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延如海的光伏电站讲述青海绿能故事》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 dumin
  • 发布时间:2021-06-19
  •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6月7日至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殷殷嘱托,为高原描绘出能源产业发展清晰的路线图。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对世界作出实现“双碳”的承诺,彰显着我国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双碳”落地的关键点,在于以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电能替代化石能源直接消费,进而打造清洁能源供应体系,提高能源系统对资源的大范围优化配置能力。

    青海,有无可替代的清洁能源资源禀赋,以科技赋能用好用活清洁能源和电能替代,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青海优势。

    多措并举,清洁能源规模不断扩大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具有丰富的水能、光能、风能资源,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截至5月底,青海省清洁能源装机规模达到3657万千瓦,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装机占比分别达到90%和61%,均位居全国各省份第一。

    在青海湖以南的共和戈壁滩上,光伏电站绵延如一片蓝色海洋,源源不断地生产着清洁能源。

    在这里,清洁能源资源优势,不断被转化为生态优势。2020年12月30日,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以下简称青豫直流工程)建成投运,截至5月31日,青豫直流工程累计输送绿色电能118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准煤燃烧53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71万吨。

    “2020年我们年发电量达3300万度以上,同比增加约3%左右。电站利用率更高了,效益更好了。”6月9日,在中国绿发青海广恒新能源公司共和光伏电站,值班长王家亮正和同事进行例行巡查,谈起青豫直流工程带来的影响,他对年度发电目标实现充满了信心。

    近年来,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国网青海电力)多措并举促进新能源消纳,除建成投运青豫直流工程外,还累计投资建成14项清洁能源外送能力提升工程、27项并网工程,不仅大幅提升清洁能源外送能力,也实现了青海清洁能源全国范围内的输送消纳。

    5月,青海新能源发电量为34.1亿千瓦时,再次创下单月新能源发电量新高,占当月青海电网发电量的43.1%。今年2月和3月,青海新能源发电量连续两个月超过水电发电量,成为主力发电电源。

    不止如此,国网青海电力着力打造全国领先的柔性送端电网,加快“光伏+储能”课题研究。5月26日,由国家能源局委托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开展的《大规模储能支撑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研究》正式结题,项目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空白,补齐了国内储能研究“储能本体及微电网研究较多,缺少结合大电网的系统性分析”的短板。

    据了解,“十四五”期间,青海省将持续打造国家清洁能源示范基地,继续扩大海南、海西两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规模,有序推进冷湖至茫崖风电走廊建设,打造多能互补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力争到2025年清洁能源装机超过7500万千瓦,发电量达1700亿千瓦时,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6000万吨左右。

    电能替代,生态红利加速释放

    今年,国网青海电力在清洁取暖、商业电厨炊、校园电气化、绿色交通运输等行业推进规模化电能替代,确定了27亿千瓦时替代电量目标。

    截至5月7日,国网青海电力已完成年度电能替代电量16亿千瓦时,生态红利正加速释放。

    6月3日,国网海西供电公司员工来到大柴旦矿业有限公司跟进“煤改电”项目工作。该项目是今年国网青海电力在工业领域推广实施清洁替代的又一项新成果,将原有高耗能、高污染的燃煤热水锅炉改为电磁加热锅炉,供暖面积9300平方米,年替代电量160.47万千瓦时,减少燃煤900吨。

    同时,政府出台支持电能替代、峰谷分时电价等政策,亦使高原百姓充分沐浴着低碳生活的阳光。数据直观显示,截至2020年底,青海累计推广实施电能替代重点项目2336个,完成替代电量103亿千瓦时,减少燃煤消耗126.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1.5万吨,电能替代成效显著。

    另一面,电动汽车新业态正在青海大地推进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的大范围延伸。

    统计显示,今年建成投运的京藏高速公路青海段4座充电桩站,实现了青海境内高速服务区充电站零的突破。截至5月31日,青海共建成投运充电站21座,安装充电桩314个,今年累计充电5.16万次、523万千瓦时,保障了新能源公交车运营、服务私家新能源汽车便捷 充电。

    “通过完善电动汽车充换电业务管理机制,加强车联网平台宣传推广,优化拓展了充换电市场和城市公共快充网络。”国网青海电力营销部副主任郭志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后期,国网青海电力还将改造、新建充电站20座,新增投运充电桩284个。

