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监测 | “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每日快报(12月25日)【中国科讯】》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 于彰淇
  • 发布时间:2023-12-26
  • 免 责 声 明 “‘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每日快报”由中国科学院武汉文献情报中心和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合作推出。该项服务旨在通过提供最新科研论文线索、摘译科研论文主要内容,为我国的科研攻关和相关科学研究提供参考。工作团队保持中立立场,无倾向性意见,所摘译内容主要用于说明科研论文本身,努力客观真实反映原文情况,起到供使用者参考的目的。工作团队摘译了某篇科研论文,并不代表工作团队认可这篇科研论文;工作团队不对科研论文中所述内容的有效性或准确性负责。由于所摘编内容都有具体的文献来源,请使用者通过文献来源线索获取具体的原始文献,并自行甄别和使用。工作团队希望进一步强调,本团队所摘译形成的文字内容不应被视为相关科研论文的全部,不应拿来作为临床医学和健康管理指导,也不应被当作既定事实在新闻媒体上报道。由于水平所限,所摘编内容不免会有疏漏,还请各位使用者谅解。 新冠检测 机理 信息名称 儿科患者中 SARS-CoV-2 Omicron 变体的病毒动力学 12月12日,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儿童医院等机构在《临床传染病》杂志发表一项研究,描述了18岁及以下儿童在SARS-CoV-2检测呈阳性后进行日常SARS-CoV-2检测的SARS-CoV-2 Omicron变异的病毒动力学。关于SARS-CoV-2在儿童中的病毒动力学的数据有限。了解病毒载量在病程中的变化和病毒脱落的持续时间可能有助于深入了解其传播动态,从而为公共卫生和感染控制决策提供信息。研究人员选取2022年2月1日至2022年3月14日对经PCR确诊为SARS-CoV-2的18岁及以下儿童进行了前瞻性队列研究。在10天内每天对样本进行SARS-CoV-2检测;一部分参与者完成了每日快速抗原检测(RAT)。描述了病毒RNA轨迹与症状发作和消退的关系。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评估症状出现/消退时间和非感染性病毒载量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显示,在101名2至17岁的儿童中,研究确定的非传染性病毒载量的中位时间为症状出现后5天,其中75%在7天内达到这一阈值,90%在10天内达到这一阈值。在症状消退当天和第二天,87例患者中有43例(49%)和52例(60%)达到非感染阈值。在完成RAT的50名参与者中,症状出现时和症状出现后的阳性率分别为67%(16/24)和75%(14/20)。在达到非感染性阈值的第一天,参与者RAT结果中有61%(n = 27/44)为阳性。研究表明,儿童通常在症状消退后的第二天达到研究定义的非传染性阈值。在疾病的早期,RAT结果通常为阴性,因此不应依赖其结果排除感染。 原文链接: https://academic.oup.com/cid/advance-article-abstract/doi/10.1093/cid/ciad740/7469948 机理研究 信息名称 细菌诱导或被动施用的干扰素γ有助于肺部处于早期控制SARS-CoV-2的条件 12月13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等机构在《自然通讯》杂志发表一项研究,探讨了并发细菌感染对SARS-CoV-2的保护机制,并表明2型干扰素(IFNγ)是卡介苗(BCG)在体内提供保护的重要介质。1型和3型干扰素(IFN)对于控制病毒复制很重要;然而,人们对2型干扰素(IFNγ)在抗病毒免疫中的作用知之甚少。研究人员观察到,通过静脉注射(iv)给药实现的牛分枝杆菌BCG在小鼠肺部感染中提供了针对SARS-CoV-2的强大保护,可驱动低水平的1型IFN,和高水平的IFNγ。研究人员评估了两种小鼠模型中对预先建立的细菌感染的持续IFNγ反应对SARS-CoV-2疾病结果的作用。 结果表明,静脉注射卡介苗诱导的肺病毒载量降低需要IFNγ,这一结果取决于非造血细胞的IFNγ受体表达。发现卡介苗感染促使肺上皮细胞以IFNγ依赖性方式上调IFN刺激的基因,并报告了抗病毒活性,这表明观察到的保护机制可能存在。最后,通过证明重组细胞因子本身在鼻内给药时对SARS-CoV-2攻击提供强大的保护来证实IFNγ的抗病毒特性。