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动力电池产业园一期项目在津正式投产》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0-19
  • 2018年10月17日上午,盟固利宝坻动力电池产业园首期投产仪式在天津国安盟固利新能源有限公司隆重举行。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天津国安盟固利新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重德致欢迎辞;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璐,以及当地政府相关领导先后致辞。

    张重德代表盟固利公司所有员工,向支持、关心和参与筹建天津国安盟固利工厂的全体成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感谢,并对长期支持盟固利品牌的各级领导、专家、业界同行、新闻媒体等社会各界朋友表达谢意。他满含深情地说:“2016年,中信国安盟固利从北京昌平踏上了‘北国江南、京畿重镇、人文宝地’的天津宝坻区这块热土,就此开启了一段新的、充满希望的创业旅程。在这里,经过我们的精心筹备和建设,公司新建的年产1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一期年产3GWh项目,今天正式投产,这将是载入中信国安盟固利公司发展史册的重要时刻。”他表示,公司将继续秉承“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坚持创新引领发展,坚持与各方同仁互利互惠,合作共赢。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站在全行业的高度,首先同全体参会嘉宾共同展望了 新能源汽车 产业的美好前景。他表示,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取得的成绩令全球瞩目。而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关键零部件,盟固利天津宝坻新产能的落成投产,必将有利于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他指出,多年来,盟固利在动力电池研发创新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并得到了广泛认可,希望盟固利在当前大好的行业形势下,借助宝坻新建产能平台,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为加快我国传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做出更大的贡献。

    随后,盟固利董事长孙璐在发言中简要回顾了公司创建16年来的光辉历程。2002年,在中信集团前董事长王军的亲切关怀下,中信国安响应国家号召,以超前的战略眼光谋篇布局,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投资成立了中信国安盟固利动力科技有限公司。16年来,公司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现已发展成为国内技术领先的动力电池生产企业。

    孙璐表示,国安盟固利天津电池产业园的投产,标志着盟固利公司的发展又翻开了新的一页,踏上了新的征程!该项目的建成投产,是盟固利公司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公司现代化升级改造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它将有效改善盟固利长期以来产能不足的局面,加快促进公司先进技术的转化应用,为市场提供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助力公司业务不断做优做强。

    天津市宝坻区区委副书记、区长毛劲松对该项目的建成投产表示了热烈的祝贺!他指出,中信国安盟固利天津电池项目的建成,是在国家京津冀一体化战略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在国家新能源产业政策的引领下,天津市与宝坻区政府和中信国安深化合作的典范。他希望盟固利坚持创新驱动、高端发展,为宝坻经济发展和建设“美丽天津”贡献力量!

    伴随着热烈欢腾的鼓乐声,天津国安盟固利电池产业园首期投产剪彩仪式也正式启动,由中信集团总经理助理罗宁等12位嘉宾代表共同登台剪彩,全场炫彩闪耀,掌声雷动,将本次活动推向了高潮。

