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计划投资逾330亿欧元以促进欧盟的半导体制造》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22-03-21
  • 英特尔宣布,计划投资逾330亿欧元以促进欧盟的芯片制造,欧盟希望在半导体领域变得更加自力更生。


    英特尔表示,作为投资的一部分,将在德国马德堡建造两个新工厂,这项投资得到了公共资金的补贴。如果没有监管问题,施工将于2023年上半年开始,生产将于2027年上线。


    该公司称,将在德国的工厂中投资约170亿欧元,并预计这项投资将在建设过程中创造7000个建筑工作岗位,并创造3000个长期工作岗位。


    英特尔还承诺,在法国建立一个新的研发和设计中心,并在爱尔兰、意大利、波兰和西班牙投资于研发、制造和代工服务。英特尔预计,将投资约120亿欧元,将爱尔兰莱克斯利普的一家工厂的制造空间扩大一倍。当扩建完成后,将在爱尔兰花费300亿欧元。在意大利,该公司正在就一个新的45亿欧元的后端制造设施进行谈判。


    在新冠疫情给供应链带来压力之后,随着电子产品需求的激增,某些类型的半导体已经短缺了大约两年。欧洲正在努力减少对亚洲和美国半导体的依赖,但建立芯片代工厂需要数十亿美元。


