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电池储能规模今年迎来爆发式增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7-16
  • 在近年来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电池储能技术作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支撑,正逐渐崭露头角。根据美国清洁能源协会(ACE)与Wood Mackenzie联合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第一季度,美国各地的发电厂、家庭和商业设施共安装了近1.3吉瓦(GW)的电池储能装机,这一数字不仅标志着电池储能技术的快速发展,也预示着美国电网电池储能规模在未来几年内将实现显著增长。

    具体来看,2024年第一季度,美国安装的公用事业规模电池装机容量较去年同期实现了翻番,高达去年同期的两倍多。整体电池存储安装量——这不仅仅包括公用事业规模的项目,还包括家庭和商业安装量——比2023年第一季度高出84%。在这一波安装浪潮中,电网电池占据了新增装机的大部分。其中,几乎所有993兆瓦(MW)的新公用事业规模存储容量都集中在三个州:得克萨斯州、加利福尼亚州和内华达州。得克萨斯州作为全美最热门的电网电池市场,其电池储能装机容量的增长尤为显著;加利福尼亚州则凭借其庞大的储能装机容量,继续稳坐头把交椅;而内华达州则凭借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和强劲的电池部署势头,成为新的储能热点。

    这一波电池储能安装浪潮的出现,与美国太阳能发电量的指数级增长密不可分。十年前,美国总共有约20吉瓦(GW)的太阳能接入电网;而如今,美国每年的太阳能安装量都远超这一数字。然而,这种快速增长也带来了一个问题:像加利福尼亚州这样的太阳能饱和州,其生产的清洁电力往往超过了他们可以立即使用的电力。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没有电池储能技术来存储多余的电量,大量无碳能源就会被浪费掉。这种动态带来的需求,以及对公用事业规模存储开发商和家用电池慷慨的激励措施,共同推动了美国当前的电池繁荣。

    电池储能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仅有助于解决清洁能源的浪费问题,还能在电力系统中发挥多重作用。以得克萨斯州为例,去年夏天,该州的电池储能系统在极端天气导致的电力供应紧张时期发挥了关键作用,帮助避免了停电事件的发生。在犹他州,电池储能系统正在助力公用事业公司应对突然激增的电力需求,提高了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而在加利福尼亚州,电池储能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的天然气存储设施,成为该州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

    据预测,美国储能市场将于2024年新增规模达到35GWh,自2022年至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预计约为54%。鉴于美国储能主要集中在新能源占比较高的区域,特别是在加州、德州等边际消纳能力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预计未来三年内(2023年至2025年),集中式光伏配储的渗透率将持续上升,功率配比将长期保持在接近50%的水平。同时,在电网升级改造力度加大、并网容量限制得到缓解以及并网审批法案改革提升审批效率等多重因素的推动下,独立储能的发展有望加速,预计其规模将超过光伏配储。

    尽管2023年因利率上涨及电价回落影响,导致装机积极性略有下降,但相较于2022年的低基数,整体仍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综合考虑以上因素,预计2023年至2025年,美国储能新增装机规模将达到22GWh、35GWh和51GWh,同比增长率分别为57%、60%和44%。其中,大型储能预计分别为20GWh、31GWh和45GWh,工商业储能预计为1GWh、2GWh和3GWh,户储预计为2GWh、3GWh和4GWh。整体而言,自2022年至2025年,美国储能市场的复合增长率预计约为54%。

    展望未来,随着太阳能在全美范围内的持续发展,更多的电池储能项目可能会随之而来。这不仅将带来更加清洁、高效的能源供应方式,还将推动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和创新。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电池储能技术将逐渐走向普及化、平民化,为更多家庭和商业设施提供可靠、经济的能源解决方案。

