水难以处理,产生大量固废或危废。

    总体而言,当前水资源短缺和产生的浓盐水问题已成为制约煤化工产业发展的瓶颈,寻求处理效果更优、系统运行稳定性更好、投资和运行费用更低的浓盐水处理回用技术,成为煤化工产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基于此,笔者介绍了煤化工含盐废水的水质特征,并总结了煤化工行业目前在含盐废水处理端采用的常见技术,以及各类技术的工程应用和研究进展,最后提出了未来煤化工含盐类废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以期为企业选择工艺时提供理论指导。

相关报告
  • 《燃煤电厂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探讨》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王阳
    • 发布时间:2019-01-17
    • 摘要:电厂废水处理零排放系统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具有出水水质稳定、达标,在投资、运行、管理等方面与常规技术相当的特点。废水处理零排放系统能够有效的解决电厂废水排放与废水回收再利用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经济和环保价值,符合当前节能环保的理念,满足当前环保政策要求。 关键词:燃煤电厂;废水零排放;废水处理;工艺 引言 随着水污染控制技术的进步和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日益提高,废水直接排放将受到限制。火电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如辅机冷却水、冲洗水、再生酸碱废水、含煤废水、生活污水等经处理后进行回收利用,因此,火电厂废水零排放的重点和核心是高含盐量废水的终端处理。本文介绍了高盐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研究和应用现状,重点分析了各种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工程项目的实施提供参考。 1 燃煤式发电厂废水处理面临的问题 1.1 老旧燃煤式发电厂排水废水改造费用高、难度大 近些年,新建的燃煤发电厂从设计、建设、运行等方面均考虑了废水问题,并且取得的效果显著,但对于部分老旧燃煤式发电厂,其废水改造费用高、难度大。较早建立的燃煤式发电厂,在设计时没有考虑废水方面的问题,所采用的工艺技术也比较落后,已不能满足当前环保要求。电厂在废水改造时需要整体更新原有设备,改造费用较高,电厂承担的经济负担重。此外,由于电厂基建资料严重缺失和地下管网系统复杂,也增加了改造的难度。 1.2 废水处理产生的盐类急需解决 在燃煤式发电厂废水处理过程中,通常把废水中的盐类与水进行分离,分离后得到的纯净水可重复利用。得到的盐类大致有两种处理方法。一是分离后盐类处理达到工业盐的标准进行使用。二是与灰渣进行混合使用。但第一种处理方法通常由于品质不稳定、产量不高等原因,无法稳定使用;第二种方法中灰渣可能混有盐中水份,影响灰渣的利用。目前电厂还没有更好处理盐类的方法,相关部门也没有对此部分盐类做出明确规定,随着我国环保政策的出台,将有明确的方法和技术来处理这部分盐类。 2 废水减量化处理技术 2.1 反渗透膜技术 反渗透膜技术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的一门新型分离技术,是目前最为先进的分离技术之一,应用广泛。反渗透是渗透的逆过程,它主要是在压力的推动下,借助半透膜的截留作用,迫使溶液中的溶剂与溶质分开的膜分离过程。反渗透膜技术具有净化效率高、成本低和环境友好等优点,使得它在近几十年的时间里发展非常迅速,已经广泛应用于海水和苦咸水淡化纯水和超纯水制备、工业或生活废水处理等领域。反渗透膜技术的主要缺点在于废水中杂质沉积造成的膜污染和膜氧化,而且膜的截留性能仍需进一步提高。 2.2 正渗透膜技术 正渗透膜技术属于膜分离过程。水从高水化学势区通过选择性渗透膜向低水化学势区进行转移。选择性渗透膜分隔的高水化学势区和低水化学势区所存在的渗透压差是正渗透过程的驱动力。正渗透技术具有低能耗、较高的水通量和回收率、不易结垢和可处理高浓盐水等优点。 在废水处理方面,正渗透的高水化学势区为待处理的废水,低水化学势区为待定选择的汲取液。正渗透技术的难点则在于高水通量、良好的耐酸碱性和机械性能的选择性渗透膜以及能产生较高渗透压及水通量的汲取液的选择。华能长兴电厂引进了正渗透膜技术处理脱硫废水,18m3/h的脱硫废水可以浓缩至3~4m3/h,浓水中污染物质可全部以结晶和污泥的形式分离,废水100%回用。运行中蒸汽、药剂、电的消耗量大大降低,处理1t废水的能耗由传统蒸发结晶法的20~40kW•h降低到10kW•h,运行成本降低30%。 2.3 膜蒸馏技术 膜蒸馏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是以疏水性微孔膜两侧蒸汽压差为传质推动力的膜分离过程。 其特征是:膜是微孔膜;膜不能被所处理的液体浸润;膜孔内无毛细管冷凝现象发生;只有蒸汽能通过膜孔传质;膜不能改变操作液体中各组分的汽液平衡;膜至少有一侧要与操作液体直接接触;对每一组分而言,膜操作的推动力是该组分的气相分压梯度。 膜蒸馏技术具有不易被污染、操作压力低、预处理简单、产水品质高和可处理高浓度盐水等优点。但该技术也存在能量利用率较低、膜通量较小和膜污染与膜润湿等问题。目前,该技术在大规模应用上仍然不成熟,包括大规模应用下的安装、长期运行、经济效益和结垢污染等情况仍需要进一步探究。 3 废水终端处理技术 3.1 蒸发塘技术 蒸发塘技术是依靠太阳能在自然状况下蒸发地面上的高盐水,使其浓缩达到饱和后结晶析盐。