数据表明,肺内预先建立的IFNγ反应可预防SARS-CoV-2感染,这表明驱动IFNγ的并发或近期感染可能会限制SARS-CoV-2的发病机制,并支持IFNγ在COVID-19管理中的可能预防性使用。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3-43447-0#citeas 疫苗研究 信息名称 一种吸入型单剂干粉气溶胶SARS-CoV-2疫苗 12月13日,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等机构在《自然》杂志发表一项研究, 开发了一种可吸入的单剂量干粉气溶胶 SARS-CoV-2 疫苗,可诱导有效的全身和粘膜免疫反应。 研究人员最初使用五聚霍乱毒素B亚基(CTB),一种有效的粘膜佐剂23-24,和融合的三聚体形成肽来组装基于CTB的自组装纳米粒子(CNP)底盘,其支持基于生物正交系统的SARS-CoV-2受体结构域(R-CNP)的显示,由于其小尺寸而增强了抗原呈递细胞(APC)的摄取。接下来,研究人员将R-CNP封装到多孔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微胶囊中,得到的R-CNP@M具有优化的空气动力学直径,便于干粉气溶胶输送到肺泡。随着微胶囊的逐渐降解,R-CNPs以持续的方式释放,并被APC内化,导致强大的T细胞和B细胞反应。单剂接种后,该疫苗在小鼠、仓鼠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中诱导了高IgG和IgA的产生,并对SARS-CoV-2提供了有效的保护。最后,研究人员还展示了该疫苗的马赛克迭代,该疫苗共同显示祖先抗原和Omicron抗原,扩大了针对共同循环毒株和Omicron变异株传播的抗体反应的广度。该气雾疫苗(结合了重组蛋白抗原和蛋白佐剂)提供了一种诱导强大免疫反应的替代方法,而无需考虑固有的免疫原性和物种之间的抗原表达差异。考虑到在CNP底盘上展示抗原的灵活性,研究人员认为该吸入疫苗可以作为一个有前途的多价平台,用于对抗新冠肺炎和其他呼吸道传染病。 原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3-06809-8#citeas 新冠后遗症 信息名称 COVID-19入院后的长期结局与季节性流感:一项队列研究 12月14日,美国圣路易斯卫生保健系统研究与发展服务部临床流行病学中心在《柳叶刀传染病》杂志发表一项研究,旨在对因COVID-19或季节性流感入院后一系列健康结局的急性、长期风险和负担进行比较评估。在这项队列研究中,研究人员使用美国退伍军人事务部的医疗保健数据库分析了2020年3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期间因COVID-19入院的81280名参与者的数据,以及2015年10月1日至2019年2月28日期间因季节性流感入院的10985名参与者的数据。 在18个月的随访中,与季节性流感相比,COVID-19组的死亡风险增加,相当于COVID-19组的死亡率为每100人高出8.62。对94个预先指定的健康结果的比较分析表明,COVID-19的风险增加了68.1%;季节性流感与6.4%风险增加相关。对器官系统的分析显示,COVID-19在所有器官系统中都具有较高的风险,除了肺系统,季节性流感的风险更高。无论是COVID-19还是季节性流感,在后急性期相比于急性期,健康损失的负担更重;并且比较之下,除了肺部系统外,在COVID-19中,在急性期和后急性期,所有其他器官系统中的健康损失负担都比季节性流感更重。与季节性流感相比,COVID-19还存在住院再入院的风险增加和转入重症监护的风险增加。这些发现在通过个体的疫苗接种状态以及在Delta和Omicron时代住院的人群中相对评估季节性流感与COVID-19的风险的分析中是一致的。尽管季节性流感或COVID-19入院后的死亡率和不良健康结局很高,但这项比较分析表明,与季节性流感入院相比,COVID-19入院与几乎每个器官系统(肺系统除外)的死亡和不良健康结局的长期风险和不良健康结局以及显著的累积超额DALY相关。两组健康损失的累积负担沉重,要求更好地预防这两种病毒的住院,并更加关注因季节性流感或SARS-CoV-2感染而对健康造成长期影响的人的护理需求。 原文链接: https://www.thelancet.com/journals/laninf/article/PIIS1473-3099(23)00684-9/fulltext#%20 新冠监测 信息名称 基因组监测揭示了COVID-19流行病连通性的动态变化 12月14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拉霍亚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等机构在Cell杂志发表一项研究,描述了当地新冠肺炎疫情在空间和时间上的联系,旅行限制如何影响这种联系,以及病毒输入对疫情增长的影响。