    英特尔首席执行官Pat Gelsinger在一份声明中指出,《欧盟芯片法案》将授权私营公司和政府共同合作,大幅提升欧洲在半导体领域的地位。


    Gelsinger称:“这一广泛的倡议将促进欧洲的研发创新,并将领先的制造业带到欧洲,使我们在世界各地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受益。我们致力于在未来几十年内为塑造欧洲的数字未来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报告
  • 《欧盟17国联合签署万亿半导体计划,直指美国技术垄断!》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0-12-30
    • 在美国的强势打压之下,不只是中国半导体产业被卡着脖子走得气喘吁吁,欧洲各国也因身处牵一而动的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感受到了重重危机。 如同中国开始坚定的推进独立自主的政策一样,欧洲也不会坐以待毙。 近日,欧盟委员会召开了欧盟17个国家电信部长(大臣)的视频会议。此后,17国发表了《欧洲处理器和半导体科技计划联合声明》,宣布未来两三年内将投入1450亿欧元用于半导体产业。 1450亿欧元换算过来大约为人民币11527.645亿元,万亿级半导体计划,直指美国禁令!为了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争夺更多话语权,同时也为了保证欧洲半导体产业的自主性,,欧盟迈出了半导体产业合纵抗美的关键一步! 合纵抗美,独立自主 据悉,签署这份声明的17个国家包括德国、法国、西班牙、比利时、克罗地亚、爱沙尼亚、芬兰、希腊、意大利、马耳他、荷兰、葡萄牙、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奥地利、斯洛伐克、塞浦路斯。 虽然17个国家的数量仅是欧盟成员国总数的60%,但是德国、法国、荷兰、意大利等国的产业总量几乎占据了欧洲半导体行业市场份额的90%。 声明谈到,半导体行业是一个严重依赖先进技术的全球性行业,它体现在价值链的各个过程,比如说半导体制造设备、设计、生产、测试封装,以及最终产品中的嵌入和验证——由此,半导体行业在研发方面的支出占收入的比例是所有行业最高,高达15%到20%。正是因为研发支出较高,因此在这个行业中的整合之风非常严重,故而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一个透明的全球贸易和公平的竞争环境。 但是现在,美国显然已经破坏了这样的公平竞争环境,所以欧盟不得不采取应对措施。声明同时也提到,目前,欧洲大量依赖海外制造的芯片,这些芯片技术广泛运用于汽车、医疗设备、移动电话和网络以及环境监测等环节。然而,近年来,国际关系充满了不确定性。希望通过联合的形式,推动半导体行业发展。 显然,17国口中的"海外芯片"所指的正是美国技术。数据显示,目前美国芯片企业几乎占据全球市场的半壁江山,而欧洲技术的占比仅为10%。 欧盟数字首席执行官蒂埃里·布雷顿在声明中表示:随着先进的处理器芯片对欧洲的产业战略和数字主权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采取多国合作方式有助于利用现有优势,抓住新的机遇。 声明表示,签署成员国同意共同努力,以加强欧洲的电子和嵌入式系统价值链。这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强化处理器和半导体生态系统,二是在整个供应链中扩大工业影响力——以此来应对关键技术、安全和社会方面的挑战。 根据这份声明,17国将在未来2至3年内投入1450亿欧元的资金,以推动欧盟各国联合研究及投资先进处理器及其他半导体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份声明中不仅提到了当下正流行的5G技术的开发,同时还提出了6G技术,以及当前行业最难攻克的2nm工艺制造。目前,全球最先进的技术为5nm工艺。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欧盟对美国的霸权政策已经不满很久了。 据新浪财经援引英国《金融时报》的消息,欧洲地区的科技巨头以及部分国家的代表人士近期公开指责美国采取的限制行动,指出美国利用技术安全的名义,禁止这些企业与中国合作,但是却对美企提供额外豁免,让美企伺机在中国“站稳脚跟”,而欧洲企业却遭受巨额的经济损失。 以芯片行业的晶圆厂为例,此前5年,欧洲的纯晶圆厂销售额在全球市场的占比约为10%。然而,近年来随着美国对华为等中国企业的制裁,导致这些企业无法向中国市场供货,今年,整个欧洲的晶圆厂销售相比此前大跌了40%。 以欧洲半导体巨头意法半导体公司为例,该司于12月初宣布,此前提出的总值120亿美元年度销售目标将推迟一年生效。具体的原因为,美国的限令之下,预计今年4季度来自华为客户的订单为零,对该司接下来的销售业绩造成较大影响。 目前,包括英特尔在内的美国企业均已被美国政府授权恢复对华为进行供货。然而,在这份豁免名单中并没有欧洲企业的名字。由于不少欧洲半导体企业在生产设计环节或多或少都使用了美国技术,因此,他们不得不根据美国制裁向华为在内的中国企业"断供"。 至于美国为何没对这些欧洲企业“开绿灯”,外界猜测,美国或许是有意限制这些欧洲供应商开拓中国市场的步伐,为美国企业减轻“竞争负担”。 一名欧盟在华的代表人士指出,对于欧盟来说,中国是个无法替代的巨大市场,他们也想挣脱美国的束缚,通过减少对美国技术的依赖,从而按照自己的想法服务中国客户。 政策助推,格局将变 过去30多年来里,欧洲一直致力于在全球半导体市场中发挥重要作用,但是截至目前,欧洲半导体企业在全球市场份额仅占10%。 当今世界半导体产业格局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半导体历史上的两次产业转移。第一次转移是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由美国本土向日本转移,成就了东芝、松下、日立等知名品牌;第二次转移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到21世纪初,由美国、日本向韩国以及台湾转移,造就了三星、海力士、台积电、日月光等大型厂商。 半导体产业每一次转移的过程都带动了当地科技与经济飞速的发展,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半导体产业两次转移都指向了东亚地区,当地政府强力支持在半导体这种高资本长周期的产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欧洲由于没有强力政策支持,一直没有抢到历史性的机遇。这一次,吸收教训,欧洲在政策方面做出了重磅部署。 另一边,在政策支持的力度上,中国向来不会落后。 本月,财政部、税务总局、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国家鼓励的集成电路线宽小于28纳米(含)且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集成电路生产企业或项目,第一年至第十年免征企业所得税,公告自2020年1月1日起执行。 在各国的努力和推进之下,相信不出10年,半导体产业的全球格局必将迎来巨变。
