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产业链相关技术进入出口限制名单 中国政府拟限制磷酸铁锂技术出口》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1-07
  • 锂电产业链相关技术,进入到出口限制名单中。

    1月2日,发布“关于《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下称《目录》)调整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表示,为加强国际技术交流合作创造积极条件,本次《目录》进行调整,拟新增1项技术条目、修改1项技术条目、删除3项技术条目。

    其中,在限制出口部分新增条目“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具体涉及“电池用磷酸铁锂制备技术”、“电池用磷酸锰铁锂制备技术”、“磷酸盐正极原材料制备技术”。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所谓“技术出口”,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向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通过贸易、投资或者经济技术合作的方式转移技术的行为。

    限制出口的技术,将实行许可证管理,未经许可不得出口。

    具体来说,要出口限制出口的技术,应当向外经贸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申请得到批准的,由外经贸主管部门发给技术出口许可意向书。拿到该意向书后才能对外进行实质性谈判,签订技术出口合同。

    在签订技术出口合同后,还需向外经贸主管部门提交技术出口许可意向书、技术出口合同副本等一系列文件,申请技术出口许可证。外经贸主管部门对技术出口合同的真实性进行审查,并对技术出口作出许可或者不许可的决定。最终,技术出口经许可的,由外经贸主管部门颁发技术出口许可证。

    由此可见,此次通过调整《目录》,对国内一系列电池级锂化学品的生产技术的出口设下了层层关卡。

    在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原秘书长刘彦龙看来,此次《目录》的调整并不会对全球锂行业造成太大影响。

    他向界面新闻指出,本次被限制出口的无论是磷酸铁锂制备技术还是磷酸锰铁锂制备技术,均有设定相应的技术指标,主要限制的是下一代高端铁锂制备技术,对于当前大批量生产的磷酸铁锂产品所使用的技术并没有限制。

    根据《目录》调整内容,此次受到出口限制的磷酸铁锂材料需满足在300 MPa下粉体压实密度≥2.58 g/cc,0.1 C可逆容量≥160 mAh/g,首次库伦效率≥97%的条件;磷酸锰铁锂材料则需满足在300 MPa下粉体压实密度≥2.38 g/cc,0.1 C首次库伦效率≥90%,0.1 C可逆容量≥155 mAh/g,0.1 C平均电压≥3.85 V,1 C放电容量保持率≥97%,2 C放电容量保持率≥95%的条件。

    我的钢铁网Mysteel在解读文章中指出,上述参数要求限制了高端铁锂产品,即第四代及以上产品,而普通压实密度的铁锂产品则不受限制。

    公开资料显示,根据粉体压实密度,磷酸铁锂材料可分为五代,第一代2.10—2.30g/cc,已经基本淘汰;第二代2.40—2.50g/cc,是市场上主流产品;第三代2.50—2.60g/cc,为高端铁锂电池的重要材料;第四代为2.60—2.70g/cc;第五代2.70g/cc以上。

    据Mysteel统计,当前布局四代产品的铁锂企业集中在湖南裕能、富临精工(300432.SZ)、德方纳米(300769.SZ)、龙蟠科技、万润新能、安达科技(830809.BJ)等,其中富临精工、湖南裕能形成批量出货,其余大部分企业仍处于产能验证阶段,预计到2025年年底才会有大量产出。

    “国家希望高端技术能够留在国内,率先实现生产,等技术成熟再向国外转移。这可能跟过去一些西方国家向我们国内转移技术的做法是一致的。”刘彦龙说。

    路透社则援引咨询公司Benchmark Mineral Intelligence电池原材料负责人Adam Webb的话称,此次拟议的措施将帮助中国保持在锂电池材料方面的市占率,并确保中国国内电池供应链的锂化学品的生产稳定。

    他还指出:“这可能对希望使用中国技术生产锂化学品的西方锂生产商构成挑战,取决于实施的出口限制程度。”

    业内也对出海建设磷酸铁锂产能的国内企业的处境表示担忧。截至目前,已有湖南裕能(301358.SZ)、龙蟠科技(603906.SH)、万润新能(688275.SH)等企业明确了将在海外布局磷酸铁锂材料产能。

    中国在当前全球锂电产业链中具有绝对性优势,尤其在此次调整涉及到的磷酸铁锂技术方面。

    磷酸铁锂和三元为当前主流的两种锂电池技术路线。相比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和低火灾风险等优势,但其能量密度较低。

