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CI:重大进展!揭示HIV能够持久潜伏在人类大脑的小胶质细胞中》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3-06-21
  • 作为HIV的生命周期的一部分,这种病毒将它的DNA拷贝插入到人类免疫细胞中。这些新感染的免疫细胞中的一些会进入休眠状态,潜伏很长一段时间,这被称为HIV潜伏期(HIV latency)。

    尽管目前的治疗方法,如目前的抗逆转录病毒疗法(ART),可以成功地阻止这种病毒进一步复制,但它不能根除潜伏的HIV。如果停止治疗,这种病毒可以从潜伏状态反弹,并重新引发从HIV感染到艾滋病(AIDS)的进展。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HIV治愈中心、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埃默里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一直在寻找这些潜伏的免疫细胞在体内的确切位置。他们证实作为一种特化的免疫细胞,在大脑中具有长达十年的寿命的小胶质细胞可以作为潜伏HIV的稳定病毒库(viral reservoir)。相关研究结果于2023年6月15日发表在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期刊上,论文标题为“Brain microglia serve as a persistent HIV reservoir despite durabl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论文第一作者、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HIV治愈中心传染病科医学助理教授Yuyang Tang博士说,“我们如今知道,小胶质细胞可以作为一种持久存在的大脑病毒库。过去已猜测到这一点,但在人类身上缺乏证据。我们分离出有活力的脑细胞的方法为今后研究中枢神经系统种的病毒库提供了一个新的框架,并最终为根除HIV做出了努力。”

    潜伏的HIV

    HIV是一种棘手而独特的病毒。在感染期间,这种病毒特异性靶向免疫反应的关键协调者,即所谓的CD4+ T细胞。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病毒会杀死足够多的CD4+ T细胞,从而导致免疫缺陷。.

    过去的研究已表明,潜伏的HIV可以隐藏在整个身体和血液中少数幸存的CD4+ T细胞中。然而,在接受有效的ART治疗的HIV患者中,人们也猜测其他的HIV病毒库隐藏在中枢神经系统中。

    与外周血细胞不同,为研究HIV病毒库而获取和分析脑组织是极其困难的。由于这些类型的脑细胞不能在接受ART治疗的人身上安全取样,因此多年来大脑中潜在的HIV病毒库一直是个谜。

    提取纯的大脑组织

    这些作者首先研究了来自埃默里大学耶基斯国家灵长类动物研究中心的感染了猿猴免疫缺损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SIV)的猕猴的大脑,以更好地了解如何从灵长类动物脑组织中提取和纯化有活力的脑细胞。SIV与HIV存在密切的亲缘关系。

    他们使用物理分离技术和抗体,有选择地提取表达小胶质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细胞。然后,他们从通过脑组织的CD4+细胞中分离出了高纯度的脑髓样细胞(brain myeloid cell)。

    利用这些技术,他们随后获得了由参加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最后礼物(The Last Gift)”研究的HIV+人群捐赠的样本。作为这项独特而重要的研究工作的一部分,正在接受ART治疗但患有其他绝症的无私的HIV感染者,将他们的身体用于推进HIV研究项目。

    论文共同作者、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HIV治愈中心的David Margolis博士说,“这些样本来自HIV感染者,他们正在接受治疗,但面临着某种致命的疾病。他们不仅愿意将自己的身体捐献给科学,还愿意在死亡前的几个月参与一项研究计划。这是一个非凡的项目,使这项关键的研究成为可能。”

    未来的项目

    既然这些作者知道潜伏的HIV可以在大脑的小胶质细胞中避难,他们如今正在考虑靶向这种类型的HIV病毒库的计划。鉴于大脑中潜伏的HIV与外周血中潜伏的HIV有根本的不同,他们认为它已经适应了在大脑中复制的特殊特性。

    论文通讯作者、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HIV治愈中心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系助理教授Guochun Jiang博士说,“HIV非常聪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已经进化到对它的基因表达进行表观遗传控制,使这种病毒沉默,隐藏在大脑中,不被免疫清除。我们正开始揭开让HIV在大脑小胶质细胞中潜伏的独特机制。”

