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所解析RNA甲基化调控果实成熟的作用机制》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 liuxiaoling01
  • 发布时间:2019-08-16
  •   DNA甲基化(5mC)和RNA甲基化(m6A)是两种重要的核酸修饰,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并参与诸多生物学过程。然而,这两种核酸修饰之间是否存在内在关联性却不清楚。近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秦国政研究组和田世平研究组合作,揭示了DNA甲基化可通过调节m6A去甲基化酶基因表达的方式影响番茄果实m6A修饰,而m6A去甲基化酶反馈调节DNA甲基化,从而共同调控果实成熟。

      果实成熟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受内外因素的影响。解析成熟调控机制,不仅能够在理论上认知植物发育的重要阶段,而且能够为改良果实品质、延长贮藏保鲜时间提供依据。果实成熟受精细调控,近期研究显示,表观遗传调控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大量成熟相关基因的表达与DNA甲基化状态有关。DNA去甲基化酶基因SlDML2突变将导致基因组尺度的DNA超甲基化并显著抑制果实成熟。作为一种保守的表观遗传修饰,DNA甲基化主要通过影响基因的转录发挥功能。此外,也有报道认为DNA甲基化可调节mRNA可变剪切,进而在转录后水平影响基因表达。但是,DNA甲基化是否影响m6A尚不明晰。

      m6A是mRNA上含量最为丰富的修饰方式,广泛存在于动物、植物、果蝇、酵母等真核生物。m6A修饰在mRNA代谢过程中发挥多重作用,包括mRNA稳定性、剪切、翻译效率,以及细胞核输出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m6A修饰影响发育和其他重要的生物学过程,例如癌症干细胞增值、胚胎和胚胎后发育、生理节律等。与DNA甲基化类似,m6A修饰由甲基转移酶催化产生并由去甲基化酶去除。目前,关于m6A修饰如何受到调控仍知之甚少。此外,m6A修饰是否参与园艺作物的生理过程也不明确。

      通过比较番茄果实不同成熟阶段m6A甲基组(m6A methylome)变化,以及野生型和成熟缺陷突变体Cnr(自发突变;发生基因组尺度DNA超甲基化)果实中m6A甲基组差异,研究人员发现,m6A修饰在果实成熟过程中展现出动态变化趋势,m6A整体水平随着果实成熟逐渐下降,与DNA甲基化类似;在成熟缺陷突变体Cnr中,伴随着DNA超甲基化,m6A整体水平也更高。

      研究人员还发现,m6A修饰普遍存在于番茄果实mRNA中,主要发生在终止密码子附近和3’非翻译区(3’UTR)。总体而言,m6A修饰与基因转录水平呈负相关。果实成熟过程和Cnr突变体中m6A整体水平的变化与m6A去甲基化酶基因SlALKBH2的表达有关;SlALKBH2受DNA甲基化调控。m6A去甲基化酶SlALKBH2能够结合DNA去甲基化酶基因SlDML2的mRNA,调节其m6A修饰及稳定性。SlALKBH2基因突变后SlDML2的m6A水平升高,mRNA含量降低,果实不能正常成熟。

      总的来说,该研究初步明确了DNA甲基化与RNA甲基化之间存在内在关联性,揭示了果实成熟调控的新机制,为阐明成熟调控网络提供了新思路。鉴于DNA甲基化和RNA甲基化的多重功能,该研究中所呈现的反馈调控机制也适用于其他生物学过程。

      该研究成果8月6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Genome Biology。秦国政研究组博士研究生周磊磊为论文第一作者,研究员秦国政和田世平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和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的资助。

相关报告
  • 《植物所揭示蔗糖代谢相关蛋白参与番茄果实成熟调控的机制》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dingqian
    • 发布时间:2016-12-23
    • 果实成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含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并最终影响果实品质。其中,糖类物质和色素是影响果实品质的重要因素,分别与果实风味和外观品质有关。因此,揭示糖代谢与色素合成的相互关系对于理解果实成熟过程中多条信号途径的互作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人们还没有获得关于糖类物质调控色素合成及果实成熟的直接证据。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田世平研究组通过对番茄中蔗糖代谢相关过程的研究,揭示了蔗糖代谢相关蛋白SlVIF参与了番茄果实的色素合成、进而影响果实成熟的有关机制。通过对番茄中蔗糖代谢相关基因进行鉴定和表达分析,研究组发现某些基因的表达与果实成熟过程中颜色的转变存在相关性。进一步研究显示,液泡转化酶抑制子SlVIF通过与液泡转化酶SlVI发生相互作用调节果实中蔗糖的代谢。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沉默技术,发现降低SlVIF基因的表达能够调节蔗糖代谢,影响果实中色素的合成,并延缓果实成熟;而超表达SlVIF则加速果实成熟。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SlVIF和SlVI均受到果实成熟的全局性调控因子RIN的直接调控。这些研究证实了糖代谢与色素合成存在重要联系,糖类物质能够通过调控色素合成的方式影响果实成熟。
  • 《农科院生物所揭示植物核糖核酸甲基化调控新机制》

    • 来源专题: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
    • 编译者:Zhao
    • 发布时间:2017-10-19
    •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和新加坡国立大学开展合作,在核糖核酸甲基化调控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揭示了5-甲基胞嘧啶修饰在植物信使核糖核酸上的分布规律,阐述了其调控植物发育及基因表达的新机制。相关研究成果于9月28日在线发表在《分子植物(Molecular Plant)》上。 核糖核酸作为重要的遗传物质,截至目前已有100余种不同的化学修饰形式被发现,6-甲基腺嘌呤的产生机制和生物学功能已发表大量文献,然而核糖核酸上的另一种修饰5-甲基胞嘧啶长期以来研究较少。近年,围绕核糖核酸甲基化修饰调控生物发育和基因表达的研究是表观遗传的热点。 该研究利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方法发现了拟南芥信使核糖核酸上超过6000个5-甲基胞嘧啶修饰位点,分析发现修饰主要富集在基因的编码区,尤其在起始密码子下游和终止密码子前。该研究进一步利用液质联用质谱和点杂交技术发现在拟南芥各个组织和不同的发育时期5-甲基胞嘧修饰具有动态变化,显示了核糖核酸甲基化调控的多样性。研究团队还发现一个转运核糖核酸甲基转移酶具有信使核糖核酸甲基化转移活性的活性,通过影响根发育相关基因5-甲基胞嘧啶的修饰,影响其信使核糖核酸的稳定性来实现对基因的调控。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青年相关人才计划”项目、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生物所为第一作者单位,谷晓峰研究员和俞晧教授为通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