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2025年打好能耗双控收官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1-08
  •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 1月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赵辰昕出席“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表示,2024年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发展底色更加鲜明;2025年将以“双碳”工作为引领,继续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迈出新步伐 

    2025年是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也是作出“双碳”重大宣示5周年。以实际行动践行“中国承诺”,2024年国内绿色低碳发展取得新的积极成效。 “一方面,出台了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印发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发布推广112项绿色技术和47个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另一方面,制定节能降碳2年行动方案,出台7个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行动。”赵辰昕预计,2024年全年能耗强度降幅或超过3%,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2024年,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已加快建立。其中,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建设一体推进,“双碳”领域国家标准陆续出台,地方碳排放预算管理制度逐步建立。 与此同时,超长期特别国债助力“两新”发展扎实推进。统计显示,2024年前11个月,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5.8%,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5.3%。在以旧换新活动中,超过60%的消费者选择购买新能源汽车,推动新能源乘用车国内市场渗透率连续6个月超过50%。 “打好能耗双控收官战,努力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统筹谋划‘十五五’碳达峰行动,加快建立一批零碳园区,进一步健全财税、金融、投资、价格等政策和标准体系,支持绿色低碳产业进一步健康发展。”赵辰昕强调,在“两新”政策方面,2025年将增加资金规模、扩大覆盖范围、优化实施方式,进一步放大其撬动作用。 

