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东巨变,影响几何?》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2-23
  • 悬而未决的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即将逐渐明朗。乌克兰没有底牌和退路,但俄罗斯阻止北约东扩的决心已经摆在了明处。

    相持不下的乌克兰僵局,俄罗斯终于出牌了。滚烫的皮球又被踢到了乌克兰脚下,14年克里米亚独立以来,悬而未决的乌东地区正走向巨变。

    据环球网、央视等报道,北京时间今天凌晨,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并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美国、英国和法国要求联合国安理会立即就乌克兰局势召开会议。美国总统拜登对俄罗斯的举动表示谴责,美国已宣布首批对俄制裁措施。

    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通过电视直播发表讲话:乌克兰将保留进行独自和集体防卫的权利。还呼吁紧急召开“诺曼底模式”四国峰会和欧安组织特别会议,以讨论俄罗斯承认独立一事。

    悬而未决的乌东走向巨变

    1991年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后,便一直在西方和俄罗斯的角力中摇摆,成为北约和俄罗斯相互牵制的一个棋子。同时乌克兰国内东西分化也日趋严重。

    2014年“乌克兰危机” 爆发。克里米亚通过公投宣布独立随后加入俄罗斯联邦。这在乌克兰引起了连锁反应。

    乌东的顿涅茨克州和卢甘斯克州也举行独立的全民公投。随后以高票通过宣布成立独立“主权国家”。

    不过,在2015年2月俄罗斯、乌克兰、法国、德国在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举行“诺曼底四方”停火会谈中,约定乌东地区(顿涅茨克、卢甘斯克)实施高度自治, 这便使得乌东问题悬而未决,也为至今为止的乌克兰冲突留下后患。

    而今天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则意味着悬而未决的“国家”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或将步入克里米亚后尘。

    顿涅茨克面积约2.6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4.4%。顿涅茨克市人口数量约102.47万,在乌克兰排名第四。经济上,顿涅茨克的煤炭、精制钢、焦炭、生铁、钢铁产量,占到乌克兰全国产量的一半以上。所以顿涅茨克虽然只是个小地方,但对乌克兰的工业生产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卢甘斯克也是仅次于顿涅茨克重要的工业城市,人口数量约45万,除了煤炭、钢铁、机械制造等,还盛产小麦、蔬菜和乳肉畜等农产品。

    之前世界银行曾评估,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地区占乌克兰GDP的16%。乌东区的正式独立,也就意味着乌克兰“面包”和“燃料”丧失。

    当然,作为乌克兰冲突的主战场,乌东区迄今为止每天都在发生战事。当地民众主要是靠俄罗斯提供的各种补给,甚至医疗养老金都全部由俄方发放。

    滚烫的皮球踢到了乌克兰脚下

    当晚,美国总统拜登签署行政令,对俄罗斯承认“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的决定进行反制。

    行政令包括的制裁措施有,任何美方人员不得在所谓的“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进行投资活动,任何来自该地区的商品和服务不得进口到美国,来自美国的商品和服务也不得出口到该地区等。

    这个制裁可以说相当精准了,与美国在乌克兰冲突中的煽风点火、置身事外的态度可以说是极为吻合。

    然而,乌东区的巨变也预示着乌克兰冲突已走到战事升级一触即发的边缘。滚烫的皮球又被踢到了乌克兰脚下。

    要被砍掉一双手的乌克兰肯定咽不下这口气。要么它像2014年一样,一边小打一边呼吁西方和国际社会的联合制裁和调停。或者它也可以派军队阻止独立,从而发起战争,那么届时普京支援乌东便在签署的互助条约之内,战况或将升级为全面爆发。

    当然,从华尔街前期的分析文章来看,全面战争的可能性仍然不大,欧美并不想真的参与其中。所以乌克兰没有底牌和退路。

    但俄罗斯阻止北约东扩的决心已经摆在了明处,俄罗斯面对最大的问题就是经济制裁。但从昨夜的签署令来看,俄罗斯已经做好了准备。

    俄罗斯总统普京近日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没有新的制裁措施能够阻止俄罗斯做自己要做的事,俄罗斯有着多年应对各类制裁的经验,俄罗斯已经对制裁”免疫“了。

    总部位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协会称,若俄乌冲突升级,西方对俄罗斯有三种“核弹级”制裁选项:一是限制俄能源出口,包括停止“北溪2号”天然气项目运营;二是禁止俄银行获得美元融资及将俄罗斯与SWIFT系统断开;三是禁止向俄罗斯出口高科技产品。当然这些制裁作用都不是单向的,俄罗斯与西方经济将会共同付出成本。

    同时,维也纳国际经济研究所报告称,自2014年应对制裁以来,俄罗斯应对制裁能力有所增强。外债维持低水平、财政预算保持盈余、黄金外汇储备充足,以及保守的货币政策、灵活的汇率机制、金融去美元化政策和关键行业进口替代政策,使俄能够比之前更好的掌握国内经济的波动。