相关报告
  • 《青海绿电直输全国15个省市》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4-09-25
    • 2023年青海绿电指数为82.9分,同比增长2.5%,较全国平均水平高3.7%;新能源并网接近1000万千瓦;为全国15个省市输送绿电......一个个好消息在《青海绿色电力发展水平年度分析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中新鲜“出炉”,让青海绿电再次成为全国瞩目的焦点。 据了解,这是国网青海电力第五年发布绿电《报告》,2023年,青海锚定“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目标,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省级示范区”为抓手,一路向“绿”而行,“绿电”成绩斐然。国家电网公司依据《绿色电力评价规范》标准,评估2023年青海绿电指数为82.9分,同比增长2.5%,较全国平均水平高3.7%。 《报告》从青海绿电发展现状、绿电评价分析、绿电保障举措和绿电行动倡议四个方面展示了青海绿电发展成果,为大家展示了一份含“绿”量颇高的满意答卷。2023年,青海率先实现新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占比“双主体”;电网建设稳步推进,形成750千伏东部“日”字形、西部“8”字形坚强骨干网架;新能源配置能力大幅提升,电力保供平稳有序,成功应对用电负荷连创17次新高的挑战;青海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实现零的突破,初步形成了抽水蓄能、光热、电化学、压缩空气、氢能等多元储能技术示范体系;青海为全国15个省市输送绿电;全省42座光伏惠民电站累计发电58.5亿千瓦时;技术创新再上新台阶,建成青海省清洁能源和绿色算力调度中心。 作为绿电发展的重要保障,我省围绕高比例新能源并网消纳等领域开展科技攻关,不断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大规模电化学储能高效支撑新能源技术快速发展,“国家清洁能源高效利用技术研发中心”入选国家能源局“十四五”首批创新平台。全球首个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电站建立、高压直挂构网型储能示范项目诞生,数字孪生技术应用、大数据平台建设等关键技术的应用,破解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诸多难题。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特征更加显著,青海已进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最前沿。
  • 《海外光伏储能项目的发展现状与前景》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2-05
    • 光伏行业近些年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逐渐成为人们生活所需的新能源,对于保护环境、节约能源具有积极意义。在此之上,本文简要分析了光伏储能的定义、类型及优势,并从光伏装机市场、组件市场、行业生产链、行业竞争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海外光伏储能的现状以及未来光伏储能项目发展所受到的双重影响,提升其建设水平,为人们的生存发展提供绿色能源。 作者:王善友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天津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一、前言 随着全球环境的不断恶化与化石能源的耗尽,世界各国都纷纷找寻适合人类生存发展的新型能源,而建设光伏储能项目是当下实行能源转型的重要措施。光伏实际上是利用太阳能发电系统的简称,它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当下最具有开发潜力的发电技术之一,由于太阳能无处不在,所以在用其进行发电时无需考虑原料来源问题,从而极大程度上提高了电能开发的效率。 二、光伏储能的概述 (一)光伏储能的定义 光伏是一种利用太阳电池半导体材料的光伏效应,将太阳光的辐射转换为电能的新型发电系统,具有独立运行与并网运行两种方式。其中并网运行光伏发电系统主要指的是接入电网且接受电网调度的光伏系统,如集中式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电站等。而独立运行光伏发电系统是指各种独立于电网中存在的光伏发电系统,如光伏电源、太阳能路灯等。