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新冠疫苗预计12月底上市,两针不到1000元!》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08-19
  • “我打了两针新冠肺炎疫苗,没啥不良反应。”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敬桢说。

    日前,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新冠灭活疫苗生产车间,通过国家相关部门组织的生物安全联合检查,具备了使用条件。

    疫苗是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杀手锏”,人们一直翘首以盼。当前,新冠肺炎疫苗研发进展如何?何时能量产上市?价格贵不贵?有效性怎样?记者围绕相关热点问题专访了刘敬桢。

    灭活疫苗预计12月底上市,年产量超2亿剂

    “新冠肺炎疫苗研究实际上有5个路线,即全病毒灭活疫苗、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以及核酸疫苗。其中,核酸疫苗即mRNA和DNA疫苗。”刘敬桢介绍,疫情发生后,国药集团集中精力在全病毒灭活疫苗和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两条路线上进行重点突破。其中,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和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两个单位在灭活疫苗路线上并行研究,国药集团中国生物技术研究院则是在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方面进行研究。

    刘敬桢表示,灭活疫苗,简单说就是先把病毒毒株分离出来,就像选“种子”似的,得选一个好“种子”;之后再进行繁殖培养,比如放大几十倍、几百倍等;然后再把这些活病毒杀死,使其失去感染性和复制力,但同时保留它刺激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部分功能,最后经过纯化等工艺变成疫苗。相较而言,灭活疫苗研发速度快,但投入巨大。目前,国药集团已投入资金约20亿元,建设了两个P3(三级生物安全水平)生产车间。

    “2月16日起,我们遵守国际惯例在大鼠、小鼠、豚鼠、恒河猴、食蟹猴、兔子等7种试验动物身上开展疫苗免疫原性研究,以验证疫苗的有效性。接着,我们开始进行小规模人体测试,之后进入了临床研究。”刘敬桢说,临床研究通常分为三期。其中,一期主要评价疫苗安全性;二期主要评价疫苗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同时探索免疫程序;三期主要在更大人群范围内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月12日,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新冠灭活疫苗进入一、二期临床研究,6月16日公布了临床试验阶段性揭盲结果,结果显示疫苗接种后安全性好,无一例严重不良反应,不同程序、不同剂量接种后,接种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4月27日,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研发的灭活疫苗进入临床研究,6月28日公布了临床一、二期阶段性成果。6月23日,国药集团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启动国际临床三期试验。这意味着我国在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技术路线上走在了世界前列。

    刘敬桢表示,国际临床三期试验结束后,灭活疫苗就可以进入审批环节,预计今年12月底能够上市。预计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灭活疫苗年产量能达1.2亿剂,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的灭活疫苗年产量能达1亿剂。另外,基因工程亚单位疫苗预计今年10月份能进入临床研究,一旦研发成功后就能快速大规模量产。

    两针疫苗保护率达100%,价格不到1000元

    除了关注疫苗研发进展外,人们也很关心疫苗的价格。那么,灭活疫苗到底贵不贵?

    “灭活疫苗上市后,价格不会很高,预计几百块钱一针。如果打两针的话,价格应在1000块钱以内。”刘敬桢告诉记者,打一针疫苗,保护率大概是97%,抗体产生是缓慢的,像曲线一样在缓慢增长,一般情况下大概半个月可以达到能抵抗新冠病毒的水平;如果打两针疫苗,保护率能达到100%。

    刘敬桢介绍,打第一针疫苗与第二针的时间间隔一般是28天,但特殊情况下可以同时打,左胳膊一针、右胳膊一针。一针疫苗剂量是4微克。

    “我国14亿人不是人人都有必要打,比如居住在人口密集城市的学生、上班族等是有必要的,而居住在人口稀少的农村地区的人们就可以不用打。”刘敬桢说。

    开足马力,尽快让老百姓用上放心疫苗

    “新冠病毒是全球范围内首次出现,我们对它的了解非常有限,它的传染性、致病性、毒力等均无参考标准。但即使是针对这样一种全新的病毒,我们也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研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刘敬桢说,截至目前,疫苗研发、临床试验、生产设施建造等方面的相关工作进展顺利,今后要开足马力、紧锣密鼓地攻关试验,尽快让老百姓用上放心的疫苗。

    针对此次疫情暴露出的一些短板问题,刘敬桢建议,将疫病防控科技力量和科研能力纳入储备。积极进行联合攻关和技术共享,用尖端技术带动应急储备能力建设;设立疫苗研发重大专项基金,持续加大对疫苗研发企业的支持,推动疫苗产业发展创新,提升疫苗“中国制造”的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同时,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把疫苗、血液制品纳入国家生物安全范畴,进一步提高生物安全地位,推进生物制品行业研发、生产的规模化、集约化,对免疫规划疫苗实行定点生产、集中配送。

    刘敬桢认为,要面向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需要,根据灾情、疫情和突发事件的新情况、新问题,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现有法律法规的实施细则,发布专项法规和规章,使应急医疗物资保障有法可依。聚焦产、储、采、供四大主要环节的短板,充分发挥信息的核心纽带作用,建立中央、地方、企业统一领导、分级分工、协同联动、动态调整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