    新能源汽车业多名专家学者、天津市和宝坻区相关主管部门领导,中信集团和荣盛控股公司相关负责人及盟固利公司合作伙伴等300余名代表出席仪式。

  • 原文来源:http://www.xincailiao.com/news/news_detail.aspx?id=306640
相关报告
  • 《总投资超160亿!又一30GWh动力电池项目开工》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19
    • 1月17日,韩国动力电池龙头SKI于盐城经开区举行动力电池项目开工仪式。 此次开工的30GWh动力电池项目,是SKI在盐城投资的二期项目,总投资25.3亿美元,计划2022年12月份主体竣工,明年1月份设备进场,投产后年可新增销售200亿元。 盐城基地也成为目前SK集团全球布局中最大的基地,是其在华独资且最大的电池项目,也是近年来盐城市最大的利用外资项目。 1.联合亿纬锂能,推进在华布局 截至目前,SKI在国内常州、盐城、惠州已建设、运行三家电池工厂,年产能分别达7GWh、10GWh、10GWh。其中,常州工厂与北汽共同打造,而盐城、惠州工厂则是与亿纬锂能合资投建。 2020年10月底,SKI动力电池盐城基地项目一期建成。项目一期规划产能27GWh,规划用地605亩,主要进行锂离子软包动力电池的生产和销售。 2021年10月底,SKI动力电池二期项目正式签约,同时,也将计划投资额由原来的18亿美元追加到25.3亿美元。SKI盐城基地的动力电池,主要目标是聚焦服务东风悦达起亚汽车。随着该电池工厂的建成,SKI与悦达起亚汽车的合作关系将更加紧密。 SKI加快推进其在中国的产能建设,不仅满足全球出口需求,也试图进一步打开国内软包电池市场。 此前,SKI一位负责人曾表示:“公司在中国的几家工厂拥有最大规模的生产能力,将利用中国生产据点加强对当地市场的争夺。” 除了联手亿纬锂能布局电池产能之外,SKI位于常州市的正极材料工厂将于今年起正式投产,年产量为5万吨,该工厂由SKI、亿纬锂能、贝特瑞三家公司合资成立,分别持股25%、24%和51%。 今年7月,还有消息称,SKI已经与小鹏签订了合约,将为其提供80%镍含量的高镍电池,这意味着其进入了中国电动汽车电池供应链。 2.稳居全球前五 从全球范围来看,动力电池企业均在加速拼产能、补缺口,头部企业更是斥巨资于全球完善布局。 与LG 新能源达成和解后,SKI 迅速开启了扩产,逐步在全球扩张。根据SKI的最新规划,预计 2023 年将达到 85GWh,2025 年达到 220GWh,2030 年将超过 500GWh。2025 年 220GWh 较此前宣布的 125GWh 目标提升了 76%。 除了中国市场,其还在欧洲匈牙利、美国两地分别设电池工厂,加速推进产能建设。 其中在匈牙利的第二工厂计划2022Q1投运,规划产能 10GWh,未来有望拓展至16GWh;第三工厂预计2024年开始投运,规划产能30GWh。 美国地区预计位于乔治亚州的第一工厂(9.8 GWh)将于 2022 年 Q1 投 运,第二工厂(11.7 GWh)将于 2023 年 Q1 投运。 此外,SKI 与福特汽车宣布合资成立 BlueOvalSK 电池生产工厂,BlueOvalSK 建成后将成为美国最大规模的电池工厂,预计产能可达到 129GWh,相较于此前两家公司公告的合作年产能60GWh,实现了大幅增长。 疯狂的产能目标对应的是巨额电池订单。SKI 与福特、大众、戴姆勒和现代起亚等保持合作并获得新增订单。SKI表示,目前其电池订单积压量为1TWh,为此正计划将其电池产能从每年40GWh扩大到2025年的200GWh、2030年的500GWh以上。 在业绩方面,SKI第三季度实现销售123,005亿韩元,营业利润为6,185亿韩元。 SKI表示电池销量的增长主要得益于中国盐城和惠州工厂的产能。两家工厂于2021年上半年开始正式量产,并且产能还在不断提升。SKI预计在2022年,电池年销售额将达到6万亿韩元左右,再创新高。 体现在竞争力方面,根据目前全球装机量数据显示,1-11月,SKI动力电池装机量达14.6GWh,市占率为5.6%,同比增长120%。得益于现代IONIQ 5、起亚尼罗EV、EV6等车型销量的增长,SKI实现了高增长。 对比目前日韩主要电池企业来看,SKI已是扩产较为激进、上升最为迅速的一家,且后劲十足。 从产能端来看,LG 新能源2025 年规划430GWh产能,三星 SDI 与松下扩产相对保守,均未超过100GWh。客户端,LG 新能源客户群体较广,三星 SDI 与松下客户较少。 在技术端,此前,SKI已公开表明加速研发磷酸铁锂电池。除了磷酸铁锂电池之外,SKI还计划开发固态电池产品,预计可以在2025年推出市场。起点锂电大数据判断,鉴于此,SKI将成为日韩系电池企业除LG新能源外在全球电池市场角逐的重要一极,值得后续持续关注。
  • 《320Ah船舶专用电芯发布!楚能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园投产》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3-08-30
    • 320Ah船舶专用电芯发布!楚能新能源锂电池产业园投产 . 2023-08-28 16:40  来源: 楚能新能源 8月28日,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项目一期投产活动暨320Ah船舶专用电芯发布会在宜昌市夷陵区隆重举行,宜昌市委书记熊征宇代表宜昌市委、市政府宣布项目一期正式投产,楚能新能源董事长代德明介绍项目情况,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泽江主持活动,宜昌市夷陵区委书记肖鹏飞致辞。 投产活动暨发布会上,由楚能新能源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船舶专用“320Ah”电芯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通过对产品正负极、电解液、陶瓷隔膜等材料、结构的优化,进一步 提高了电芯的隔热能力 ,确保了长期循环过程中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产品使用寿命可超20年 。搭载“320Ah”电芯的系统集成后, 整体构件减少10%,有效帮助客户降低使用成本 。经过性能的全面提升,该产品具有性能更优、能量更足、安全更好、续航更长等特点, 为“电化长江”的全面实施提供强有力的产品支撑 。 楚能新能源(宜昌)锂电池产业园项目 总投资600亿元,规划产能150GWh ,提供就业岗位20000余个。项目分四期建设,今天投产的项目一期,规划设计产能40GWh,设有长523米、宽123米的智能化、现代化超级电芯工厂四个,布局了22条全自动生产线,可生产包括电芯、PACK模组、大型储能集装箱等在内的20多款产品,动力产品涵盖 乘用车、商用车、船舶、重卡 等领域,储能产品涵盖 用户侧、工商业、电网侧、电源侧 等多种应用场景。一期投产达效后预计实现年工业产值280亿元,税收16亿元。 湖北楚能瞄准新能源赛道,布局宜昌市夷陵区、武汉江夏区、孝感临空区三大生产基地。面对新能源赛道,楚能不断推进材料创新、结构创新、制造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做到“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形成技术领先、大规模、高效率的优势,具备全产业链覆盖能力,助力宜昌加快建设“电化长江”典范城市、打造世界级宜昌贡献“楚能”力量。 近年来,宜昌市坚持“工业强市、产业立市”,深入实施“双碳引领、枢纽赋能、强产兴城”战略,聚焦“3+2”主导产业布局,着力构建“12520”产业体系,奋力推动城市和产业集中高质量发展。 宜昌市领导王国斌、王均成、张立新、叶杨、李向东、杨卫华及李军、黄光学、彭华及市直各部门主要领导、各县市区主要领导,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黄锋、执行副总裁卜相楠等公司高管团队及楚能新能源相关客户代表,金融机构、设备及材料供应商代表,中央、省市主要媒体代表及公司员工等一千余人出席了此次投产暨发布会活动。 楚能新能源动力电池储能电池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展开全文 打开北极星学社APP,阅读体验更佳 2 收藏 投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