基因组监测在过去十年中的成熟使得以前所未有的水平跟踪流行病的出现和传播成为可能。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基因组数据显示,地方流行病在SARS-CoV-2谱系输入和持续的频率方面差异很大,这可能是由于新冠肺炎限制和不断变化的连通性的综合作用。为了重建从大流行开始到第一波Omicron浪潮结束(2020年3月-2022年12月)的病毒传播动态,研究人员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和墨西哥下加利福尼亚进行了超过82000个SARS-CoV-2样本的基因组监测,并将它们与来自北美和世界其他地方的SARS-CoV-2基因组进行比较。通过研究国际边界沿线的位置,并比较边境地区的传播与美国其他地方的传播情况,调查美国各地旅行限制的影响,和隔离限制对国际边界的影响。 研究表明,地方COVID-19疫情由区域传播(包括跨国界传播)驱动,但随着公共卫生干预措施的放松,与偏远地区的联系可能越来越紧密。通过整合基因组、流动性和流行病学数据,研究人员发现大量的传播发生在相邻和遥远的位置之间,支持动态流动性模式。改变连通性会显著影响当地COVID-19发病率。研究结果表明,在调查相互关联的流行病时,“地方”具有复杂的含义,并强调了协作干预对流行病预防和缓解的重要性。地点之间的连通性在维持当地流行病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突出了区域和国际政府之间合作制定有效预防战略的必要性。
  • 原文来源:https://mp.weixin.qq.com/s/7AA7VpTXZRFK1we3hxwnlw
相关报告
  • 《情报监测 | “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每日快报(11月29日)【中国科讯】》

    • 来源专题:数智化图书情报
    • 编译者:于彰淇
    • 发布时间:2023-12-01
    • 11月13日,英国兰开斯特大学等研究机构在《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了一项研究,指出疫苗接种和非药物干预对COVID-19发病率的影响因SARS-CoV-2亚型持续出现、疫苗接种和感染导致的人群免疫变化等因素而变得复杂。为估算疫苗接种和非药物干预的影响,研究人员构建了一个多菌株COVID-19传播模型和推理框架,并考虑了相关因素。为实现这一目标,研究人员将多菌株COVID-19传播模型与截至2022年5月的法属波利尼西亚报告病例、住院和死亡数据,以及两项血清阳性率调查数据进行拟合。接着,利用拟合模型评估宵禁或病例隔离(NPIs)和疫苗接种对COVID-19病例数、住院率和死亡率的影响,并估算法属波利尼西亚人口的免疫状态。 通过分析,研究人员预测,截至2022年5月,疫苗接种计划成功避免了未接种疫苗情况下可能出现的22.3万例有症状病例中的34.8%(95%可信区间:34.5-35.2%)、5830例住院治疗病例中的49.6%(48.7-50.5%)以及1540例医院死亡病例的64.2%(63.1-65.3%)。研究人员估计,加强疫苗接种活动对降低病例、住院和死亡总数分别贡献了4.5%、1.9%和0.4%。结果表明,在前两波期间取消封锁将通过改变人口免疫力的积累对发病率产生非线性影响。研究人员强调,由于疫苗接种相关的年龄结构、既往暴露水平和变异株引入时间的差异,他们对疫苗接种和加强针影响的评估结果与其他国家存在差异,并强调对这些因素进行详细分析的重要性。
  • 《2020年2月实时监测COVID-19在新加坡的传播潜力》

    • 来源专题:新发突发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 编译者:蒋君
    • 发布时间:2020-03-18
    • 自2019年12月以来在中国广泛传播的持续的COVID-19流行病,截至2020年3月5日,现已在包括新加坡在内的多个国家/地区产生本地传播。这凸显了需要实时监测COVID-19的传播潜力。迄今为止,在新加坡已经出现了四个主要的COVID-19案例群。根据公开的输入病例和本地病例的每日病例报告,根据症状出现日期,在调整本地病例报告延迟后,估计新加坡covid-19的有效生殖数Rt。我们还使用分支过程分析从簇大小的分布中得出繁殖数量。有效繁殖数在2020年2月6日至12日左右达到峰值,平均值约为1.0,此后下降。截至2020年3月5日,我们对Rt的最新估算为0.9(95%CI:0.7,1.0),而基于簇大小分布的总体R估算值为0.7(95%CI:0.5,1.0)。新加坡繁殖数量的轨迹突显了新加坡遏制工作的重大影响,同时表明有必要保持社会疏远和积极寻找病例的努力,以遏制所有活跃的传播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