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超10亿千瓦》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1-11-29
  • 11月28日,今年以来,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步扩大,结出累累硕果。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容量超10亿千瓦,达到10.02亿千瓦,相当于40多个三峡电站的装机容量,比2015年底实现翻番,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容量的比重达到43.5%,比2015年底提高10.2个百分点。其中,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和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85亿千瓦、2.99亿千瓦、2.82亿千瓦和3534万千瓦,均稳居世界第一。

    可再生能源开发布局进一步优化。我国建筑屋顶资源丰富,开发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潜力巨大。今年前三季度,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约占全国光伏新增装机的64%,超过集中式光伏电站。不仅如此,风电开发也正向消纳条件较好的中东部和南方地区转移。从新增装机分布看,今年前三季度,中东部和南方地区约占60%。

    风电、光伏发电度电成本进一步下降。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介绍,过去10年,我国陆上风电度电成本下降了约40%。目前西北风能资源好的地区,成本大概为0.3元/千瓦时,中东部和南方地区成本为0.4元/千瓦时。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陆上风电、光伏发电平均度电成本分别降至0.38元和0.36元左右,同比分别下降10%和18%,为下一步高比例、低成本、大规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接下来将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推动清洁电力资源大范围优化配置。”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说。

  • 原文来源:http://www.cnenergynews.cn/
相关报告
  • 《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煤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8-01
    • 国家能源局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3.2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煤电,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 数据显示,当前全国发电总装机达到27.1亿千瓦,同比增长10.8%。其中,水电装机4.18亿千瓦,风电装机3.89亿千瓦,光伏发电装机4.7亿千瓦,生物质发电装机0.43亿千瓦。 随着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快速增长,电力系统对各类调节性电源需求迅速增长,新型储能项目加速落地,装机规模持续快速提升。截至6月底,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超过1733万千瓦/3580万千瓦时,平均储能时长约2小时。1至6月,新投运装机约863万千瓦/1772万千瓦时,相当于此前历年累计装机容量总和。 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累计4.3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1.34万亿千瓦时,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729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5%。
  • 《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历史性首超煤电》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06
    • 11月4日,记者从山东省能源局获悉,10月下旬,山东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累计装机10642.6万千瓦,历史性首次超过煤电,成为全省第一大电源类型。截至目前,山东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46.9%、煤电占46.88%、储能占2.63%、天然气占0.57%、余热余能及其他占3.02%,能源结构调整持续优化,电力生产供应绿色化进入新阶段。山东是能源生产大省、消费大省。“此次新能源发电装机超过煤电,推动主体能源从化石能源向非化石能源更替,我省‘一煤独大’的能源结构得到标志性扭转,为助推全国‘双碳’目标、服务先行区建设、抢占未来产业先机,加快能源大省向现代能源强省转变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山东省能源局副局长岳建如说。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山东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变革,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截至目前,新能源装机超过“十四五”末规划目标两千多万千瓦,是“十三五”末的两倍以上,新增清洁能源发电量占全社会用电增量一半以上。新能源已成为新增投产电源主力,仅今年前三季度就增长了1098.4万千瓦。全省光伏、生物质、风电装机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和第五位。同时,新能源市场需求持续增长。“十四五”期间,全社会用电量、全社会用电负荷年均增速将分别达4.4%、4.9%,到2025年可分别达到8600亿千瓦时、1.45亿千瓦。立足资源禀赋,山东加大力度规划建设胶东半岛核电、海上风电、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陆上风电等大型清洁能源基地。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在建在运1421万千瓦;加快28个、185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竞争优选35个、1888万千瓦项目纳入鲁北基地“十四五”开发;陆上风电先后完成两批86个项目、2028.145千瓦竞配核准开发。积极支持各类市场主体公平参与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民企、外企扮演“生力军”角色,已成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力量。随着新能源成为全省主力电源,煤电正加速向“压舱石”“调节器”角色转变。“今年2月,全省煤电装机占发电总装机的比重首次降至50%以下;10月下旬,煤电装机10636.1万千瓦,占比46.88%,较2020年下降20.12个百分点。”山东省能源局电力处副处长韩贵业说。山东积极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深入推进煤电行业转型升级、供暖燃煤锅炉清洁替代、30万千瓦以下煤电机组关停退出等行动,系统形成了煤电行业节能降碳推进体系。“十四五”以来累计建成投产大型煤电机组14台、602万千瓦,关停小煤电机组347台、966.8万千瓦,完成“三改联动”132台次、6572.5万千瓦。“我们正在建设的世界首台630℃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已进入设备安装阶段,作为‘十三五’期间唯一立项批复的百万千瓦级燃煤国家电力示范项目,发电热效率首次突破50%,是目前世界上效率最高的燃煤发电机组,较常规百万机组发电热效率提高近两个百分点,项目投产后年发电量100亿千瓦时,节约标煤十万余吨,减排二氧化碳26.7万吨。”大唐山东公司董事长林跃说。山东坚持“应发尽发、满发满用”,不断完善新能源消纳和调控政策措施。近年来,山东风光消纳率一直保持在97%以上。加快储能体系建设,充分发挥煤电调节作用,率先出台抽水蓄能、新型储能行动方案,制定实施意见,配套若干措施;首创独立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出台国内首个长时储能、配建储能转独立储能政策,创新电量交易、容量补偿、容量租赁收益模式,有序推动新能源入市等,截至目前,全省新型储能在运项目110个、规模571.3万千瓦,居全国首位。8月15日,全省第一个由配建储能转为独立示范储能电站——红光渔业储能电站投运;10月29日,全球首个长时储能一体化零碳产业园区项目在菏泽正式开工;威海碳纤维产业园就地消纳新能源项目全面开工,有望成为全省首个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大力发展能源新质生产力,围绕巩固延伸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培育未来产业,推进能源产业链创新链协同发展,不断提升能源含“新”量。近三年来,全省能源领域共187个项目纳入新技术、新产品、新装备推荐目录,其中38个达到国际领先水平,17个填补国内空白。世界首座第四代核电站高温气冷堆正式商运,世界首个“水热同产同送”技术示范工程投运,我国首个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三代核电型号“国和一号”首次并网发电,全国容量最大新型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并网发电……引导创新资源和产业资本融合发展,规划布局烟台蓬莱、威海乳山、东营经开区3大风电装备产业基地;推进核电装备产业向烟台、威海集聚发展,打造世界一流核电产业基地;引进欣旺达、中储国能等头部企业,打造枣庄“新能源电池名城”、泰安千万千瓦级“储能之都”。“我们将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深化能源体制机制改革,大力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积极探索能源转型新路径,为全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山东经验。”岳建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