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核集团三门核电站1号机组首次并网一次成功》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wukan
  • 发布时间:2018-07-04
  • 6月30日04时48分,中核集团三门核电站1号机组首次并网一次成功,各项技术指标均符合设计要求、机组状态控制良好。现在电功率65MW。

    据了解,三门核电站于2004年7月获国务院批准,于2009年4月19日开工建设,采用从美国西屋公司引进的先进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技术AP1000,其一期工程是中国引进三代核电技术的自主化依托项目之一。

    三门核电站项目的成功建设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核电建设水平和装备制造能力的提升,标志着我国向核电强国迈进了一大步。

相关报告
  • 《华兴二期扩建燃机热电联产工程三号机组3号燃机首次并网一次成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2-05
    • 1月28日,由上海电建负责监理的张家港华兴电力二期2×400兆瓦(F)级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电联产机组三号机组3号燃机首次并网一次成功。 张家港华兴二期扩建燃机热电联产工程三号机组3号燃机于当天上午8:07分燃气点火。08:12分完成3号燃机3000转定速,各项参数正常。10:38分,华兴电力二期项目首次并网一次成功,燃机各项参数指标优良,各系统和设备运行稳定。目前,项目部正在积极进行机组后续的各项试验工作,为下一步开展燃机燃烧调整及带动汽轮机冲转(3000转)试验打下坚实基础。 张家港华兴电力二期项目是公司近几年承接永泰集团华兴电力的一个最大燃机项目。为确保此次燃机点火及并网工作的顺利进行,项目监理部高度重视,由总监带头放弃假期,亲临项目一线,合理安排监理人力到岗、到位。过程中与项目调试单位积极沟通,减少检查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各参建单位团结协作、密切配合,人员到位、监护巡检到位,全体参建人员众志成城、全力以赴保障了燃机点火、并网一次成功。 项目采用天然气为燃料,相比传统的燃煤机组,更加清洁环保。项目投产后不仅将进一步缓解苏州地区,特别是张家港市的电力紧缺,工业用蒸汽供应紧张,在推进关停周边小型热电厂,减少张家港环境污染、推广清洁能源方面也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 《浙江三门核电3号机组钢穹顶吊装成功》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2-05
    • 1月22日10时8分,由中核二二承建的浙江三门核电二期工程3号机组屏蔽墙钢穹顶顺利吊装就位,标志着3号机组核岛土建工程进入尾声。 钢穹顶就位于核岛顶部,是穹顶混凝土结构的底模,也是非能动安全壳冷却水箱的支撑结构。钢穹顶整体呈锥台棱形,形似一个巨型“斗笠”,由上口环梁、上口十字梁、径向梁、屋面板等部分组成,高度约10.9米,吊装总重量高达1047吨,采用2600吨履带式吊车吊装。 7时7分,钢穹顶正式起吊,经过起升、回转、行走、变幅、落钩等一系列高精度动作后,与焊接在SC结构模块上的钢牛腿稳稳对接,吊装顺利完成,吊装精度控制在毫米级。 三门核电二期工程于2022年6月28日开工建设,是浙江省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高质量发展道路的依托工程。项目开工以来,在中核集团党组和中国核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中核二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核工业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当好服务国家战略的“先锋队”,系列里程碑节点目标高质量实现。 硬核“加冕”   卓越新征程 冬日的三门湾,因一群“蓝色战士”,而显得热气腾腾。凌晨3点,三门核电建设现场已是一片忙碌,巨型吊车发出强劲有力的轰鸣声,耸立的塔吊随着指挥指令有序转动,中核二二吊装团队目光如炬,仔细检查确认钢穹顶吊钩状态。 追求卓越 高效率协同攻坚 为确保此次吊装节点顺利实现,三门核电项目建设团队与上游单位、各参建单位坚持高度协同,加大创新,精心编制《屏蔽厂房屋顶锥形屋面钢结构吊装、安装方案》,成立专项工作组,组织日例会细化施工任务,严格把控关键工序,扎实稳步推动各项关键路径问题的识别解决。 创新应用自动埋弧螺柱焊助力钢穹顶拼装。3号机组钢穹顶制作中存在大量预埋件钢筋,以往主要依靠使用手工埋弧焊工艺完成钢筋焊接,焊接过程无法精确控制尺寸,焊接稳定性、效率和一次合格率不高。为降本增效,项目团队创新研发出自动埋弧螺柱焊设备,并成功应用在钢穹顶制作中。该设备焊接性能稳定、焊接成形美观、操作简单,无损检测一次合格率100%,极大提升了焊接效率,确保钢穹顶拼装高质量完工。 创新优化运输方式确保安全平稳到达。拼装场地距离吊装现场较远,想要把这个巨型“斗笠”戴到核岛顶上,必须先将钢穹顶安全运输至吊装现场,拼装完成后的钢穹顶运输成为吊装先决条件的重中之重。面对此次钢穹顶体积大、重量重等重难点,项目团队创新性地优化了运输固定方式,在平铺于运输车上的钢板表面,增设运输托架,并在运输托架指定位置焊接止挡块,由此打造出一个具备可靠扎实的限位和防变形功能的运输托架平台,避免了运输过程钢穹顶移位、变形,安全平稳地将千吨级穹顶整体运输至起吊地点。 多措并举控制吊装变形。由于钢穹顶附带物项多、重心偏心,且吊装钢丝绳多,吊装时的变形控制成为重点难点。项目团队经过有限元分析验算,针对易变形位置,提前进行加强,吊装过程采用应力监测系统监控吊索受力,确保受力均匀、安全。此外,还通过完善多元化大体量钢结构集成大宗物项模块化施工逻辑,巧妙布置钢筋、管道等预装物项,替代了额外增加平衡配重的方式,在减少后续岛内高处作业风险的同时,实现了钢穹顶整体调平的效果,大大减少了安全隐患。 质安融合 高质量共筑精品 项目团队始终坚持“两个零容忍”“三大法宝”“四个凡事”,全面践行核安全文化,严守安全管理红线。为辨识钢穹顶吊装前的安全风险,策划编制专项安全保障方案,组织开展先决条件梳理、检查,对钢穹顶吊装使用的吊索具拼装工作进行监督旁站,检查确认其可靠性,组织开展吊装前应急演练,全面保障吊装万无一失。 为确保吊装质量全面可控,项目团队加强钢穹顶吊装质检、质保体系建设,吊装前对施工方案交底情况、吊索具、人员资格、运输车辆等进行全方位检查,保证各项准备工作落实到位,确保钢穹顶吊装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