    NF-κB信号传导是控制HIV在身体其他部位表达的关键信号传导途径之一。当NF-κB信号传导被“关闭”时,HIV在外周血中进入潜伏期。然而,大脑中潜伏的HIV不受NF-κB信号传导激活的影响。这些作者不确定这是为什么,但一旦找到了答案,他们就会离知道如何有选择地靶向和根除大脑或外周血中的HIV更近一步。

    Margolis说,“很难知道这种HIV病毒库有多大。试图根除HIV所面临的问题就像试图根除癌症一样。你希望能够把它全部干掉,这样它就不会再回来了。”

    参考资料:

    1. Yuyang Tang et al. Brain microglia serve as a persistent HIV reservoir despite durable antiretroviral therapy. 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 2023, doi:10.1172/JCI167417.

    2. New research shows HIV can lie dormant in the brain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3-06-hiv-dormant-brain.html

  • 原文来源:https://news.bioon.com/article/1e82e772792d.html
相关报告
  • 《Science子刊:新研究揭示HIV潜伏在人免疫细胞中之谜》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3-19
    • 通常情况下,HIV感染者侵入被称作CD4 T细胞的免疫细胞,并将它们转化为能够产生更多病毒的工厂。但是出于一些神秘的原因,这些被感染细胞中的一小部分(大约每100万个CD4 T细胞中有一个细胞)进入潜伏状态而不会产生病毒。找到这些“潜伏”的HIV感染细胞是极具挑战性的。 这些HIV潜伏感染的免疫细胞在遭受某些导致它们开始产生病毒颗粒的刺激之前,能够潜伏几十年。当前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ART)并不能杀死这些潜伏感染的细胞,也不能阻止它们重新激活。ART最多能够控制这种病毒,但是一旦患者停止服用这些药物,它通常会反弹。 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格拉斯通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之前已开发出一种能够追踪实验室克隆的CD4 T细胞内的HIV的设备,从而允许他们详细研究HIV感染的全部过程,包括潜伏阶段。但是,鉴于实验室系统并不一定展现人体内真正发生的事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副教授Steven A. Yukl博士及其团队着手研究从19名HIV感染者体内获取的细胞。 此前,人们认为潜伏期源于CD4 T细胞无法将HIV DNA转化为病毒RNA。据认为,一些未知的细胞机制阻止了这种DNA到RNA转化过程(被称作转录)的开始,这意味着虽然病毒DNA持续存在,但它从未被翻译成会触发人体免疫系统产生免疫反应的病毒蛋白。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Yukl和他的同事们发现事实并非如此。通过针对HIV病毒RNA的不同片段开展一系列测试(基于一种被称作液滴数字PCR的扩增和定量方法),他们检测到多种HIV病毒RNA片段,这意味着将HIV病毒DNA转化为HIV RNA的过程至少在这些潜伏感染的免疫细胞中就已开始。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2018年2月28日的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上,论文标题为“HIV latency in isolated patient CD4+ T cells may be due to blocks in HIV transcriptional elongation, completion, and splicing”。 然而,这些RNA片段几乎全部是短的或非全长的,这意味着这种转录过程在不同的感染阶段就已停止。这些被HIV感染的免疫细胞不能制造更长、全长的或经过剪接的病毒RNA,并且这种转录过程从未完成。然而,当研究人员激活这些被感染的T细胞时,这些转录方面存在的问题都遭受逆转了。 Yukl说,“这不是说这些细胞不会制造病毒RNA,而是产生病毒RNA的转录过程没有完成。”他补充道,为了激活这些潜伏感染的免疫细胞,这种完整的病毒转录过程需要发生,但是目前没有任何一种药物能够有效地完成这一过程。“如今,我们能够开始开发让它们完成病毒RNA转录的药物,随后能够让产生的病毒RNA翻译为病毒蛋白以至于人体能够识别并杀死这些被感染的免疫细胞。” 人们已利用各种“潜伏逆转(latency-reversing)”试剂开展实验,不过迄今为止,它们尚未用于临床。在这项新研究中,这些研究人员发现在这些试剂中,没有一种试剂有助这些CD4 T细胞在不同的感染过程中制造病毒RNA,因此,对它们进行组合使用可能是完全激活这些潜伏感染的细胞所必需的。
