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记者曝东电拒绝特定韩媒采访福岛核电站:赤裸裸区别对待》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7-28
  • 韩国《韩民族日报》驻东京记者金昭延近日在该媒体刊文,曝出东京电力公司(东电)拒绝《韩民族日报》记者赴现场采访福岛核电站的申请,且不给出拒绝原因。金昭延认为,这是因为东电不愿接待经常刊载批评核污染水排海报道的媒体,对采访媒体严挑细选,区别对待。

    金昭延在文中表示,自日本政府敲定核污染水排海方案后,东电的反常行为一再上演。7月初,东电放出消息,称可接受外媒驻日本记者赴福岛核电站进行现场采访。金昭延认为这是亲眼查看核污染水排海设备的好机会,申请了7月21日的采访,却收到“令人无语”的结果。东电公布的韩媒入选名单中,将《韩民族日报》和韩国文化广播放送株式会社排除在外。

    《韩民族日报》向日本外国记者中心提出涉及公平性的质疑,并追问获选标准,却被告知这是东电单方面决定的,且东电至今未给出明确原因。《韩民族日报》已正式向韩国驻日大使馆反映问题,并要求日本外务省和东电给出合理解释。金昭延称,此次不是东电首次允许外媒对福岛核电站进行现场采访。2022年11月和今年2月,东电也开展过此类活动,但仅一家韩媒入选。

    金昭延认为,《韩民族日报》和韩国文化广播放送株式会社的共同点,应该是较其它韩媒而言,刊载了更多对核污染水排海提出质疑的报道。“注重形式的日本,却如此赤裸裸区别对待外媒,难道日本政府也觉得这样做没关系吗?”金昭延在文中表示,如果东电以刊载批判性报道为由而拒绝韩媒采访,此事绝不能不了了之。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78634.html
相关报告
  • 《 韩国考虑新建核电站》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7-14
    • 韩国工业部正在审查是否需要新建核电站,以扩大该国的电力供应,以满足预计增长的电力需求。 (图片来源: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 这一消息是在经济产业部长李昌阳主持的第29次能源委员会会议上发布的。 据韩国贸易、工业和能源部 (MOTIE) 称,该委员会注意到“近期电力供需状况发生中长期变化”,电动汽车的普及、电力供应的扩张推动了产能增长的需求。数据中心以及半导体和电池等高科技产业的投资。 该委员会表示,现有的第十个电力计划已成功实现“政府的可再生能源供应目标并恢复核电站在电力结构中的作用”,但补充说:“由于电力需求预计将因 电气化 而迅速增加,工业和生活以及高科技产业投资, 有必要审查 包括新建核电站在内的新 能源结构计划。” “相当多的在场成员表示”有必要“立即着手”下一版本,该部表示已决定将十一号供电规划的启动工作提前到本月和需求,涵盖2024年至2038年。 自韩国 总统尹锡烈于 2022 年 5 月上台并扭转前总统文在寅逐步淘汰核电的政策以来,韩国一直在扩大其核能野心。总统的更迭导致新韩努尔 3 号和 4 号核电站的工作重新启动——由于时任总统对核电的立场,这些项目的工作曾于 2017 年暂停。 1月发布的第十个电力计划(2022-2036年)建议核能发电比例将增加至34.6%,反映出从现在到2033年启动6个新反应堆(Shin Hanul 1-4号机组)和 Shin Kori 5 号和 6 号机组)以及 12 座现有反应堆的持续运行。核电装机容量预计将从2022年的24.7吉瓦增加到2030年的28.9吉瓦和2036年的31.7吉瓦。它还设定了到2030年出口10座核电站以及开发韩国小型模块化反应堆(SMR)的目标。 )。 韩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核能国家之一,并且已经广泛出口其技术。目前,该公司正在参与阿联酋第一座核电站的建设,合同金额达 200 亿美元。它还希望参与中小型模块化反应堆的发展——上周,由 42 个国有和私营实体组成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成立,以推动韩国中小型模块化反应堆行业的发展。
  • 《担忧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韩国人囤积海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6-12
    • 据日媒报道,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工程陆地上排放设施将于6月12日开始试运行。日本《朝日新闻》11日报道称,当工业大臣西村康俊在福岛寻求当地居民批准政府将核污染水排放到海洋中时,三个县的渔民对他表示不满。 “我担心核污染水的排放不仅会污染(海洋),导致健康问题,还会抬高盐和海鲜的价格。”67岁的朴英实女士在韩国首尔的一个传统市场购物时这样告诉英国路透社记者。路透社9日报道称,在日本排放福岛核电站受污染废水前,因担心核污染水污染海产品,韩国消费者大量购入盐和海产品,零售商们也因为担心供应短缺而囤货,导致韩国海产品价格上涨。 除了普通消费者外,卖海鲜的商家也开始大量囤货。《韩民族日报》报道称,在新安郡新义岛经营盐田的姜善洪此前每天只有约100个订单,现在增加到500至600个。没有盐田的岛民们也千方百计想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前找到足够家人吃的盐。韩国纽西斯通讯社报道称,从上个月初批发商就开始储备海盐,储备规模不是几包,而是整个盐仓。一位制盐企业的相关人士表示,他们担心核污染水排海后,韩国民众的不安感会进一步增大。 这种不安可能会进一步推高价格。韩国海洋水产部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初的海盐价格比4月初上涨26.8%。但海洋水产部称,海盐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减产,销售商为了应对不适合海盐生产的梅雨天气而调整了出货量。同时,海洋水产部表示,他们从4月开始,每月对10多个生产海盐的盐田进行放射性物质检查,所有盐田都没有检测出放射性物质。他们预计从6至7月开始,扩大检查范围,进一步保障海盐安全。 韩国民意调查机构Research View上个月的一项调查显示,超过85%的韩国民众反对日本排核污染水,70%的人表示,如果继续将核污染水排海,他们会减少食用海鲜。《韩民族日报》报道称,海盐生产者和销售商认为,今年海盐产量确实有所减少,但民众对福岛核污染水排海的担心也对销售和价格产生了影响。 纽西斯通讯社报道称,韩国食品业正忙于制定对放射性物质检查的新对策。东远集团将原材料及成品的检查项目增加了2倍,每季度1次或每年1次的检查周期增加至每月1次或每季度1次。为应对韩国食品因福岛核污染水排海而可能遭受的损失,韩国一些机构也正在寻找替代品,如果福岛核污染水导致韩国海盐生产出现问题,他们将考虑使用岩盐或湖盐作为替代品,或者进口非亚洲地区的欧洲水产品。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众也对日本核污染水排海充满担忧。多国禁止进口来自福岛的海产品,担心含有核污染水的海水会影响当地海产品的安全。据英国广播公司中文网站报道,东京大学调查了亚洲和欧美10个国家的3000名居民,调查结果显示,各国民众普遍对福岛食品的安全性表示忧虑。日本之外的居民中,回答“很危险”和“有点危险”的居民超过六成,其中韩国达93%,中国为87%。福岛县当地的渔业组织也表示,将核电厂核污染水排放入海会影响消费者观感,让事故后刚刚开始缓慢复苏的当地海产品再次名声扫地。目前,有12个国家和地区对福岛食品采取进口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