  • 《欧盟将提供400亿欧元支持电池/风光/氢能等制造》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2-07
    • 2月1日,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一项绿色交易产业计划(Green Deal Industrial Plan),以提高欧洲净零排放产业的竞争力,并支持向气候中立的快速过渡。该计划旨在提供一个更有利的环境,以扩大欧盟为实现欧洲雄心勃勃的气候目标而需要的净零技术和产品的制造能力。此次计划的发布也被看作是欧盟层面对于美国《削减通胀法案》的回应,动员所有相关的国家和欧盟手段,改善投资的框架条件,以确保欧盟的复原力和竞争力。 背景介绍 欧盟委员会于2019年12月11日提出的《欧洲绿色协议》(The European Green Deal),确定了到2050年使欧洲成为第一个气候中立的大陆的目标。《欧洲气候法》(The European Climate Law)将欧盟对气候中立的承诺和到2030年将温室气体净排放量比1990年的水平至少减少55%的中间目标写入了具有约束力的立法中。 在向净零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欧洲的竞争力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其开发和制造清洁技术的能力,而清洁技术正是这种转型的可能。 2023年1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World Economic Forum in Davos)上发表演讲时宣布了《欧洲绿色交易产业计划》(The European Green Deal Industrial Plan),作为欧盟通过清洁技术投资加强其竞争优势的倡议,并继续在气候中立化的道路上保持领先地位。会上主席还强调了电池、储能系统、太阳能发电、风电和绿色氢气等其他关键技术对欧盟能源转型的重要性。 绿色交易产业计划(Green Deal Industrial Plan)建立在以前的倡议之上,补充了欧洲绿色协议(European Green Deal)和REPowerEU下正在进行的努力。它以4大支柱为基础:一个可预测和简化的监管环境、加快融资渠道、增强技能以及开放贸易以建立有弹性的供应链。 支柱1:一个可预测和简化的监管环境 第1个支柱是简化监管框架,委员会将提出《净零工业法》(Net-Zero Industry Act),以确定净零工业能力的目标,并提供一个适合其快速部署的监管框架,确保简化和快速的许可,促进欧洲战略项目,并制定标准以支持整个单一市场的技术升级。 该框架将得到《关键原材料法》(Critical Raw Materials Act)的补充,以确保充分获取对制造关键技术至关重要的材料,如稀土,以及改革电力市场设计,使消费者从可再生能源的低成本中受益。 支柱2:加快融资渠道 第2个支柱将加快欧洲清洁技术生产的投资和融资。公共融资与欧洲资本市场联盟(European Capital Markets Union)的进一步进展相结合,可以释放出绿色转型所需的大量私人融资。在竞争政策下,委员会旨在保证单一市场内的公平竞争环境,同时使成员国更容易给予必要的援助以加快实现绿色转型。为此,为了加快和简化援助发放,委员会将就经修订的临时国家援助危机和过渡框架征求成员国的意见,并将根据《绿色协议》(Green Deal)修订《总体豁免条例》(General Block Exemption Regulation),提高对绿色投资支持的通知门槛。除其他外,这将有助于进一步精简和简化欧洲共同利益的重要项目(Important Projects of Common European Interest,简称IPCEI)相关项目的审批。 欧盟委员会还将促进使用现有的欧盟基金来资助清洁技术的创新、制造和部署。欧盟委员会还正在探索在欧盟层面实现更大的共同融资的途径,以支持基于持续投资需求评估的净零技术制造业投资。欧盟委员会将在短期内与各成员国合作,重点关注REPowerEU、InvestEU和创新基金(Innovation Fund),制定一个过渡性解决方案,以提供快速和有针对性的支持。就中期而言,委员会打算通过在2023年夏季之前审查多年期财政框架时提出欧洲主权基金(European Sovereignty Fund),对投资需求作出结构性回答。 为了帮助成员国获得REPowerEU的资金,委员会今天通过了关于恢复和复原计划的新指南,解释了修改现有计划的过程以及准备REPowerEU章节的方式。 其中,创新基金主要是通过支持电池、风能和太阳能、电解槽、燃料电池和热泵等关键部件的制造,支持开发和首次部署技术和解决方案,使能源密集型行业脱碳,促进可再生能源和储能(包括电池储能和储氢),并加强净零供应链。在未来十年中,创新基金(Innovation Fund)预计将提供400亿欧元的资金。作为 " Fit for 55"一揽子计划的一部分,2022年底进行了修订,允许创新基金(Innovation Fund)通过竞争性招标,为扩大清洁技术部署和制造的资金缺口提供100%的补贴。创新基金(Innovation Fund)可以作为欧洲的一站式支持,从而减少投资者在叠加不同收入来源和资金来源方面的困难。 支柱3:增强技能 由于35%至40%的工作岗位可能会受到绿色转型的影响,因此发展高薪优质工作所需的技能将是欧洲技能年(European Year of Skills)的一个优先事项,第3个支柱将侧重于此。 为了发展以人为本的绿色转型的技能,委员会将建议设立净零工业学院,在战略行业开展技能培训和技能再提升培训课程。它还将考虑如何将承认实际技能的“技能优先”方法与基于资格的现有方法相结合,如何促进第三国国民进入欧盟优先部门的劳动力市场,以及促进和协调公共和私人资金用于技能发展的措施。 支柱4:开放贸易促进有弹性的供应链 第4个支柱是在公平竞争和开放贸易的原则下,在与欧盟伙伴的接触和世界贸易组织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全球合作,使贸易为绿色转型服务。为此,欧盟委员会将继续发展欧盟的自由贸易协定(Free Trade Agreements)网络以及其他形式的伙伴合作,以支持绿色转型。它还将探索创建一个关键原材料俱乐部(Critical Raw Materials Club),将原材料“消费者”和资源丰富的国家聚集在一起,通过一个有竞争力和多样化的工业基地确保全球的供应安全,并建立清洁技术/净零工业伙伴关系。 委员会还将保护单一市场免受清洁技术行业不公平贸易的影响,并将利用其手段确保外国补贴不会扭曲单一市场以及清洁技术行业的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