  • 原文来源:https://www.nengyuanjie.net/article/94096.html
相关报告
  • 《储能电池出口爆发式增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6-26
    •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最新数据显示,5月,动力电池出口量为9.8 GWh,同比减少13.1%,其他电池(主要指储能电池)出口量达4GWh,同比大增664%。储能电池出口迎来爆发式增长,多家锂电企业签下海外大单。业内人士指出,我国储能电池产品具有的成本优势可以有效抵消海外关税政策的冲击,目前各锂电企业正在进一步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 储能电池出海持续火热 在近日亿纬锂能举办的首届锂电池大会上,亿纬锂能董事长刘金成宣布,亿纬锂能储能电池出货量已达全球第二,目前正在马来西亚建设生产基地,明年年底储能工厂将实现量产规模。 储能电池出海持续火热。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已有包括宁德时代、远景储能、比亚迪储能、瑞浦兰钧在内的多家锂电厂商斩获海外新订单或新项目。 根据EESA发布的《中国新型储能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全球储能市场新增装机规模达到了103.5GWh,已超过全球储能装机的历史累计规模101GWh。国际能源署4月发布的《电池与安全能源转型》特别报告预测,全球安装的电池储能系统将从2023年的86GW增加到2030年的1200GW。 储能成锂电业新增长点 在新型储能市场中,锂电池厂商占据先天优势。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秘书长许艳指出,全球能源转型是电池转型的重大机遇,可以明确电池储能是目前最主要的储能方式。一位锂电企业内部人士则对记者表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延续的优势,让中国的储能电池产品受到海外青睐。“由于具有更高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磷酸铁锂在全球储能市场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而中国在磷酸铁锂电池领域始终处于领先地位。”该人士说。 储能业务成为各锂电厂商的新增长点。锂电厂商欣旺达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储能系统类业务实现了144%的增长。欣旺达副总裁梁锐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布局新型储能是为可持续发展作贡献,同时也是满足投资者和市场对于公司的期待。“不能说有某个饭碗就只吃这口饭,要把第二个饭碗提前准备好。”梁锐说道。 记者观察 保持成本优势应对出口挑战 欧美是我国储能电池出口主要目的地。日前,美国白宫发布声明称,将对动力电池和非车用锂电池加征关税税率,从7.5%调整为25%。其中,包括储能电池在内的非动力电池延后至2026年,给予了2年的缓冲期。 业内认为,对于“2年的缓冲期”,可以看出美国市场对于中国储能电池的需求量大,依赖程度也较高。真锂研究创始人、首席研究员墨柯表示:“中国拥有成熟的锂电池产业链和大规模生产基地,具有明显的规模优势。”西部证券指出,目前中美储能电池制造成本差距较大,即使叠加25%关税后,测算出国内电池成本优势依然明显。西部证券表示,为迎接2年后的关税加征,预计将引发美国业界近期抢装储能系统,并推动储能电池出口短期内进一步增长。 未来将如何维持住成本优势?刘金成表示,低成本竞争是企业发展战略之一,公司要有管理产品成本的能力,除了技术与制造效率外,供应链的管理能力至关重要。据悉,亿纬锂能将与戴姆勒卡车、帕卡及康明斯在美国合作建立电芯工厂,亿纬锂能将为合资工厂提供技术许可,由合资公司建设电池产能。这一合作方式被刘金成称为CLS全球合作经营模式。
  • 《全球储能市场将迎爆发式增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4-02
    • 根据美国行业咨询机构Lux Research最新发布的报告,预计到2035年,全球储能市场将迎来增长的爆发期。   该报告预计,到2035年,全球储能市场的总价值将增长到5460亿美元。未来15年,储能市场装机容量也将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移动应用、电子设备和固定储存这三大市场主要驱动领域的累计装机规模将达到3046GWh,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   该报告的主要作者之一、分析师Chloe Holzinger表示:“随着固态电池和液流电池等关键创新技术实现商业化,储能行业的年收入和配置能力将大幅增加。”   Lux Research认为,电动汽车仍然是影响储能市场价值和装机规模的长期驱动因素。到2035年,预计电动汽车带动的储能市场价值将占总价值的74%,装机规模占比则将高达91%。   电子设备从2018年起成为储能的第二大应用领域,是固定式储能领域的三倍之多,预计未来该领域增长相对比较平稳。Lux Research预计,到2023年,电子设备将会被固定式储能超过,届时,固定式储能领域的市场价值将达到304亿美元,装机规模将达到52.5GWh。   报告指出,未来三年,储能市场价值和配置增长将出现巨大变化。插电式轻型汽车可能仍将是最大的市场,预计到2022年底,其市场总价值将增加240亿美元。此外,预计服务于中型和重型汽车的电池储能,将在未来三年内实现最大的市场价值增长,市场规模将从2019年的6亿美元,增长到2022年的36亿美元,年增长率高达80%。   报告称,在固定式储能领域中,储能在电力市场中价值定位的增加将大大弥补成本下降速度的放缓,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增长到全球电源结构的1/3。同时,电力市场改革将使固定式储能在更多地区得到更广泛的应用。预计到2035年,东南亚和非洲等正在进行电改的国家和地区,将包揽超过40%的固定式储能市场份额。因此,到2035年,预计固定式储能市场的规模将从2019年的91亿美元增至1118亿美元,装机规模也将从15.2GWh增长到222.7GWh。   报告还指出,由于笔记本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已经饱和,未来15年内,电子设备应用的储能需求将不会有大幅度增长,从2019年的240亿美元增长到2035年的32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仅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