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BC1D4遭受破坏是导致2型糖尿病诊断不足的缘由》

  • 来源专题:重大新药创制—内分泌代谢
  • 编译者: 李永洁2
  • 发布时间:2016-10-26
  • 最近发现TBC1D4中常见的无义突变大大增加了格陵兰因纽特人2型糖尿病的几率,导致专门增加的餐后葡萄糖。我们调查TBC1D4突变对葡萄糖代谢和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因纽特人2型糖尿病诊断的频率和影响。

    结果表明TBC1D4突变存在于27%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因纽特人之中。它与纯合子载体中口服葡萄糖负荷后2小时的高葡萄糖(效应大小+ 3.3mmol / L; P = 2.5×10-6)和胰岛素(效应大小+175pmol / L; P = 0.04)强烈相关。具有前驱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TBC1D4携带者具有增加的未诊断风险,除非与非携带者相比测试餐后葡萄糖值(优势比5.4 [95%CI 2.5-12])。对于糖尿病前期或2型糖尿病的携带者,32%的患者在未经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的情况下保持未诊断。

    TBC1D4的破坏在北美洲因纽特人中是常见的,仅导致餐后葡萄糖的升高。这导致2型糖尿病的诊断不足,除非进行OGTT。在糖尿病因纽特人的护理中的遗传因素的会计提供了在该人群中实施精确医学的机会。

相关报告
  • 《新型测试手段有望尽早对糖尿病进行诊断》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8-30
    • 葡糖耐量试验是检测糖尿病的标准方法,但最近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方法,与葡糖耐量测试相比,这种新方法能够尽早地发现糖尿病患者。 每年全球有340万人因糖尿病而死亡,而未来这一数据还会持续上升,糖尿病常常会通过引起继发性疾病而致人死亡,比如心脏病、中风和肾衰竭等,而且患者的糖尿病得不到治疗的时间越长,其患上述疾病的风险就越高,因此早期发现糖尿病对患者的治疗至关重要。 当机体无法有效调节自身血糖水平时,患者就会发展为糖尿病,血糖通过胰腺中分泌的胰岛素来控制,胰岛素能通过促进机体细胞吸收葡萄糖来降低血糖,同时会将血糖储存起来为机体供能。糖尿病分为1型和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即患者机体会破坏胰腺中制造胰岛素的β细胞,而2型糖尿病是是一种进行性疾病,即机体首先会对胰岛素产生一定的耐受性,最初机体会分泌很多胰岛素来控制血糖水平,随后胰腺功能就会被耗尽,血糖水平就会升高到比较危险的程度。 脂肪能作为新的标志 在2型糖尿病中,患者在糖尿病发生之前,其机体细胞就会对胰岛素的效应产生耐受性;因此研究人员就想知道他们是否能够更早地对糖尿病进行诊断,即当机体对胰岛素产生耐受性但在胰腺功能耗尽以及血糖水平升高之前;研究人员重点研究了机体如何对胰岛素没有应答,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就想到了脂肪,而不是葡萄糖。 如今肥胖被认为是诱发2型糖尿病的主要原因,肥胖诱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患者机体的脂肪组织无法正常工作,健康的脂肪组织会吸收机体所消耗的脂肪并将其储存起来,直到我们需要这些脂肪来补充能量,比如晚上睡觉的时候;当肥胖人群吃饭时,脂肪组织并不会吸收脂肪,相反这些脂肪会流向其它器官,比如肝脏和肌肉中,在这些器官中其就会促进机体对胰岛素产生一定的耐受性。 胰岛素能扮演一种信号分子,吸附到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上,而胰岛素受体能够激活肌肉或肝脏中多种信号分子,来告诉它们该干什么,比如吸收葡萄糖;但是当细胞充满脂肪时,其就会抑制信号发挥作用,实际上当细胞对胰岛素没有反应时其就会促进机体对胰岛素产生一定的耐受性。机体会试图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水平来克服脂肪的影响,从而使得机体细胞吸收更多的葡萄糖。 有力的证据 研究人员对脂肪代谢障碍的人群进行研究发现,错误的脂肪组织会促进机体胰岛素耐受性的产生以及糖尿病的发生,脂肪代谢障碍患者通常会表现为严重的胰岛素耐受性和糖尿病。更重要的是,当处于熟睡状态时,肥胖人群机体的脂肪组织并不擅长释放脂肪,这也就意味着,肥胖人群在睡眠状态下必须消耗大量的葡萄糖来为机体提供能量。 医生用来诊断糖尿病的方法称之为葡萄糖耐量测试,通常是在人们早晨吃东西之前进行,随后给检测者一杯含有葡萄糖的饮料,在接下来的两个小时内采集血样进行血糖的检测。如果检测结果发现机体血糖水平过高,通常就会被判定为糖尿病患者,但研究人员推测,某些肥胖人群也能够通过检测,因为其机体的脂肪组织并不会释放足够的脂肪,而且其机体会在禁食状态下使用葡萄糖,比如他们睡着的时候。 相反,如果给予肥胖人群一顿大餐的话,其机体应该储存在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就会进入到器官中,比如肌肉等器官中,就会导致个体机体出现胰岛素耐受性,同时还会促进其血糖升高。 奶昔测试 为了研究脂肪如何诱发胰岛素耐受性和糖尿病,研究人员利用缺失PPARy2基因的小鼠进行研究,移除该基因后就能够阻碍脂肪组织吸收并且脂肪脂肪,这就能够模拟肥胖人群机体所发生的事件;尽管其机体脂肪并没有正常工作,但研究人员知道,通过进行葡萄糖耐量测试后,缺失PPARy2的小鼠似乎会表现地很健康;于是研究人员就想通过研究观察是否能够通过一顿大餐来检测这些小鼠机体的脂肪缺陷,但问题出现了,即如何让小鼠摄入更多食物? 研究人员利用了一个事实,即小鼠通常会被喂食一种非常乏味的食物,类似于脆饼干;当将小鼠的饮食切换到美味富含脂肪的食物后,研究者就发现,在刚开始的24小时内小鼠的摄食量是正常情况下的两倍;研究者在小鼠摄食前以及摄食后的24小时收集小鼠机体的血液样本来观察是否其机体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水平增加了。 研究者对正常小鼠和缺失PPARy2基因的小鼠进行了过量喂食试验,结果发现,正常小鼠机体的胰岛素水平增加了两倍,而且其血糖水平维持在了正常水平,但缺失PPARy2的小鼠在过量饮食后胰岛素水平增加了10倍,同时机体血糖水平也发生了增加,这就表明,这些小鼠机体的代谢出现了障碍。 更重要的是,研究人员还对年轻小鼠进行了测试(相当于20岁出头、葡萄糖耐量测试正常的人类),结果发现,当脂肪组织缺陷的小鼠到了中年时期,及时其被喂食健康饮食,其机体新陈代谢也会出现问题。研究者指出,通过利用一种含有葡萄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高热量奶昔来替代糖耐量测试中的葡萄糖,或许就能够对代谢性疾病的患者进行测试,下一步研究人员将会通过更为深入的研究来对比葡萄糖耐量测试和奶昔测试在预测未来人类患糖尿病风险上的能力。
  • 《2型糖尿病女性存在潜在的心脏风险》