    助力新质生产力建设跃步新台阶 

    回顾2024年,发展新质生产力实践丰富,创新能力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尤其是在支持未来能源等领域、新场景建设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 “下一步,统筹好培育新动能和更新旧动能的关系,进一步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更加坚持因地制宜、更加坚持融合发展、更加坚持深化改革。”赵辰昕指出。 202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支持各地立足战略定位、结合禀赋优势,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新路子。在沙漠戈壁荒漠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中,通过发展新型储能、绿电制氢、开发绿氢衍生品等延长产业链条。 同时,支持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实体经济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深入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支持可再生能源、新型储能技术应用,建设零碳园区、零碳社区、零碳乡村。 此外,深化经济体制和科技体制改革,推动形成与新质生产力发展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优化市场注册、交易机制、计量结算等制度安排,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参与电力市场,为虚拟电厂、智能微电网等新业态发展提供空间。更加注意防范一哄而上,防范忽视和放弃传统产业,防范盲目发展导致的同质化竞争问题。 据了解,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于近期公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通过综合施策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走深走实。加快启动实施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为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再提速。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83540-1.html
相关报告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的通知》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3-11-09
    •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的通知 2023年11月08日10:37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的通知   发改环资〔2023〕140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   为落实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021〕23号)有关部署,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现将《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国家发展改革委   2023年10月20日  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和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有关部署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和生态文明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总体部署,在全国范围内选择100个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城市和园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聚焦破解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瓶颈制约,激发地方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推进试点任务、实施重点工程、创新政策机制,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探索不同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为全国提供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二)工作原则   ——坚持积极稳妥。聚焦碳达峰碳中和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将探索有效做法、典型经验、政策机制以及不同地区碳达峰路径作为重点,尊重客观规律,科学把握节奏,不简单以达峰时间早晚或峰值高低来衡量工作成效。   ——坚持因地制宜。充分考虑不同试点的区位特点、功能定位、资源禀赋和发展基础,因地制宜确定试点建设目标和任务,探索多元化绿色低碳转型路径。   ——坚持改革创新。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持续深化改革、开展制度创新、加强政策供给,不断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   ——坚持安全降碳。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先立后破,妥善防范和化解探索中可能出现的风险挑战,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二、主要目标   到2025年,试点城市和园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取得积极进展,试点范围内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基本构建,一批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举措和改革经验初步形成,不同资源禀赋、不同发展基础、不同产业结构的城市和园区碳达峰路径基本清晰,试点对全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示范引领作用逐步显现。   到2030年,试点城市和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显著进展,重点任务、重大工程、重要改革如期完成,试点范围内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机制全面建立,有关创新举措和改革经验对其他城市和园区带动作用明显,对全国实现碳达峰目标发挥重要支撑作用,为推进碳中和奠定良好实践基础。   三、建设内容   (一)确定试点任务。试点城市和园区要根据国家碳达峰行动总体部署,结合所在地区工作要求,系统梳理自身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基础与进展,深入分析绿色低碳转型面临的关键制约,围绕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产业优化升级、节能降碳增效以及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清洁低碳转型,谋划部署试点建设任务。   (二)实施重点工程。试点城市和园区要结合试点目标,在能源基础设施、节能降碳改造、先进技术示范、环境基础设施、资源循环利用、生态保护修复等领域规划实施一批重点工程,形成对试点城市和园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有力支撑。要加强对配套工程建设的各类要素保障,推动重点工程项目有序实施。   (三)强化科技创新。试点城市和园区要加强科技支撑引领,支持科研单位、高校、企业等围绕绿色低碳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要创新绿色低碳技术推广应用机制,大力培育绿色低碳产业,支持和引导企业积极应用先进适用绿色低碳技术,努力形成新的产业竞争优势。要加强碳达峰碳中和专业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推动完善碳达峰碳中和学科体系。   (四)完善政策机制。试点城市要深入剖析当前绿色低碳发展存在的体制机制短板,加快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绿色发展的财政、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创新碳排放核算、评价、管理机制,推动城市能效与碳效整体提升。试点园区要加快建立以碳排放控制为导向的管理机制,着力提升园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水平。   (五)开展全民行动。试点城市和园区要着力加强对公众的生态文明科普教育,普及“双碳”基础知识。要大力推广绿色低碳生活理念,促进绿色消费,创新探索绿色出行、制止浪费、垃圾分类等方面体制机制。要引导企事业单位加强能源资源节约,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切实增强各级干部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组织实施   (一)确定试点名单。统筹考虑各地区碳排放总量及增长趋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等因素,首批在15个省区开展碳达峰试点建设(名额分配安排见附件1)。试点城市建设主体原则上为地级及以上城市,试点园区建设主体为省级及以上园区。有关省区发展改革委要根据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实际、本地区城市和园区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等情况,按照分配名额提出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议名单,报本地区人民政府同意后,于2023年11月15日前报国家发展改革委确认。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根据首批试点推进情况,组织开展后续试点建设。   (二)编制实施方案。有关省区发展改革委要指导试点城市和园区按照《碳达峰试点实施方案编制指南》(附件2)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科学编制试点实施方案,明确重点任务、改革举措、重大项目和工作进度安排,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核并按照审核意见进行修改完善,经本地区人民政府同意后,以试点所在省区省级发展改革委或所在城市人民政府名义印发,并抄报国家发展改革委。   (三)开展试点建设。各试点城市人民政府和试点园区管理机构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完善工作机制,明确各方职责,按照实施方案扎实开展建设。有关省区发展改革委要认真履行指导责任,督促试点城市和园区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及时协调解决试点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大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确保工作取得实效。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统筹现有资金渠道,对符合要求的试点建设项目予以支持。鼓励金融机构支持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建设,综合运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金融工具,按市场化方式加大对相关绿色低碳项目的支持力度。   (四)加强总结评估。有关省区发展改革委要组织试点城市和园区定期开展建设情况总结评估,系统梳理试点工作进展成效,深入分析试点建设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将有关情况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将会同有关方面加强对试点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组织行业专家和专业机构提供政策指导和技术帮扶,对试点成效突出的城市和园区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进度滞后、试点效果不彰的试点及所在地区进行督促并责令限期整改。   (五)做好经验推广。试点城市和园区要及时梳理总结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模式、典型案例和成功做法,归纳后形成信息上报。有关省区发展改革委要将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在本地区率先推广,推动转化为地方法规、政策制度、标准规范等。国家发展改革委将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试点经验交流活动,宣传推广绿色低碳发展创新模式和典型经验。   附件: 《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pdf《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ofd .
  • 《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重要成果》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8-16
    • 8月15日上午,2024年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生态文明重要成果发布会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赵辰昕发布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重要成果。发布内容如下: 国家发展改革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取得积极成效。 一、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全面推进 我国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十四五”前三年,扣除原料用能和非化石能源消费量,全国能耗强度累计降低约7.3%。钢铁、电解铝、水泥、炼油、乙烯、合成氨等行业的能效标杆产能占比平均提高约6个百分点。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推动优化建筑用能结构,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超90%,节能建筑占城镇既有建筑面积比例超64%,完成城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超3亿平方米,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约3%。 二、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加快 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全球最大、发展速度全球最快。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16.53亿千瓦,约占我国发电总装机的53.8%,风电光伏发电合计装机达到11.8亿千瓦,已超过煤电装机。可再生能源发电量稳步迈上新台阶,2024年上半年,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1.56万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的35.1%;其中,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达9007亿千瓦时,约占全部发电量的20%,超过了同期第三产业用电量和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我国建成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产业链,光伏组件产量连续16年位居世界首位,为全球提供了70%的光伏组件和60%的风电装备。全球前10家风电整机企业中有6家中国企业,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中有6家中国企业。 三、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效显著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目前已累计退出钢铁落后产能1.5亿吨以上,完成钢铁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1.34亿吨,压减粗钢产量超4000万吨,培育近5100家绿色工厂。今年上半年,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5.8%,集成电路、服务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等智能绿色新产品表现亮眼,产量均保持两位数增长。新能源汽车产销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截至2024年6月底,保有量达到2472万辆,占全球一半以上。2024年上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达35.2%,在主要经济体中位居第一。 四、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取得良好开局 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既利当前又利长远,既稳增长又促转型,既利企业又惠民生,具有全局性战略性意义。今年3月,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对设备更新、以旧换新、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进行全面系统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各地区各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建立政策体系,狠抓工作落实,推动四大行动取得积极成效。设备更新拉动投资增长。今年上半年,全国设备工器具购置投资同比增长17.3%,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4.8%,拉动全部投资增长2.1个百分点。截至今年6月底,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达83.1%、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64.9%。以旧换新持续激发消费活力。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1%,较去年同期增速加快2.1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家具零售额同比增长2.6%,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增长33.1%;截至7月底,全国汽车报废更新补贴申请突破45万份。循环利用体系加快完善。上半年,全国新增3160个智能化社区废旧物资回收设施;汽车报废回收量同比增长27.6%。标准提升促进绿色转型。今明两年拟制修订的294项国家标准已经全部立项,其中设备能效、电动汽车等重点领域55项标准已经发布。 今年7月,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若干措施》,统筹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大幅度扩大支持范围,大幅度优化组织方式,大幅度提升补贴标准。这些措施政策力度大、时效性强,能够进一步推动“两新”工作取得更大成效,为加快绿色低碳转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强调要聚焦建设美丽中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近日,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对全方位、全领域、全地域推进绿色转型作出系统部署。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坚持全面转型、协同转型、创新转型、安全转型,以“双碳”工作为引领,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以钉钉子精神狠抓落实,推动我国绿色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