该技术适用于西北干旱少雨的地区,具有成本低、运营维护简单、使用寿命长和抗冲击负荷好等优点。但该技术的缺点同样明显,原浓水中所含挥发组分直接进入空气易造成空气污染,应做好防渗透和防溢流处理措施,占地面积大且淡水无法回收利用等。 鉴于蒸发塘技术的自然蒸发效率较低,并容易产生满塘的危险,研究人员开发了机械雾化蒸发技术。在蒸发塘中安装适当数量的机械雾化蒸发器,通过高效雾化喷嘴向空气中喷洒,加速水分的蒸发。这种技术可以将蒸发效率提高14倍以上。目前,该技术已在内蒙古一家废水处理公司成功投运。 3.2 多级闪蒸技术 多级闪蒸技术是将原料海水加热后依次引入到若干压力逐级降低的闪蒸室中,使其逐级蒸发降温,热盐水逐级浓缩,温度也逐级降低到接近天然海水温度,所产生的蒸汽冷凝后即为所需的淡水。该技术可靠性高、防垢性能好、易于大型化,但也存在设备腐蚀快、能耗高、传热效率低和操作弹性小的缺点。多级闪蒸技术投资成本较高,只有在大规模使用的情况下才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因此,目前该技术一般应用于海水淡化处理,在电厂废水处理方面尚没有应用先例。 3.3 多效蒸发结晶技术 多效蒸发技术是在单效蒸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蒸发技术,分低温和高温多效蒸发。低温多效蒸发是指盐水的最高蒸发温度不超过70℃,其特征是将一系列的管道与膜蒸发器串联起来,分为若干效组,用一定量的蒸汽通过多次的蒸发和冷凝,从而得到多倍于加热蒸汽量的过程。低温多效蒸发主要优点是操作温度低,可充分利用电厂的低温废热(50~70℃的低品位蒸汽均可作为理想的热源);热效率高;动力消耗小,只有0.9~1.2kW•h/m3左右;操作弹性大。然而,该技术设备体积一般较大,投资成本较高,系统往往比较复杂。 3.4 烟道蒸发技术 烟道蒸发技术是通过高温烟气的加热,将废水固液分离,气态水蒸汽随烟气进入脱硫吸收塔利用;废水中的污染物随水分结晶为固态颗粒,同烟气中飞灰一起被除尘器捕捉、收集,进入烟尘干灰中,分为主烟道蒸发和旁路烟道蒸发。该技术优点是系统简单、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较低,无新增固废产生;缺点是抽取的烟气占煤耗比重。目前,该技术已在华能上都电厂、焦作万方自备电厂成功应用。 结束语 当前,我国废水排放标准的要求日益严格,尤其是最新颁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简称“水十条”),更是将水环境保护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火电企业作为用水、排水大户,其用水量占工业用水总量的20%,从经济运行和保护环境出发,节约发电用水,提高循环水的重复利用率,实现火电厂废水“零排放”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钱感,关洪银.燃煤电厂脱硫废水综合处理工艺[J].水处理技术,2017,43(02):136-138. [2]李兵,张其龙,王学同,周灿.燃煤电厂废水零排放处理技术[J].水处理技术,2017,43(06):24-28+33. [3]单涛.电厂废水零排放工艺路线探究[J].中国环保产业,2017(07):59-62. [4]曹蕃.燃煤电厂废水零排放技术路线研究[J].华北电力术,2017(12):56-62. [5]张利权.火力发电厂废水零排放设计监理[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7.
  • 《油田采油废水回注处理技术研究新进展》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王阳
    • 发布时间:2019-12-31
    • [摘要]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加强,海洋平台污水排放标准将越发严格,污水回注处理将是今后海洋平台污水的唯一出路,文章首先分析了含油污水的性质,然后重点介绍了污水回注处理过程中常用的四种技术(气浮选分离技术、离心旋流分离技术、精细过滤技术及膜分离技术)及其原理,并介绍了他们最新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最后对今后含油污水回注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发表了个人的看法。 [关键词]气浮选;乳化油;精细过滤;膜分离 随着开采时间的推移,中国海洋石油的大部分油田相继进入二次开采(即注水开采)阶段,二次开采阶段的到来一方面增大了对注水量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大大增加了油田采出水的量,这些废水如果不经过处理就直接排放的话势必会对海洋环境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相反,如果这些废水经处理后用于回注,不但满足了日益增大的注水量的需求,还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同时由于油田采油废水中具有与油藏的良好配伍性,将这些污水深度处理之后用于回注对提高油田的采收率具有积极的作用。 无论是何种分离技术,其都不是万能的,不同的分离技术适用于不同的含油污水水质情况,只有将几种技术有机结合、取长补短,合理运用才能使得这些技术发挥最大的效果。因此,开发出多种组合工艺及多功能集成的一体化设备,集高效、经济、简单易用等特点于一体的小型采油废水处理装置将在区块采油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将是今后一段时间的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