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冬勇:推进5G网络发展 构建万物互联新生态》

  • 来源专题: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yxzhou
  • 发布时间:2018-06-19
  • 近年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任务艰巨,国家愈发重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引领作用。2018年,物联网再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快新旧动能持续转换,持续开展“互联网+”行动。

    不仅中国物联网市场蓬勃发展,从全球数据来看,物联网产业也已达曲线顶峰。但因为标准性还是不太统一,整体市场还处于个性化的发展阶段。

    作为物联网产业的基础支撑部分,网络方面也在进一步加速推进物联网发展。中国联通物联网公司平台事业部负责人许冬勇表示,4G时代迎来了流量的爆发式增长,而5G时代的到来将实现跨行业全业务的研究。针对5G的大宽带、高可靠、低时延、大并发等特性,在不同的行业、网络需求、可靠性等情况下,会带来不同的应用。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联通提出了自己的物联网战略。许冬勇强调,中国联通一直在做“物联网平台+”战略,以平台为核心,打造领先的全球化端到端服务能力,聚焦重点领域,聚合产业资源,推动物联网业务价值规模化快速提升。

    在物联网平台的总体架构方面,中国联通不断完善体系,构建包括连接管理、设备管理以及各项公共能力在内的使能平台;在物联网的网络能力方面,中国联通联通全网部署成熟商用,大力推进NB-IoT、5G、eMTC等网络的商用部署,积极开展业务测试;在平台层,中国联通还有丰富的业务聚合能力,能够实现各类合作伙伴进行快速开发;而进入云计算时代,中国联通也能实现云网一体、多云协同、安全可信、服务定制等服务。

    最重要的是,中国联通拥有全球化能力,能够联合全球运营商共同打造“全球连接”解决方案,实现全球一点介入、统一管理、一致体验。据悉,已有超过50家运营商正在使用统一平台。

    目前,中国联通物联网正在持续发展,承载了2万多个行业客户,8000万连接,超过70亿次API调用,连接助力新兴企业创新发展。许冬勇坦言,物联网是最终提升产品差异化的机会,让竞争的焦点不再只放在价价格上,让企业能降低对销售与服务合作伙伴的依赖,甚至完全不需要他们就能获取更多价值。

    的确,通过物联网应用的监测、控制、差异化也给智能联网设备提出了一个新的商业模式。比如,产品即服务,只要支付实际使用的费用,就能给客户使用某项产品的完整权限,像共享单车、汽车租赁等模式,就是一种物联网应用的转变。