  • 《HIV潜伏在大脑中会增加痴呆症风险》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5-28
    • 人们长期以来就已知道导致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 俗称艾滋病)的HIV病毒靶向负责抵御入侵的微生物和抑制恶性癌症的免疫系统细胞并让它们失去功能。最近,研究人员还了解到HIV不仅靶向血液中的免疫细胞[1],而且靶向大脑和脊髓中的免疫细胞,此外HIV能够在人体内潜伏多年[2]。 我的导师Habibeh Khoshbouei博士一直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并了解到大脑中HIV感染的一个后果就是年龄相关疾病更早地产生[3]。这些疾病包括神经系统疾病,如阿尔茨海默症[4]和帕金森病[5],以及对毒瘾的易感性增加[6]。 我们的实验室想知道为什么会这样。 尽管接受治疗,HIV影响依然持续存在 20多年来,强效的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7]已可用于治疗感染上HIV的人,而且这些药物已显著地提高了HIV感染者的预期寿命[8]:从36岁提高到49岁。 尽管抗逆转录病毒药物联合使用(combinatorial antiretroviral therapy, CART)将HIV病毒载量降低至血液中无法检测到的水平,但是HIV能够潜伏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在那里它能够整合到被称作小胶质细胞---大脑中的免疫细胞---的脑细胞的基因组中。 在大脑中,HIV继续产生病毒蛋白,损害大脑中被感染的细胞和未被感染的细胞,从而增加痴呆症、成瘾和其他神经系统问题的风险。鉴于HIV整合到小胶质细胞的基因组中以及CART药物不能够进入大脑中,每个感染上HIV的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问题是:为什么会这样? HIV蛋白让多巴胺信号失去调节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使用了一种小鼠模型,在这种小鼠模型中,我们能够控制HIV病毒蛋白的水平以便研究HIV感染与神经系统疾病之间的关联性。 我们的实验室发现一种被称作HIV-1 Tat的HIV蛋白能够降低大脑中产生多巴胺(一种神经递质[9])所需的一种重要蛋白的水平。 多巴胺由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元和血液中的免疫细胞产生。通过利用共焦显微镜观察细节,我和我的同事们仔细研究了含有HIV-1 Tat蛋白的小鼠大脑中的多巴胺产生区,并惊奇地发现神经元是活的。但是,许多在正常情形下产生多巴胺的神经元无法产生尽可能多的多巴胺。我们还发现在一些神经元中不再能够检测到产生多巴胺所必需的一种被称作酪氨酸羟化酶(tyrosine hydroxylase)的酶。这提示着这些小鼠不能够制造比较多的多巴胺。 当小胶质细胞分泌HIV-1 Tat蛋白时,它能够进入多巴胺神经元中并降低它们的活性,这就使它们产生更少的多巴胺。这会降低它们与大脑中其他细胞进行通信的能力,从而破坏移动和奖励相关行为的能力。此外,在被称作黑质的大脑区域中,较低的多巴胺水平是帕金森病的一种典型特征,这使得艾滋病患者容易患上抑郁症并且对甲基苯丙胺和可卡因等药物成瘾[10]。 我们在Glia期刊上发表的研究成果[11]揭示了艾滋病患者如何更容易患上在一定程度上与大脑中多巴胺水平受到破坏有关的神经疾病和精神疾病。 显然更多的是治疗抑制血液中病毒水平的HIV。医学界需要能够扭转大脑HIV感染的长期后果的治疗方法。 明显的是,相比于抑制血液中HIV水平的HIV感染治疗方法,还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医学界需要逆转大脑中HIV感染的长期后果的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