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溶胶网络化遥感探测关键技术及应用”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中国气象局政府门户网站》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 李扬
  • 发布时间:2024-01-03
  •   12月8日,2022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公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牵头申报的“气溶胶网络化遥感探测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成果获得二等奖。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车慧正带领团队,联合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气象局沈阳大气环境研究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国家卫星气象中心等单位的研究人员,开展气溶胶网络化遥感探测技术攻关,发展气溶胶特性地基遥感观测网,构建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辐射定标方法和反演技术,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观测设备。
      
  • 原文来源:https://www.cma.gov.cn/2011xwzx/2011xqxkj/2011xkjdt/202312/t20231229_5981138.html
相关报告
  • 《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投入业务运行-中国气象局政府门户网站》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4-01-23
    • 1月1日,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正式投入业务运行,实现了分钟级大气垂直廓线的业务化观测。目前,地基遥感垂直观测系统运行稳定,数据获取率超过95%。 新数据在气象数值预报模式中得到应用,温湿廓线数据的阶段性评估结果为正贡献,50余部云雷达产品为卫星云高产品的检验提供数据支撑;垂直产品在成都大运会、杭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及强对流、冻雨、台风等灾害性天气服务保障中得到较好应用,被中央气象台早间天气会商引用60余次,有效提升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监测预警服务能力。 为推动建立垂直观测新业务,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以下简称“探测中心”)组织开发观测端、中心级垂直观测业务平台,提供业务准入前的垂直设备运行和质量评估,支撑垂直站业务运行监控和融合产品研发,实现应传尽传数据格式的标准化,建立数值模式同化应用的黑白名单以及同化前质控。 据悉,自2016年起,探测中心牵头实施超大城市观测试验,提出将毫米波测云仪、微波辐射计、风廓线雷达、气溶胶激光雷达和GNSS/MET水汽等5种设备组合成为协同垂直观测系统,通过设备间性能互为补充,实现多种设备观测的数据融合,获取分钟级频次观测的风、温、湿、水凝物、气溶胶等五条廓线;通过攻克垂直观测系统在定标技术、质量控制方法等关键核心问题,提高了有云和降水条件下风、温、湿廓线反演精度。
  • 《重庆:与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联合开展研究及技术攻关-中国气象局政府门户网站》

    • 来源专题:大气污染防治与碳减排
    • 编译者:李扬
    • 发布时间:2023-06-25
    •   6月20日,重庆市气象局与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气象前沿科学问题、气象雷达关键技术等联合开展研究和技术攻关,共同推进气象领域科学研究,探索打造“产学研用”高效融合的科技创新平台。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重大基础设施气象服务保障、新型探测技术、创新监测预警应用、数值预报等领域全方位开展气象前沿科学研究及核心技术攻关,解决制约气象领域面临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双向支持、双向赋能,推进气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人才培养、产教融合基地,探索人才共享机制,开展广泛学术交流;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同时,双方将建立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和经常性的磋商机制,研究重大合作事项,制定专项合作规划和计划等,促进合作协议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