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A!隆基连续7次获得PV ModuleTech组件可融资性最高评级》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04-24
  • 近日,PV ModuleTech发布2023年第一季度组件可融资性评级报告,隆基再度荣获组件可融资性AAA最高评级。这是隆基自2020年第一季度以来,第7次获得PV ModuleTech认可的AAA桂冠。

     

    PV ModuleTech可融资性评级系统是业内的权威分析工具,该系统会综合考虑企业制造能力和财务表现,得出光伏组件制造商的可融资性排名。在此次公布的金字塔评级中,隆基继续登顶“AAA”,标志着业界对于隆基财务实力和制造水平的普遍看好。

    除了连续多次在PV ModuleTech评级中成为AAA评级公司以外,隆基还曾在一年内先后获得BNEF 2022年可融资能力100%评级、PVEL 2022光伏组件可靠性计分卡中隆基PERC双面组件六项全优、Tier 1(一级光伏组件制造商)榜单、RETC光伏组件“突出成就奖”、UL EPD认证和EPD Italy认证等多项认可。这表明,隆基稳健、可靠的综合实力正在受到海内外金融市场、权威第三方机构以及光伏行业普遍信赖。

    作为全球领先的太阳能科技公司,多年来,隆基始终以客户价值为中心,不断通过技术研发和创新迭代降低光伏度电成本。2022年12月,隆基曾先后将无铟HJT电池效率世界纪录提高至26.09%,将p型HJT电池效率世界纪录提高至26.56%。2022年11月,隆基又将尘封5年的硅太阳能电池效率新纪录提高至26.81%。

    未来,隆基将以优异的企业制造能力,持续为市场输送高效、可靠的组件产品,同时保持稳健的财务健康水平,为经营规模的高速增长和应对市场变化提供积极保障。

  • 原文来源:https://solar.in-en.com/html/solar-2422174.shtml
相关报告
  • 《10家人工智能企业完成融资 资本挤进头部才能获得生存》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10-14
    • 2020年,北拓资本共帮助近10家人工智能企业完成融资,融资金额最高的企业拿到了数亿元。这些企业分布在无人驾驶、智慧医疗、智能客服、视觉机器人等相关领域,其中一些是我们概念中技术落地已经比较成熟的领域,有些则仍处在技术研发与投入阶段,尚未步入市场化产出阶段。这些不同赛道不同阶段企业的成功融资,也打破了“资本短视”的偏见。   在北拓资本看来,今年整个AI产业的融资情况相比去年并无显著变化。资本在挑选企业时,看重的依然是企业是否具备长远发展前景。作为一家数字化创业服务企业,北拓资本在寻找目标企业时,首先关注其所在赛道的发展阶段,然后是技术的成熟度与领先性。   北拓资本董事总经理王阳告诉《数据》记者,“AI产业在短期主要看重技术红利,长期来看则是行业理解、工程化能力和落地案例。因为AI是有技术门槛的,技术领先性和准确率是核心观测指标。但是技术可以被学习,技术也在不断演进。随着技术门槛下降,准确率在快速提升,使得产品体验更好、服务更好、成本更低。当然,一款好的产品打磨需要从理论走向实践,这其中还涉及到供应链、规模化生产、营销策略及商业化落地等各个方面”。   此外,在企业的选择上,还要看其是否有全栈解决方案的能力。如果只能在整个流程的一个环节用AI替代人工,虽然单一环节可以降本增效,但是整个流程的成本结构、效率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客户的痛点并未得以解决,因此也不会买单的。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投资方都只关注快速变现的企业。对于像无人驾驶、智慧医疗这类尚未能进行市场化落地的,业内将其归类为“长期可落地”的领域。考虑到该领域直接面向广泛的C端用户,拥有庞大的市场空间,众多的投资方愿意承担风险去尝试。   我国智慧医疗建设行业规模,预测2020年将超千亿元。而无人驾驶领域到2025年可以催生出一个2000亿-1.9万亿美元的巨大市场。当然,能够抢占这些领域的企业仍是少数,高技术门槛以及高研发成本成为众多参与者的天然屏障。而且对于这种技术研发投入成本较高的企业,投资方则更信赖规模较大、资金门槛较高的企业。   北拓在选择这类企业时,通常会根据对安全的容忍度将其分为两类。一类比如高级别自动驾驶,即使准确率达到99.99%,1万次仍会出现1次交通事故,这也是无法接受的。此类企业往往技术门槛非常高,研发周期较长,短期无法商业化落地,自然很难靠自身产生现金流收入。“对于这类项目,我们的策略就是聚焦技术团队,挖掘第一梯队中最好的企业,因为只有它能够实现持续融资。”王阳表示。   另一类如安防应用,一般情况下,AI准确率95%以上就达到商用水平了,短期就可以迅速实现落地,并产生稳健的现金流。所以,对于这类企业而言,不应纠结于准确率高低,成功案例往往是吸引投资人的最好营销手段。对于金融、安防等领域而言,客户对稳定性和效果要求很高,因此非常看重实际应用案例。一旦通过评估测试,便能形成长期稳定的商务关系。同时,高质量数据来自场景,在应用中采集数据,反哺算法迭代。   从商业角度,机构在选择优质标的时,会重点关注行业纵深、投入产出比以及规模化复制能力这三大核心因素。如果为了1%的技术指标提升而进行成倍的投入,这显然不是一笔划算的生意。其次,安防、金融等市场规模大的行业,高研发投入是一种普遍现象,规模化复制能力也决定了定制化程度,对后续批量落地成本有很大影响。   不论是安防、无人驾驶还是智慧医疗,从资本对它们的选择中,我们能感受到,“前景”依然是资本最看重的。王阳总结道,对于短期可落地企业,资本看重的是其自身的造血能力,对于长期可落地企业,资本看重的是其市场空间。   挤进头部才能获得生存   资本但不论哪个赛道,也不论落地周期性长短,头部企业已愈加成为投资方的青睐对象。尽管当前市场环境错综复杂、资本普遍收紧,但丝毫不影响某些赛道的头部企业成为资本竞相追逐的对象,且部分企业融资额度甚至超过往年。   例如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公司驭势科技(Uisee)宣布完成B轮融资,拿到了博世创业投资(RBVC)、深创投(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中金资本、厦门七匹狼节能环保基金和重庆两江服务业基金等的投资;自动驾驶公司小马智行(Pony.ai)也完成了4.62亿美元的B轮融资,投后估值达30亿美元。   “需要让资本方相信你的企业能撑过下一个五年,人家才敢去投”,王阳表示。这句话背后的另一个隐喻是:短命似乎正是这个行业的一个普遍情况。天眼查数据显示,截止到8月底,500多家有融资的倒闭企业中,400多家企业倒在了A轮及以前。   2019年的情况同样如此。36氪提供的数据显示,2019年前11个月投资总额同比下降29.5%,投资案例数同比下降18.7%,300多家初创企业先后倒闭,55%的企业一年之内未能获得投资,即使是市场追逐的人工智能赛道也未曾幸免。   在初期几乎所有领域的AI技术都未落地时,资本挑选的是那些出身光鲜的团队,海外归来的创始人、清华系、中山系等皆是资本眼中的未来之星。到技术逐渐落地的阶段,资本的考察重点开始转向技术落地的情况、市场前景及收入情况等。可以说,自此资本方对AI领域的投资才逐渐开始趋于成熟。   “不管是去年的资本寒冬,还是今年的疫情,受到冲击的永远都是没有进入第一梯队的企业,资本越是吃紧的时候,就越青睐于那些细分赛道上的头部企业。当然这也意味着,在现在的形势下,不管身处哪个赛道,只有挤进头部才能获得生存资本,”王阳表示,“这也倒逼AI企业在钻研技术的同时必须学会自己造血挣钱。”   当然,不仅是中小微企业们面临生死挑战,AI独角兽们今天所面临的境地更加艰难。据新京报贝壳财经推出的《数读独角兽2020—中国248家独角兽“乘风破浪”报告》显示,2020年上半年,有22家企业估值冲破10亿美元,成为新晋独角兽,其中,14家超级独角兽贡献六成估值,超70%独角兽是估值在10亿-20亿美元之间的早期创新企业。   对此,王阳就指出,一些独角兽的估值远高于业绩,对于这类企业,一是估值和融资需求超出了投资机构的极限,二是企业自身造血能力仍有待考验,这让一些投资机构显得非常为难。而独角兽们奔赴A股上市这条路如今看起来也“差些火候”,所以融资、上市之路同样受到重重阻碍。
  • 《RoboForce获得1000万美元融资部署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劳动力系统》