    危机升级对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

    对比以往冲突经验,俄乌危机对国际资本市场的影响应以情绪冲击为主,且持续时间较短,不改变市场原有的趋势。2008年格鲁吉亚战争和2014年克里米亚冲突来看,除俄罗斯本国资本市场显著回落以外,美中股市在短暂下行冲击之后均逐步回调。

    对大宗商品而言,2008年俄罗斯-格鲁吉亚战争期间,原油价格整体处于下行状态。方正证券曾认为有几个原因,1)美元持续走高(2)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承认金融市场动荡,悲观预期使得大量投资资金离场。

    2014年克里米亚冲突期间石油价格从1月的92 美元/桶冲高到14年中107 美元/桶。而天然气价格却出现了大幅的下滑,主要是乌克兰并不是俄罗斯天然气到欧洲的唯一中转站;冬季减少了欧洲对天然气的需求;欧洲本土的天然气库存水平较高。

    但目前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主要是天然气和石油短缺的情况相对比较明显,而且供给决定短期价格的基础上,北溪2号管线问题和冲突可能引发市场对石油供应的担忧,可能成为短期推高大宗商品,尤其是原油创出新高的动力。

    另外,冲突升级对金价的提升也相对有限。地缘政治紧张会导致短期避险情绪高昂,黄金价格上升。2008年期间为避免长期通胀,美国采用强势美元政策,黄金价格下跌。2014年克里米亚冲突期间金价同样未改下跌趋势。从当前来看,黄金将仍然维持和通胀以及美债实际收益率的关系。因为如果从避险需求出发,如果乌克兰最终还是要咽下这口气,维持局部战争形势将弱化避险预期。但如果真的升级全面战争,恐怕俄罗斯需要的时间也不会太久。

