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金属材料而言,将晶粒细化到超细晶/纳米晶可使材料强度提高数倍,但同时也造成了材料应变硬化能力的衰减甚至是丧失,难以避免地出现低塑性。本文发现了一种顺序激活的多级应变硬化(SMSH)行为,它能够使得高强度的超细晶共晶高熵合金(EHEA)保持有效的应变硬化能力。依靠结构异质、晶粒尺寸控制、晶内成分精调的三级设计思路,突破了共晶高熵合金的中高堆垛层错能及超细晶尺度伴随的低孪生倾向,成功引入了顺序激活的多类型形变纳米孪晶,同时复合两级尺度的异质变形硬化效应,创新性地开发出一种顺序激活的多阶段应变硬化机制,往高强度的超细晶共晶高熵合金中注入了持续且有效的应变硬化能力,实现了共晶高熵合金的超优强塑性结合。 在科学研究、关键应用及节能减排等方面,设计制备兼具高强度和高延展性的材料一直是各国研究者持续关注的焦点。通常,将金属材料的晶粒细化到超细晶/纳米晶后,能够获得数倍于粗晶材料的强度,但由于超细的晶粒内无法有效储存位错,这将造成应变硬化能力的严重损失,合金表现出极低的拉伸塑性。迄今为止,人们一直在努力探索各种改善细晶材料应变硬化的机制,如形变纳米孪晶,以此尝试提高超细晶材料的拉伸塑性。但形变孪晶的产生首先要求材料具有较低的堆垛层错能(SFE),此外,在超细晶材料中,形变孪晶所需要的高激活应力会极大地削弱这种应变硬化机制。即使是某些低SFE的金属材料,当晶粒尺寸<500nm,虽然获得了1GPa以上的高屈服强度,但仍无法阻止塑性的严重牺牲。 共晶高熵合金是一种广受关注的新型合金体系,具有良好的铸造流动性,凝固组织呈现出特有的规则排列的双相层状结构。已有的研究结果证明,共晶高熵合金特有的双相层状结构能够触发显著的异质变形诱导的强硬化去改善力学性能(《Nature Communications》https://doi.org/10.1038/s41467-019-08460-2)。近日,上海大学材料学院钟云波团队,创新性地将多类型形变纳米孪晶与多尺度异质变形硬化效应多重耦合,开发出一种顺序激活的多阶段应变硬化机制,相关研究结果以题为“Multistage work hardening assisted by multi-type twinning in ultrafine-grained heterostructural eutectic high-entropy alloys”为题,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Materials Today》(IF=26.416)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