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最大地下储气库群年储采能力达30亿立方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8-19
  • 记者从中国石油获悉,京津冀地区最大的地下储气库群,大港油田储气库群年储采天然气能力突破30亿立方米,成为保障区域能源安全的“地下气仓”。

    大港油田储气库群位于天津滨海新区,包含大张坨、板南、驴驹河等11座地下储气库。今年3月份储气库群启动年度注气工作以来,通过优化注气工艺流程、实施精细化运维管理等举措,注气效率较去年提升15%,最大日注气量达2116万立方米,截至目前已完成年度注气任务的92%。

    截至目前,大港油田储气库群累计注采气量已接近800亿立方米,整体规模位居全国储气库首位。按照规划,大港油田将加快推进板深37、埕海、千米桥等新建储气库项目。到“十五五”末,整个库群储采能力将达到50亿立方米,相当于满足京津冀地区近2000万家庭一个冬季的用气需求。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116510.html
相关报告
  • 《大港油田储气库群日采气量达最高值》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11-26
    • 11月22日迎来小雪节气。随着气温进一步下降,大港储气库群调峰保供逐步“升温”,日采气量由初期的300万立方米增至2000万立方米,创下今冬采气量最高值。 早在2000年,大港油田就率先建成了我国第一座地下储气库———大张坨储气库。目前的大港油田储气库群包括大张坨、板876、板中北等9座储气库,历经19个注采周期,已安全平稳运行近20年。主要承担华北地区天然气“错峰填谷”任务,是京津冀季节调峰的主要气源,由天津储气库分公司管理。 天然气冬供关乎百姓冷暖,影响千家万户,肩负着储气库管理重任的天津储气库分公司责无旁贷地把保供应、保民生作为重要使命。为确保今冬顺利为京津冀地区供气,本着“注足气、采好气”的原则,分公司从注气阶段入手,增加巡检频次和强度,紧密跟踪注气动态,结合现场设备运行情况和气藏能力,优化运行参数,提前22天完成年度注气18.71亿立方米的任务指标,为今冬调峰供气提供了强力保障,增添了十足的“底气”。 为保证注气模式和采气模式第一时间顺利切换,天津储气库分公司加强信息互通和协调联动,及时更新完善冬季保供生产运行方案和数据信息,优化气井配产和动态监测方案。同时,做好新员工的技能培训工作,将生产装置调整到最佳状态,做好物资调配管控工作,人员、设备、物资三路工作齐头并进,确保采气工作平稳运行。11月15日9时55分,大张坨储气库库2井采气阀门开启,大港油田储气库群正式转入采气模式。 目前,大港油田储气库群整体运行平稳。预计今冬明春可向京津冀地区供应天然气21亿立方米
  • 《本轮冬季保供京津冀 辽河储气库群刷新多项纪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3-17
    • 3月14日从中国石油辽河油田获悉,随着双6储气库正式结束第六轮采气周期,包括雷61储气库在内的辽河储气库群,已圆满完成冬季天然气保供任务。自2016年采气投产以来,辽河储气库群累计采气量突破72亿立方米。 据了解,本轮冬季保供适逢2022年全国两会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肩负京津冀及东北地区天然气调峰保供重任的辽河储气库群“火力全开”,多项纪录被刷新。 其中,周期采气量达到22.2亿立方米,同比增加了4.32亿立方米,再创历史新高;单日调峰能力最高突破3000万立方米,较去年翻了一番,日调峰增量位居全国首位;2021年11月上旬,在中国石油储气库中第一个开始采气,采气量起步就站在往年最高点,助力东北和京津冀地区应对强寒潮天气;本轮采气周期共有36口井参与保供,为历年之最。 双6储气库单日最高采气量达到2800万立方米;本轮采气时长同比减少近1个月,采气量仍然达到21.3亿立方米,刷新了上一轮采气周期创下的17.56亿立方米的最高纪录;雷61储气库第二轮采气周期累计采气0.92亿立方米,较之首轮采气318万方大幅增加。 据了解,辽河储气库群已经被列入国家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工程,共包括7座储气库,预计2035年可形成百亿方天然气调峰能力,建成全国最大的地下储气库群。 2022年,辽河储气库群的建设力度全面提升,双台子储气库群地面管线建设、新注采井和大尺寸井建设等工作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中,国内首台国产大功率离心式压缩机组正在调试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