    中国联通一直为物联网产业持续发展注入源动力并提供最大力量,满足差异化的客户需求。尤其在5G方面的探索,许冬勇表示,我们一直在思考如何利用好5G网络,给不同行业、不同应用进行差异化服务,满足普通用户、大带宽用户,企业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 原文来源:http://www.ccidnet.com/2018/0615/10397988.shtml
相关报告
  • 《把握5G发展新机遇共赢万物智联新时代》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27
    • 中国移动将从把握新机遇、夯实新基建、运用新要素、催生新动能、构建新生态五个方面推动5G发展。在5G方面,将继续着力5G基础网络建设、5G行业专网服务以及5G技术演进的发展。在云基础设施方面,2021年,中国移动将投入百亿资源,打造业界最强的资源池,上线“磐石”云服务器,自主打造云主机,并以云原生应用构建一站式服务。在人工智能方面,将通过移动云叠加中移九天人工智能平台,实现移动云向智慧云的新发展。 2021年GTI国际产业峰会2月23日在上海举行。中国移动副总经理高同庆出席峰会,并发表“把握5G发展新机遇,共赢万物智联新时代”主题演讲,他从把握新机遇、夯实新基建、运用新要素、催生新动能、构建新生态五个方面介绍了中国移动推动5G发展的进展与思考。 把握新机遇 高同庆表示,当前,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呈现“五纵三横”的新特征。据权威机构预计,2025年中国以“五纵”为代表的典型场景经济规模超过2万亿元人民币,而“三横”方面,全球连接数超过1000亿,使用AI的大型企业占比达到97%,使用云的企业达到100%。可以说,信息通信业依托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推动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迎来了自身广阔的发展空间。 夯实新基建 高同庆认为,新基建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而5G是新基建之“首”,是新基建打下的第一根桩。云计算是新基建之“基”,是数字社会建设的基石。人工智能是新基建之“智”,是数字社会变革的引擎。 在5G方面,一是中国移动现已建成覆盖全国、技术先进、品质优良的全球最大5G精品网络。截至目前,建成超过39万个5G基站,实现全国所有地级市和部分重点县城的5G商用,5G套餐用户数达到1.69亿。今年,中国移动将继续推进5G网络规模迈上新台阶,基本实现全国市、县城区及部分重点乡镇5G良好覆盖。二是推动5G SA网络切片、上行增强等技术成熟,全力为行业客户打造覆盖广、性能优、成本低、运维强和能力全的5G行业专网服务。三是持续推动5G技术演进。中国移动提出面向未来极致、极简、融合、云化方向发展的技术演进路线,希望与产业共建5G可持续发展的未来。 在云基础设施方面,中国移动构建起一个“云网一体、贴身服务、随心定制、安全可控”的智慧云。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中国移动突破多项自主可控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服务器、自研云操作系统,目前拥有云计算相关专利超600件,拥有软著超140项。2021年,中国移动将投入百亿资源,打造业界最强的资源池;将上线“磐石”云服务器,实现基础设施效能提升;自主打造云主机,实现关键技术能力突破;以云原生应用构建一站式服务,实现核心技术架构升级。 在人工智能方面,中国移动历时7年打磨出中移九天人工智能平台,累计上线各类AI应用超90项、支撑5G千行百业解决方案超百项、服务用户超9亿,对内和对外的规模化融智赋能效果显著。同时,在移动云基础上叠加中移九天人工智能平台,推动移动云向硬件资源异构化、运维管理高效化、AI研发一站化、能力种类多样化、行业应用智能化升级,实现移动云向智慧云的新发展。 运用新要素 高同庆介绍,目前,中国移动正在加速信息技术和数据新要素的运用。 在信息技术方面,大力推进5G与AICDE以及区块链等各领域信息技术的融合及运用,形成通用信息服务能力,充分释放信息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比如在物联网领域,中国移动OneLink突破7.1亿连接规模,服务超过14万行业客户,OneNET平台超过1.86亿连接,支持了超过18万开发者。此外,通过九天揽月、数字星火、引凤筑巢等计划,汇聚行业顶尖优质信息服务能力,联合挖掘商业化应用新场景,为各行各业转型升级注智赋能。 在数据要素方面,中国移动大数据平台“梧桐大数据”已经汇聚企业内全域数据,通过构建数据中台积淀能力,具备全球行业领先的数据规模及平台能力,设备规模超2.4万台X86服务器,日均接入量超1900TB,实现了全网数据的统一采集、处理、计算,在政务、金融、旅游、交通、民生等方面打造了五大类150个产品及行业解决方案。 催生新动能 高同庆认为,新基建的不断完善以及两大新要素的运用将为更美好的人民生活以及更高效的社会生产治理注入新动能。 在生活服务方面,中国移动打造了超高清视频、视频彩铃、云游戏、XR、5G消息等业务应用,让客户畅享高清、沉浸式新体验。 在社会治理方面,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5G远程医疗、红外测温、无人物流车等新应用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为助力复工复产,5G健康码、热成像、云办公、云课堂、云视频、云商贸等新模式快速普及,保障企业“停班不停工”。
  • 《战略 | 深圳加速5G全产业发展,突破5G网络设备芯片等资金最高支持3000万》