    此前,海外市场将三元电池视为主流路线。很多海外头部动力电池生产商并不看好磷酸铁锂技术路线,认为其不适合高档汽车市场,因此它们主要专注于三元电池的生产。

    在中国市场,由于近几年创新技术的发展,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得到提升,性价比优势充分凸显。2021年7月起,国内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场份额超越三元电池,此后一直保持领先。

    由于磷酸铁锂电池在价格竞争力和热安全性方面的优势,当前全球越来越多的主机厂如宝马、奔驰等都开始选择采用磷酸铁锂电池。

    得益于较早的布局,当前磷酸铁锂电池的主要生产商为中国企业。据真锂研究统计,全球70%以上的锂电池在中国生产,其中90%的磷酸铁锂正极材料由中国企业生产。除了磷酸铁锂制备技术外,此次还新增了对提锂技术的出口限制,具体包括“锂辉石提锂生产碳酸锂技术”、“锂辉石提锂生产氢氧化锂技术”、“金属锂(合金)及锂材制备技术”以及“含锂净化液制备技术”。

    Mysteel称,预计2025年碳酸锂价格将在6.5万-9万元/吨之间波动。低价将导致锂云母等高成本碳酸锂供应出现利润倒挂。因盐湖提锂的生产成本较低,因此明年全球新增碳酸锂供给将主要来自中国青海盐湖增量及阿根廷盐湖增量。

    由于阿根廷现有的盐湖提锂技术大多来自中国,因此限制提锂技术出口将对阿根廷盐湖开发进度产生较大影响。

    目前已在海外布局锂矿项目的中国企业包括天齐锂业(002466.SZ)、赣锋锂业(002460.SZ)、雅化集团(002497.SZ)、紫金矿业(601899.SH)等。其中,赣锋锂业、紫金矿业等公司在阿根廷有布局盐湖项目。

    关于此次《目录》调整是否会对企业海外锂矿项目造成影响,有不愿具名的企业向界面新闻表示,目前公开的信息较少,尚无法确定是否会对企业的海外项目造成影响,还需要继续关注后续消息。

  • 原文来源:https://www.cnenergynews.cn/chuneng/2025/01/06/detail_20250106193700.html
相关报告
  • 《我国拟限制磷酸铁锂技术出口》

    • 来源专题:关键矿产与绿色冶金
    • 编译者:欧冬智
    • 发布时间:2025-01-07
    • 中国于1月2日发布了关于调整《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的通知,新增了对锂电产业链相关技术的出口限制,其中包括电池正极材料制备技术。此次调整将实施许可证管理,要求出口企业向外经贸主管部门申请技术出口许可。尽管限制了高端铁锂产品的技术出口,但专家认为这不会对全球锂行业造成重大影响。中国在锂电池材料领域保持领先地位,尤其是在磷酸铁锂技术上,预计未来将继续推动国内技术的成熟和生产。此次调整还包括对提锂技术的限制,可能影响海外项目的开发进度,尤其是阿根廷的盐湖项目。整体来看,此次政策旨在保护国内技术,促进锂电产业链的稳定与发展。
  • 《印尼将限制LNG出口》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3-06-01
    • 印尼将对LNG的出口设置上限,将该商品列入受出口管制的关键原材料清单。彭博社援引一位印尼政府官员的话报道称,潜在限制的目的是确保国内消费的充足供应。 印尼负责海洋主权和能源的副协调部长Jodi Mahardi表示:“我们相信,这项政策将对满足国内能源需求、鼓励国内产业增长和维持现有出口承诺产生积极影响。”然而,他指出,没有计划完全停止LNG的出口。该国海事和投资协调部长Luhut Binsar Pandjaitan表示,出口限制还将降低其国内天然气价格。 根据彭博社援引的航运数据,印度尼西亚是世界第六大LNG出口国,去年出口总量为1500万吨。Pandjaitan告诉媒体,为了影响出口上限,印尼政府可能会禁止延长现有LNG出口合同或签订新合同。 据彭博社报道,印尼每年出口约1000万吨LNG的合同将于2030年到期。继去年全球LNG紧缩导致价格飙升之后,人们再次关注确保国内消费足够的LNG。亚洲尤其感受到了这种情况,那里的贫穷国家买不起LNG货物,随着停电的开始,被迫改用煤炭。 与大多数亚洲国家不同,印度尼西亚有自己的LNG供应,但对LNG的需求仍然强劲,尤其是在价格从去年的高点回落之后。这反过来意味着,出口不断增长的诱惑对印尼LNG生产商来说一定很强,就像在澳大利亚那样威胁着国内供应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