至于光伏储能事实上指的就是光伏发出的以蓄电池作为储能装置的光伏系统,它能为人们提供更良好的用电环境,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 (二)光伏储能的类型及优势 光伏储能主要有并网式光伏储能系统、独立式光伏储能系统。1.并网式光伏储能系统的优势在于无论白天或黑夜都能应用光伏电量。一般分布式计量常在白天使用,而夜晚依旧使用电网电量,储能装置所储备的电量可为储能系统放电。并网式光伏发电系统通常直接与电网相连,并将电能直接输入电网中,由于目前储能系统不够完善,所以有时会出现弃光限电现象,对于光伏发电系统电力输出所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大,故而不利于可再生能源的推广,若日后在并网式光伏系统中配置合适的储能系统可成为光伏储能扩大生产规模的重要方向;2.独立式光伏储能系统,它是指不接入电网中而独立运行的光伏系统,相比并网式光伏系统,其光伏发电输出与电荷负载力的消纳不在同一时间段内,只要在有阳光的地方,就能随时安装,更加便捷且具有实用性。 三、海外光伏储能项目的发展现状 (一)光伏装机市场 为了改善全球环境,各个国家对于光伏行业的支持力度都在逐渐增大。尤其在2019年,我国还未大规模启动光伏装机市场,而海外市场却自年初就早已开始。2019年国际市场中的装机总量预计会超过2018年,且坚信2019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也会照比2018年多。2018年年末欧盟委员会曾制定“欧盟2050战略性长期愿景”,并在2020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占据总规划的20%,争取2050年碳排放量能达到0且能源消耗为2005年的50%、电力终端能源占比目标翻倍。其中欧盟国家要在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目标定位总能源的32%。欧盟各成员国家纷纷响应政策号召,力求在欧盟市场中具有较高的新能源装机容量。以西班牙为例,其批准了2021到2030年国家能源与气候综合方案,计划在2030年将本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加至120GW,并且主要来源于光伏及风电。根据方案内容,西班牙国家预计在2020年光伏装机容量达到8.409GW,到2030年将有74%的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的41%,并在2050年将光伏装机总量上升至50GW,另外,西班牙还计划将储能项目增加到6GW,由此促进光伏储能项目的建设[1]。 (二)光伏组件市场 我国自2018年11月份起,开始终止实施欧盟进口太阳能多晶硅反倾销措施及反补贴措施。由此,德国取代了韩国成为我国多晶硅进口来源国且与韩国进口数量同比下降37.6%。全球光伏市场趋于多元化,其组件出口集中度却在下降,受美国、印度本土贸易摩擦事件的影响,我国2019年第一季度光伏组件的出口市场从传统市场转向乌克兰、巴基斯坦、越南等新兴市场,其中全球组件出口市场前五大市场量占据总出口量的52%,相比2013年下降10%[2]。受“印度制造”相关政策的影响,我国出口印度的组件明显下降。印度新能源与MNRE发布的最新消息,要求可再生能源在实施国家政策时,应优先考虑“印度制造”的产品,对中央部委及中央公用事业单位研发的并网光伏项目所需组件必须100%本土制造,这样会严重导致印度投资项目收益下降且部分项目将被延迟。由于我国出口美国的组件在减少,反而增加了出口日本等新兴市场的速度。日本市场实行的新法案表明对未建项目的并网期限定于2020年9月份前,其他新兴市场将带动我国光伏产品发展方向。 (三)光伏行业产业链 光伏行业的产业链主要由晶硅原料生产、硅棒生产、太阳能电池制造、组件封装、光伏产品生产、光伏发电系统等环节组成,其中太阳能电池是最为重要的生产环节。根据太阳能电池内部材料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晶硅电池、有机聚合物电池、薄膜电池、新一代太阳能电池等。至于太阳能电池的转换效率实际上指的是在照射强度1000M/cm3且太阳能温度25℃左右时,最大输出功率与日照强度相除并乘上太阳能电池板光照吸收面积之后所得出的百分比。根据《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中的相关要求,对于多晶硅电池及单晶硅电池的最低转化率不得分别低于16%与16.8%,近年来,全球光伏太阳能电池的转换率在不断增高,其价格反而在以平均0.3元/片/月的速度下降[3]。光伏系统的总投资成本为5元/W,按照目前这种发展趋势,相信未来不久光伏发电“平价上网”时代就很快到来。 (四)光伏行业竞争 全球光伏行业本身就是一个高密度且附加价值高的行业,但我国光伏行业的发展由于缺乏核心技术,一般都是依靠海外技术得以发展,从而导致中高端产品完全被海外市场所垄断,其低端产品的市场又时常出现同质化现象。据最新消息表明,比亚迪公司将启动墨西哥新能源光伏储能项目,它将在墨西哥建设100MWh光伏储能系统,对于墨西哥而言,如此大的电量相当于3万用户家庭一天的用电量,墨西哥能源基金组织的首席执行官表示,通过与比亚迪的合作,为了实现最大化可再生能源的环境效益,在未来两年内将建设240MW配备全套储能系统的太阳能发电站。 