    • 来源专题:光电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husisi
    • 发布时间:2022-07-21
    • 7月20日,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透露,深圳市政府最新印发的《深圳市加快推进5G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特别提出,充分发挥深圳5G产业链优势和5G基础设施规模效应,突破产业发展瓶颈,推动5G赋能各行业,将深圳打造成为5G网络能效优质、5G产业链完备、5G应用创新标杆城市,推动深圳始终走在5G时代最前列。 据悉,该《措施》自2022年8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 《措施》包括五个方面共24条具体措施: 一是扩大5G产业规模。提出打造世界级5G产业集群、发挥5G龙头企业领航作用、提升5G企业专业化优势、鼓励5G企业加大在深投入、鼓励企业参加电信运营商集中采购5条措施。 二是推动5G产业链强链补链。提出实施产业链精准招商、重点突破5G网络设备芯片、支持5G关键元器件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推动5G模组大规模行业应用、推进5G终端创新与普及、启动6G等前沿技术储备6条措施。 三是构建良好5G产业生态体系。提出支持5G在制造业领域广泛部署、搭建5G产业支撑平台、加快推动行业规范和标准制定、优化5G网络提高能效4条措施。 四打造5G行业应用样板城市。提出鼓励各垂直行业探索5G+行业新模式、大力拓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大力推动“5G+多功能智能杆”创新场景应用示范及技术融合创新、培育5G解决方案集成商、支持开拓国际市场、支持举办5G领域各项高端活动和赛事6条措施。 五是保障措施。提出建立健全5G链长长效工作机制、加强制度创新、加大资金保障力度3条保障措施。 推动5G产业链强链补链 关于《措施》推动5G产业链强链补链中指出,围绕5G基带芯片、光通信芯片、射频前端器件等产业链关键和缺失环节开展定向招商,补齐补强基础材料与核心零部件短板。支持链主企业引进其核心配套企业来深设立研发生产,每成功引进一家企业在深落户,对其给予100万元的奖励。 鼓励企业围绕基站基带芯片、基站射频芯片、光通信芯片、服务器CPU、服务器存储芯片等5G关键元器件和芯片开展技术攻关。支持企业参与5G网络设备芯片技术攻关面上、重点和重大项目,资助金额分别最高不超过500万、1000万、3000万。对年度销售额1亿元以上的5G终端(整机)企业采购我市5G芯片的,对该型号5G芯片的首批订单,按采购成本的40%给予5G终端(整机)企业补贴,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鼓励企业围绕电路类元器件、连接类元器件、传感类元器件、光通信器件等5G关键元器件开展技术研发,对企业参与5G关键元器件技术攻关面上、重点和重大项目,资助金额分别最高不超过500万、1000万、3000万。支持元器件企业投资产业化重大项目,按项目总投资的30%给予资助,最高给予3000万元。 支持模组厂商针对不同5G应用场景的特定需求开展定制化生产,支撑工业互联网、智慧医疗、可穿戴设备等泛终端规模应用,按项目总投资30%给予资助,最高1000万元。鼓励5G应用终端企业大规模应用5G模组,对年度5G模组采购金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按采购成本的30%给予补贴,最高5000万元。 深圳还鼓励企业推进融合AI、VR、超高清等新技术的多形态、多功能5G终端研发,加快提升5G终端设备性能和应用成熟度,加速推进5G行业级终端在工业互联网、医疗、教育、超高清制播、车联网等领域落地实施,每年遴选一批5G创新终端,按其销售额的20%予以奖励,最高1000万元。还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启动第六代移动通信(6G)相关技术研究与实验。 同时,《若干举措》鼓励大力拓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和推动“5G+多功能智能杆”创新场景应用示范。其中,《若干举措》鼓励企业开展“5G+工业互联网”技术标准攻关、融合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生产,单个项目给予不超过经审计认定的项目投资额的30%、最高1000万元资助。 据悉,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累计建成5G基站129.1万个,覆盖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市区、97%以上的县区以及50%的乡镇镇区,行业虚拟专网数量超过2300张;终端连接数超过4.7亿,用户渗透率达到28.7%,5G应用已覆盖一、二、三产业的诸多领域,部分重点领域已进入商业落地阶段,5G手机、模组价格分别下探至1000元和500元,工业网关、车载终端、智能穿戴等新型终端不断涌现。 深圳将进一步加大5G发展的支持力度,持续提升5G网络覆盖质量,支持5G中高频器件创新中心等载体建设,参与制定5G领域国际标准,加快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部署,为5G产业发展、行业应用提供领先的硬件基础,更好地发挥5G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推动深圳打造“全球5G第一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