  • 原文来源:http://www.nengyuanjie.net/article/53874.html
相关报告
  • 《美国进入“能源新时代”影响几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6-19
    • 在今年的剑桥能源周上,佩里再次强调指出,正是由于美国拥有涵盖传统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等多种形式的丰富能源资源,所以美国进入“能源新时代”。他进而话锋一转指出,“要依靠创新,而非遵循繁重的《巴黎协定》来通往零碳世界……美国通过发展CCS技术、小型核电技术等技术创新,完全可以实现电力系统的近零碳排放……” 从佩里的两次讲话中,可以感觉他就像是美国能源行业不遗余力的“宣传员”,一方面是竭力宣扬美国的“先进”能源管理理念,另一方面是为美国能源产品“代言”,尽可能为美国能源行业争取最大利益。但在笔者看来,佩里两次讲话中大部分讲述的是事实,也有一部分的溢美之词和自我吹嘘之处。 例如,他两次讲话都谈到美国为碳减排做出历史性贡献,但他却刻意回避了2018年美国碳排放反弹的事实(增幅约3.4%,一个重要原因是天然气消费增长)。 还比如,他提及美国有能力引领各种电力生产实现“零排放”,但2017年美国电力领域的碳排放仍高达17.44亿吨,这其中绝大部分来自美国化石能源发电。 由于目前CCS技术仍处在试点阶段、尚未大规模推广,如何在满足化石能源消费增长的同时实现碳减排,我们只看到佩里部长许了一个美好的愿景,但没有看到清晰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能源新时代”本质上仍是油气主导的时代? 在我看来,佩里部长的“新现实主义”用来形容美国的能源转型进程也是恰如其分的。与德国弃核、弃煤、全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的转型模式不同,美国能源转型主要方向是向清洁能源转型,清洁能源包括化石能源的清洁化利用、利用核能、发展可再生能源等,尤其是天然气作为“过渡能源”占据重要地位。 简而言之,美国能源转型的特点是:稳油、增气、减煤、稳核、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数据显示,2000-2017年间,美国天然气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的比重从26%增加到28.7%;石油消费基本保持平稳态势,份额从38.2%略降至37%;核能份额从7.8%增加到8.6%;可再生能源份额从0.76%快速增长至8.4%,增加接近8个百分点。煤炭份额则从24.6%下降到14.3%,同比降低接近10个百分点,成为最大“输家”。 从近期美国能源信息署发布的数据看,2018年美国能源消费正继续朝着上述趋势大踏步迈进。该国全年消费能源数量创下历史新高,其中,消费石油2050万桶/日,较2017年增长50万桶/日,创下自2007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消费天然气831亿立方英尺/日,特别是燃气发电用气同比增长15%。煤炭消费则连续五年下滑,2018年仅为6.88亿短吨。可再生能源达到11.5千万亿英热单位这一创纪录的高位。 从能源供应侧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美国正在进入油气生产的“全盛时代”。尽管该国可再生能源依然保持迅猛发展态势(2018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7420亿千瓦时,较2008年接近翻倍),但由于可再生能源在该国消费占比不足10%,总体份额较小,表现更为抢眼的无疑是美国油气产量的迅猛增长。 随着近年来油价逐步回暖,2018年美国油气行业继续高歌猛进,呈现“烈火烹油”之势:原油产量创下1096万桶/日的历史新高,较2017年增长160万桶/日,增速高达17%,超越1970年代最高水平,美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EIA预计其2019年和2020年产量将分别达到1230万桶/日和1300万桶/日。 天然气生产同样创下历史新高,2018年美国天然气产量平均为1013亿立方英尺/日,比2017年增长11%。根据有些机构预计,到2025年美国将贡献全球新增油气产量的1/2。 笔者认为,正是由于美国进入油气开发的全盛时代,大量廉价的油气资源供应,使得美国从跨越能源“不可能三角”的视角来看,也交上了一份较为靓丽的成绩单。 原油对外依存度方面,正如佩里部长所说,“能源独立对美国来说已经不是一个响亮的口号,而是一个已经实现的事实。” 美国原油进口量从2005年的1010万桶/日下降至2018年的770万桶/日,去年原油出口增至200万桶/日。2018年美国石油贸易规模量达到1750万桶/日,油品净进口降至230万桶/日,这是自1967年以来的最低值,根据EIA的预测,美国未来30年内都将是石油产品的“净出口国”,这无疑是一项伟大的成就。 能源产品价格方面,美国天然气价格目前稳定在2-3美元/百万英热单位左右(明显低于欧洲NBP价格和亚太LNG现货价格)。美国汽柴油价格也长期位于发达国家较低水平,2018年美国夏季普通汽油平均售价为2.76美元/加仑(仅相当于人民币5元/升);电力价格在12-14美分/千瓦时之间(折合人民币0.7-0.8元/千瓦时)。美国能源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已经从2008年的接近10%下降至2017年的6%左右。 从碳减排的角度看,美国碳排放量已经重回1990年水平,相较2005年下降了14%(同期电力部门碳排放下降28%)。尤其是2017年美国的碳减排表现更是“一枝独秀”,同比下降了4200万吨,在所有国家中降幅最大。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电力行业燃料结构的变化,燃气发电及可再生能源电力取代煤电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美国进入“能源新时代”的喜与忧 作为全球头号强国,美国进入“能源新时代”势必将对全球政经格局演变、能源生产消费格局走势以及气候变化进程带来深远影响,也将给石油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美国进入“能源新时代”带来的一个积极正面的因素是,美国大量石油和天然气产能进入国际市场,将冲击传统以欧佩克为主导的石油市场格局,进一步增加市场流动化,提升石油市场的市场化程度,给全球客户提供更多元化的能源产品选择。对亚太地区的许多油气进口国来说,总体上看这是利好消息,很多油气企业也将获得美页岩油气的投资机会。 从全球环境治理角度看,中短期内,天然气在美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上升,以及新能源快速发展,将为美国国内碳减排做出贡献。 大量美国天然气产品输入其它国家(EIA预测到2050年美国天然气出口或将达到280亿立方英尺/日),也将为全球其它地区的碳排放和环境治理做出贡献。 但美国进入“能源新时代”也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体现在地缘政治方面,未来全球石油供给侧或将突出表现为美国、俄罗斯和沙特三个“千万桶俱乐部”之间不稳定的“三角博弈”,美国如何处理与欧佩克的关系(近期美国对欧佩克的反垄断立法闹得沸沸扬扬)、如何处理与俄罗斯的关系(佩里今年讲话中谈及正在成立跨大西洋能源联盟与俄罗斯竞争),中东和俄罗斯是否会联手对应美国?这些问题目前尚无答案,但美国进入“能源新时代”无疑将意味着全球地缘政治博弈进入新时代。 美国页岩油产量的大幅增加,也将为全球石油市场注入结构性变化,导致传统石油行业预测供应、测算投资需求的模式受到根本性颠覆。 未来国际石油市场走势将更加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和预测难度将进一步增加。正如《石油情报周刊》所预测的,当前油市正在进入“永久性失稳状态”,这将给亚洲很多进口国和石油企业生产经营带来新的挑战和风险。 从中长期看,美国进入“能源新时代”也可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带来不利影响。在“后巴黎协定时代”,欧洲国家加速从“油气时代”向“可再生能源时代”转型,但美国由于国内拥有大量廉价油气资源,从目前看该国将长期处于“油气时代”。 根据EIA新近发布的《能源展望报告2019》,到2050年美国石油和天然气仍将是主体能源并贡献绝大部分碳排放,届时美国碳排放预计仅比目前降低约4%(欧洲一些国家碳排放预计将下降80%以上),这对全球碳减排进程来说似乎不是一个好消息。
  • 《研究不同几何参数的细胞对通道内气流的影响。》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3-22
    • 本文通过实验研究了在蜂窝状表面的蜂窝状表面的气体流动结构,其大小和深度均为六边形。测量是使用PIV系统的开发流在一个平面通道的横截面21×150毫米和1000毫米的长度。流动是可视化的,流速和湍流分量是用平滑的通道和蜂窝表面的存在来测量的。结果表明,在蜂巢附近形成了具有高速度和湍流脉动的边界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