    • 来源专题:重大慢性病
    • 编译者:李永洁
    • 发布时间:2025-08-18
    • 根据莱斯特大学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患有2型糖尿病的女性患隐性心脏损伤的可能性几乎是男性的两倍。这项研究发表在《心血管磁共振杂志》上,是对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CMD)最详细的调查之一,旨在揭示无心脏病症状人群的性别特异性风险模式。CMD是一种由心脏最小血管的血流受损引起的早期心脏损伤。研究人员利用先进的核磁共振扫描和英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莱斯特生物医学研究中心(BRC)进行的四项研究的数据,发现46%的2型糖尿病女性有CMD的迹象,而男性只有26%。该研究的首席研究员、莱斯特大学国立卫生研究院研究教授格里·麦卡恩说:“我们发现了心脏病的早期预警信号,这些信号无法通过常规检查发现,而女性似乎受到的影响最大。”“这项研究的非凡之处在于,所有参与者都没有症状,这意味着他们没有诊断出心脏问题,没有胸痛,也没有呼吸急促。”然而,扫描结果却告诉我们一个不同的故事。合著者、NIHR临床讲师Gaurav Gulsin补充说:“研究还发现,CMD的驱动因素因性别而异。在女性中,CMD与较高的体重(BMI)联系最为密切。然而,在男性中,高血压是更重要的因素。这表明我们可能需要重新思考我们如何评估心血管风险,并且女性和男性都可以根据性别进行治疗。“这篇论文也标志着英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莱斯特BRC的一个里程碑,展示了心血管、生活方式和糖尿病研究团队跨主题合作的力量,揭示了孤立不可能实现的复杂见解。”这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说明不同专业的团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尽早发现疾病,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这正是BRC成立的目的,”英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莱斯特BRC主任、该出版物的合著者、糖尿病医学教授Melanie Davies CBE说。这些发现对未来的预防策略具有重要意义。女性减肥和男性控制血压等干预措施可以帮助减少早期心脏损伤,早在其发展为心力衰竭之前,心力衰竭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尤为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