    “要完善国家中央储备品类,合理配置储备规模结构。”刘敬桢说,开展基于风险评估的需求分析,扩充中央储备物资分类和产品目录,优化储备结构,科学调整储备品种和数量;建立中央储备品类目录动态更新机制,分类制定应急物资储备策略;建立基于需求分级布局物资储备以及储备规模动态调整机制;加强中央储备的时效性管理,完善物资储备定期更新机制,加快物资轮换速度。

  • 原文来源:http://news.bioon.com/article/6777341.html
相关报告
  • 《2月4日_英国开始研究新冠混合疫苗》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1-02-25
    • Biospace网站2月4日消息称,英国牛津大学与英国国家免疫接种计划评估联盟正计划进行一项试验,以评估不同COVID-19疫苗的第一和第二剂使用情况。第一针被视为“主要”疫苗接种,随后是“加强”疫苗接种。 牛津大学的儿科学和疫苗学副教授Matthew Snape表示,如果试验确实表明这些疫苗可以在同一时间表中交替使用,这将大大提高疫苗接种的灵活性,并可以提供有关如何增加针对新病毒株的保护范围的线索。 这项研究被称为“COVID-19异源疫苗促进研究(Com-Cov)”,将在英国招募超过800名年龄在50岁及以上的志愿者,将测试四种不同的主疫苗和加强疫苗组合。四种组合分别为:第一剂阿斯利康-牛津疫苗,第二剂疫苗为辉瑞-BioNTech疫苗或另一剂阿斯利康-牛津疫苗。第一剂辉瑞-BioNTech疫苗,第二剂疫苗为阿斯利康-牛津注疫苗或另一剂辉瑞-BioNTech疫苗。此外,将有两个不同的给药时间表,分别间隔四个星期和十二个星期。12周间隔旨在让更多的人开始接种疫苗,因为疫苗供应有限。该试验现在已经开始招募试验参与者,预计今年夏天会有初步数据。目前在英国使用的实际疫苗方案不会改变,也就是说,如果第一次注射其中一种疫苗,则第二次仍需注射相同的疫苗。该试验也希望确定12周的间隔是否比规定的4周间隔更有效。 昨天报道的阿斯利康-牛津三期数据的初步分析发现,第一剂后的疗效为76%。当间隔12周或更长时间接种第二剂疫苗时,疗效提高到82%。然而,当第二剂在间隔第一剂不到六周时,疗效为54.9%。这些分析表明,第一剂和第二剂疫苗之间间隔时间更长的话可获得更高的疫苗效力,并且单剂疫苗在头90天内非常有效,这为当前政策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阿斯利康-牛津疫苗也正在与俄罗斯的Sputnik V疫苗一起进行评估。预计将于下周在阿塞拜疆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开始评估。 原文链接:https://www.biospace.com/article/uk-to-test-mixing-different-covid-19-vaccine-doses/?keywords=COVID-19
  • 《福奇预计,针对高危美国人的首支COVID-19疫苗将于12月底接种》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网络监测与评估
    • 编译者:yanyf@mail.las.ac.cn
    • 发布时间:2020-11-02
    • 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主任安东尼·福奇(Anthony Fauci)博士说,高危美国人可能在12月底或明年1月初获得冠状病毒疫苗。 目前,四种候选药物正在美国进行第三阶段的试验,第五种紧随其后。辉瑞和Moderna是领头羊,有望在11月底获得足够的数据申请紧急使用授权(EUA)。 两家公司在7月下旬开始了最后阶段的临床试验,有数万名参与者参与。辉瑞和合作伙伴BioNTech原本希望在10月底之前从他们的4.4万人试验中获得关键数据,但由于试验参与者中COVID-19感染病例不足,无法分析疫苗和安慰剂接受者的数据,这一希望被推迟了几周。 Moderna首席执行长班克尔(Stephane Bancel)推迟了生产疫苗的时间,称该疫苗可能会在明年1月上市,公司在那之前不会寻求FDA的批准。阿斯利康(AstraZeneca)和诺瓦瓦克斯(NovaVax)在他们的时间表上稍微落后一些。他们都在与世界各国政府达成协议,在2012年提供疫苗。 “我们希望,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对领先试验数据的)第一次临时观察应该是,”福奇在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院长弗朗西斯·柯林斯博士的在线聊天中说。 之后,数据将被送到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进行审批。至于谁先接种疫苗,他们正在关注高危医护人员和首批反应者。老年人,特别是那些在拥挤的设施中生活的老年人,以及那些有使他们面临更高风险的潜在疾病的人也将得到优先考虑。 Fauci在接受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采访时明确表示,我们需要疫苗:“我们通过疫苗获得群体免疫。这样才能获得群体免疫力,而不是让每个人都感染。” 任何其他获得群体免疫的途径都要付出高昂的生命代价。 即使我们手中有了有效的疫苗,我们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恢复到某种“正常”状态,因为整个国家和全球都在建立免疫系统。福奇预测,“至少在2021年底之前”,生活不太可能恢复正常。 与此同时,柯林斯敦促美国人不要厌倦自3月以来一直在采取的预防措施。“我知道美国人已经厌倦了这些措施。厌倦了戴口罩。厌倦了不能聚集在一起,”柯林斯说。“但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