    • 来源专题:新一代信息技术
    • 编译者:isticzz2022
    • 发布时间:2025-01-13
    •       RoboForce成功完成1000万美元的早期融资。投资者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Myron Scholes、软银风险投资联合创始人Gary Rieschel和卡内基梅隆大学。RoboForce计划将这笔资金加速部署在人工智能驱动的机器人劳动力系统,称为“机器人劳动力”。该公司的机器人劳工技术旨在解决具有挑战性和危险性的工作环境中严重的劳动力短缺问题。RoboForce的机器人专为精度和多功能性而设计,能够以1mm的精度完成拾取、压制和组装等精细运动任务。这些能力得到了全地形机动性、高级操纵、通信和遵守安全协议等功能的补充。该技术将RoboForce定位为新兴AI机器人领域的关键创新者。        RoboForce最初的重点是太阳能、太空探索、制造业和采矿业等行业,这些行业往往因恶劣的工作条件和安全风险而受到劳动力短缺的困扰。美国劳工局将这些行业确定为受工伤和劳动力可用性降低影响最大的行业之一。RoboForce的早期客户,主要是大型太阳能开发商,在为偏远和高温项目现场招聘技术工人方面面临挑战。通过集成能够在极端环境条件下运行的机器人,RoboForce使这些开发人员能够更快地完成项目,按时完成并降低成本,同时推进可持续发展和可再生能源目标。       RoboForce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Leo Ma表示:“在RoboForce,我们的使命是为人类创造机器人,利用机器人劳动力的力量推动世界经济。我们正在构建最先进的机器人劳动力系统,以承担人类不应该做的最乏味、体力要求最高、最危险的工作。我们致力于创造领先的高智能‘超级工人’系统,重新定义工业劳动力的未来,使其更安全、更高效、更可持续。”      “劳动力短缺和脱碳是全球范围内发生的两大趋势,RoboForce在解决这两个问题上具有独特的优势,”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名誉金融学教授Frank E.Buck说。“RoboForce拥有一支出色的团队,致力于对世界非常有价值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