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盛顿大学海洋学院》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 cancan
  • 发布时间:2018-11-15
  • 华盛顿大学海洋学院

    华盛顿大学的海洋学研究主要在南校区,海洋学院不断推动海洋科学的发展,解决社会相关问题以及公众对海洋环境的认识。它以最前沿的方法通过观察、理论、建模和技术创新创造有关海洋的知识和理解。学院注重学习和发现,为学生提供知识和见解,学术方法,科学工具和沟通技巧。

    海洋学院的物理海洋研究领域研究重点为多学科问题,包括动力学、全球气候可预测性以及人类使用的沿海与河口地区的可持续性,该学院有一个世界级的应用物理实验室,并与NOAA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PMEL)合作,因此学院的物理海洋类项目急剧增多。

    物理海洋研究领域下设七个子研究方向:1)声学海洋学:研究声波在海洋中的传播和散射,涵盖范围广泛的声波频谱,并使用从理论、数值模拟和观测等绘制方法。2)海洋气候与通量,主要是研究海洋环流。3)沿海和河口过程:主要研究径流污水和生活污水、过度捕捞乃至全球气候变化对当地甚至深海地区的影响。4)地球物理流体动力学:研究旋转的地球流体运动。5)极地海洋学:在应用物理实验室(APL)极地科学中心的海洋学家研究海冰和极地冰盖物理机制、高纬度海洋环流的分布及其在大气环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海洋和冰雪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对地球气候的调节作用。6)热带海洋:研究热带海洋在时间尺度上与大气紧密耦合的影响。7)波、湍流及其混合:研究大范围空间尺度内海洋过程的发生,采用微小单位和尺度研究分子扩散和粘度的行为。

    机构网址:https://www.ocean.washington.edu/story/Physical_Oceanography

  • 原文来源:https://www.ocean.washington.edu/
相关报告
  • 《南京大学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cancan
    • 发布时间:2018-11-19
    • 南京大学信息工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目前下设海洋科学专业和海洋技术2个本科专业。海洋科学专业方向分别为物理海洋与海洋气象;海洋技术专业方向为海洋遥感和水声探测。经过学科凝练与队伍建设,学院目前已形成了卫星海洋学、海洋多尺度动力过程、极地海洋与气候变化、海洋数值模拟等4支科研团队。 研究方向: (1)海洋环流与全球变化 主要研究目标 了解近岸海洋生态系统及生物地球化学时空变化特征,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行极端天气灾害评估及生态规划;了解地质环境变化及与全球变化的关系,沿海环境容量等。 (2)海洋数值模拟与观测 主要研究目标 发展具有自主核心的海洋模式,以及相应的大气-海洋模式;研究过去由于海洋环流突变引起的气候突变,研究未来类似气候突变的预测。 (3)海洋大气动力学研究中心 主要研究目标 完善多尺度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理论以及动力系统的不确定性、可预报性理论,应用于全球海洋模式与全球气候模式,系统地探讨海洋的多尺度动力过程、产生机制、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揭示太平洋-印度洋海区内在不确定性的源头及其在全球变化背景下的变迁。 机构网址:http://ocean.nuist.edu.cn/Default.aspx
  • 《汉堡大学海洋研究所》

    • 来源专题:物理海洋学知识资源中心
    • 编译者:cancan
    • 发布时间:2018-11-15
    • 汉堡大学海洋研究所 汉堡大学海洋研究所主要进行物理海洋科学的研究,研究方向包括:理论海洋学;浅海海洋学;实验海洋学和海洋学模型。 研究领域: (1)理论海洋学与海洋生态系统模型:了解大尺度海洋环流和小尺度湍流的机理及其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在海洋中的作用;陆架海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开发了CPFLAME 、BARBI、ZOM、ERSEM & ECOHAM和HAMSOM等模型。 (2)陆架海海洋学:开展风生海洋环流、密度流、潮汐、水层混合过程的海洋动力学研究;认识海气交换、冰的形成、对流、深水形成等气候过程;开展溶解性或颗粒物质在水柱中的扩散的传输动力学研究。 (3)实验海洋学:重点实验区域在极地、亚极地北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等,主要开展洋流和水物理和地理属性的观测研究,以及影响地球气候变化的物理现象和过程的观测。 (4)遥感和数据同化:广泛获取影响地球系统的海洋和冰层变化要素的卫星遥感数据;开展卫星数据的分析和解译;开展卫星数据和观测数据的同化研究。 机构网站:https://www.geo.uni-hamburg.de/de/geophysi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