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加快推动新布局一批国家高新区》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20-07-08
  • 近日,科技部印发《关于科技创新支撑复工复产和经济平稳运行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指出要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在推动复工复产中的重要载体作用。加快推动新布局一批国家高新区,优化国家高新区空间布局,通过以升促建,完善科技服务体系,促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疫情之下  国家高新区“高”“新”硬核圈粉

    经过30多年发展,国家高新区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创新高地、产业高地和人才高地。目前,承担国家防疫相关技术应急攻关的企业中有2/3来自国家高新区。截至4月1日,169家国家高新区企业整体复工率达到79%。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达到94.2%,有35家国家高新区实现总体复工100%。国家高新区企业整体复工复产率普遍较高,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

    以中关村为例,“中关村管委会和分园一起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做到‘两手抓’‘两手硬’。”中关村管委会主任翟立新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中关村有200多家企业积极参与到检测试剂、疫苗、药物等研发生产工作。特别是发挥中关村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推出了AI诊疗、智慧测温、消毒和配送机器人、智慧医院等新技术和新产品,这些都在抗疫一线得到了很好的应用。

    针对企业资金链紧张问题,中关村会同8家金融机构推出了200亿元的“中关村企业抗疫发展贷”,两周时间就发放贷款271笔、贷款金额51.2亿元,平均利率3.55%。此外,中关村还拨付了小微企业研发、专利、人才等扶持资金4.3亿元,支持企业4000多家。中关村科技企业孵化器还为在孵企业减免了1.38亿元的房租,受益企业达到8000多家。

    截至4月2日,中关村示范区内重点监测的3.84万家企业,复工率接近90%,18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中有182家实现复工。整体看,中关村企业复工复产正在科学有序、平稳推进,并呈现出加速全面恢复的态势。

    核酸检测试剂盒15分钟即可读取结果,AI测温机器人不放过一个发热患者,“影像云远程医疗平台”在线筛查病例近10万人……合肥高新区企业在生物医药、AI智能终端等领域产品正源源不断送上抗疫一线。

    “原本整个检测项目时长约5-6个小时,在经历试剂配制、核酸提取、核酸扩增等顺序后方可得出可靠结果。”合肥高新区企业合肥金域常务副总经理申梦来介绍,该企业进行科研攻关,把可呈现检测结果缩短到3小时。

    合肥金域承接了合肥、阜阳、蚌埠、亳州等10多个城市的新冠病毒核酸检测任务。30多名实验室人员三班倒,设备24小时不停机,实验室检测日产能达2500人份,单日检测样本量超1500人份,并且日检测标本量正以20%以上的速度增加。

    无锡高新区大数据企业则积极应用“大数据+网格化”等新技术手段,在疫情防控、物资调配、民生保障、复工复产复课等方面精准狙击,尽显产品技术优势。其中,朗新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关联融合多个相关政府部门数据资源,建成以“一点通”“社区通”“复工通”“园区通”“企服通”“校园通”“联防通”和“健康码”及“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等“七通一码一平台”。截至目前,“一点通”在无锡市范围内累计访问量近400多万人次;“联防通”覆盖无锡市所有的区(县)、街道、社区,比对分析了该市600万户籍人口信息,累计筛查出7万多经分析确认需要上门核查的个人;“返锡通”已帮助无锡所属企业累计登记8万多名复工人员;“健康码”申领用户近700万。

    以升促建 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

    “国家高新区的本质特征就是‘高’和‘新’,在已批复169家国家高新区后,目前计划新布局高新区的区域或地市,大部分经济基础和资源条件相对较弱,如何保证‘高’与‘新’的硬核,的确有一定难度。”刘会武表示,升级不是目的,而是要以升促建,通过升级工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同时,要严格把关,保证过程质量,包括严格编制高新区升级的规划,严格要求所在区域负责人对高新区工作给予倾斜支持,严格落实创新是高新区发展的第一动力等。

    “即使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科技部相关司局包括科技部火炬中心,也要经常性开展各种培训,包括主任培训、科技局局长培训、片区发展培训,从领导认识、先进经验、考核评价等多个方面,引导新升级高新区按照国家高新要求推进各项工作。”刘会武说。

    《通知》指出,要进一步完善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强化动态管理。

    刘会武表示,自1992年以来,科技部根据不用时代要求实时调整和优化高新区的考核办法,旨在持续引导高新区始终保持“高与新”的初衷和使命。

    “科技部近期提出建立高新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应该是近30年来第六次修订高新区评价考核办法。”在刘会武看来,新修订的评价指标体系更加体现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双创升级的时代要求,更加突出科技企业的健康持续成长,更加凸显中国创新在全球化的影响力,更加凸显区域生态社会高质量发展等,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更加凸显新时代五大理念的发展要求。

    至于如何推进高新区有进有出,刘会武认为,根据以往该项工作的经验看,连续几年排名靠后的高新区,有可能被黄牌警告,或者通报批评,或者直接被约谈。“如果还是没有改进,有可能直接上报国务院对其摘牌,当然摘牌不是目的,还是希望国家高新区在区域经济或国家导向方面切切实实地发挥创新引领的作用。”

相关报告
  • 《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可优先在国家级新区布局》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0-02-05
    •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支持国家级新区深化改革创新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国家级新区(以下简称新区)是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平台。 《意见》明确,要打造若干竞争力强的创新平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优先在新区设立科研中心、研发机构等,国家重大战略项目、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等优先在有条件的新区布局,鼓励建设主导产业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和工程数据中心,建设国家大科学装置和国家科技创新基地。 《意见》要求,新区建设发展要实体为本,持续增强竞争优势;刀刃向内,加快完善体制机制;主动对标,全面提升开放水平;尊重规律,合理把握开发节奏。 就加快推动新区高质量发展,《意见》强调,要着力提升关键领域科技创新能力。打造若干竞争力强的创新平台,瞄准国际前沿技术强化攻关,力争在重大“卡脖子”技术和产品上取得突破。完善创新激励和成果保护机制,打造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知识产权的优势企业。同时,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允许高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的科技人才按规定在新区兼职兼薪、按劳取酬。 《意见》指出,加快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新区做精做强主导产业,瞄准产业链关键环节和突出短板,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精准引进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推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新区与东部地区建立精准承接制造业产业转移长效机制。 与此同时,《意见》明确的重点举措还有,持续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对外开放,高标准推进建设管理。 比如,优化新区管理运营机制,创新完善新区管理机构选人用人和绩效激励机制,经批准可实施聘任制、绩效考核制,允许实行兼职兼薪、年薪制、协议工资制等薪酬制度;探索高品质城市治理方式,深入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创新土地集约利用方式,强化开发强度、投资强度、产出强度、人均用地指标等要求。
  • 《67项!科技部公示一批国家重点专项名单》

    • 来源专题:科技大数据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zhoujie
    • 发布时间:2020-10-27
    • 10月23日,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公示了“网络协同制造和智能工厂”和“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两个国家重点专项2020年度拟立项项目公示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