四、海外光伏储能项目的发展前景 (一)有利的影响因素 1.政策支持 光伏储能项目的建设已得到国家的重大支持,而光伏行业的发展也必然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目前,欧盟等发达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了将太阳能发电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政策,并制定了相应的推动太阳能发电及光伏行业发展的战略计划,相信在不久我国也将采取相关对策实行光伏储能项目的建设。从长远发展方向考虑,海外光伏市场已经得到了巨大发展,尤其是一些经济比较发达且绿色能源应用意识较强的国家,已将光伏储能项目建设工作作为战略目标进行开展。如葡萄牙,由于该国家自身发热条件较为优厚,日照时间长达2200小时/年,因此,葡萄牙政府十分重视光伏发电产业的发展,并由此制定了FIT策略,保证其光伏装机总量持续升高,据葡萄牙APREN数据显示:2017年葡萄牙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已占本土电力消耗总量的44%,其光伏发电在葡萄牙整个发电总量中的占比依旧很小,这意味着它具有巨大发展潜力,在未来发展中定能在海外光伏市场中占据一定地位。 2.经济发展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类似能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为了妥善解决这些问题,海内外开始寻找绿色能源,改善环境问题,传统的火力发电已然无法满足全球需求。各个国家的工业制造、城镇建设也都在不断提高自身建设水平,避免对环境造成更大的负担。而扩大海内外光伏市场已成为未来可再生能源发展的必然趋势。以美国为例,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消耗国家,近年来对于外来能源的依赖度开始逐渐减小,其能源生产与消费结构也发生巨大变动。据统计,美国2012年的能源消耗总量中,石油占据34.7%、煤炭占据17.4%、天然气占据26%、核能占据8.05%、太阳能占据0.235%,但预计2035年将前三个能源占比降低至77%,虽然从目前形式来看,美国光伏储能项目的建设规模仍然很小,但其发展速度加快,在未来不久,将有效代替不可再生能源成为能源总量中的绿色能源基础。 (二)不利的影响因素 1.经济波动 光伏储能系统在发展模式上有集中式和分布式两种,但其分布式光伏的增长速度要明显高于集中式光伏,而且由于分布式光伏规模小、建设手续较少、周期短、而且消纳能力强,所以在未来发展中,新增光伏储能项目建设多集中于分布式光伏上。受全球经济波动的影响,尤其是美国贸易封锁政策及欧洲债务危机现象,导致反全球化浪潮不断袭来,这样会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产业结构受到冲击,对于引进光伏储能系统技术的目标也受到影响,从而不利于全球推广光伏发电系统,这就需要各个国家结合实际情况强化光伏行业,推动行业发展,不受国际背景的影响加快光伏储能项目的建设速度。 2.时间紧迫 由于海外国家的经济政策有所不同,且需进行能源转型的时间有所差异,再加上本土光伏行业研发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导致海外光伏储能项目建设无法实现统一发展,甚至有些国家没有过强的人才队伍实行光伏建设,这也对光伏发电代替化石能源发电带来了挑战,因此,需要海外国家不断进行学习,提高光伏技术水平,为全球环境保护做出自己的贡献。另外,由于光伏行业中获得的利润较少,所以需对其进行创新,以此实现国家能源转型。 五、结论 综上所述,光伏储能项目的确是海内外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基础,只有推动光伏行业的发展,才能进一步提升全球环境的净化工作,因此,对于海外光伏储能项目的开展具有光明的发展前景,需要相关人员不断改进其不足之处,在积极的影响因素下,朝着利用绿色能源带动经济发展的方向努力前行。 参考文献: [1]于佳.海外光伏电站运行维护管理机制的应用探究——以印度为例[J].河南建材,2019(01). [2]郝娜.众企汇聚精彩纷呈——2019中国(成都)国际太阳能光伏及储能技术设备展顺利召开[J].太阳能,2019(03). [3]平力群,郑蔚.日本政府支持光伏产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政策与措施[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6(04). 中图分类号:F416.61文献识别码:A文章编号:1673-5889(2019)33-00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