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斯大学在二维二氧化钼薄片中发现压电效应》

  • 来源专题:后摩尔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0-05-19
  • (来自纳米科学重点领域监测信息门户)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培养的二维二氧化钼薄片中发现了压电效应的证据。

    他们的研究表明,这种令人惊讶的电特性是由于电子被困在整个材料的缺陷中,而这些缺陷的厚度还不到10纳米。他们将这些电荷描述为驻极体,它们出现在一些绝缘材料中,并产生内部和外部电场。

    压电同样是材料的一种特性,它通过在材料表面产生电压来响应应力,或者通过施加电场产生机械应变。它有许多实际的和科学的用途,从把摆动的吉他弦转换成电信号到扫描显微镜,就像那些用来发现新东西的显微镜。

    莱斯大学布朗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微米级的薄片具有与传统二维压电材料(如二硫化钼)相同的压电响应。这份由水稻材料科学家普利克尔·阿贾扬及其合作者撰写的报告发表在《先进材料》杂志上。

    问题的关键似乎在于二氧化钼晶格的缺陷。当被拉紧时,被困在这些缺陷中的电子偶极子似乎与其他压电材料一样排列在一起,形成一个电场,导致观察到的效应。

    “在我们的研究中,超薄的二维晶体继续显示出惊喜,”Ajayan说。“缺陷工程是设计此类材料性能的关键,但通常具有挑战性且难以控制。”

    “二氧化钼不会表现出任何压电性,”Rice博士后研究员Anand Puthirath补充道,他也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但因为我们在使材料尽可能薄,限制效应就出现了。”

    他说,这种效应出现在化学气相沉积生成的二氧化钼薄片中。停止生长过程在不同的点给研究人员一些控制缺陷的密度,如果不是他们的分布。该研究的第一作者、米铝艾米阿普特补充说,研究人员的单化学、基于前驱体的气相沉积技术“有助于在多种基质上生长的氧化钼的重现性和清洁性。”

    研究人员发现,在室温下,压电效应在重要的时间尺度上是稳定的。二氧化钼薄片在高达100摄氏度(212华氏度)的温度下保持稳定。但在250℃(482华氏度)下退火三天,缺陷消除,压电效应停止。

    Puthirath说这种材料有很多潜在的应用。“它可以用作能量收割机,因为如果你过滤这种材料,它会以电的形式给你能量,”他说。“如果给它施加电压,就会引起机械膨胀或压缩。如果你想在纳米尺度上移动什么东西,你可以简单地施加电压,它就会膨胀,以你想要的方式移动那个粒子。”

    这篇论文的共同作者是莱斯大学校友桑迪亚·苏萨拉(Sandhya Susarla),她现在是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的博士后学者;研究生Kosar Mozaffari和Farnaz Safi Samghabadi,研究助理教授Long Chang和Dmitri Litvinov,休斯顿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教授;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Jordan Hachtel和Juan Carlos Idrobo;俄亥俄州Wright-Patterson空军基地空军研究实验室的David Moore和Nicholas Glavin说。阿普特现在在亚利桑那州钱德勒的英特尔公司工作。

    阿加扬和普拉迪普·夏尔马是休斯敦大学机械工程系系主任、安德森医学博士讲座教授。阿加扬是赖斯材料科学和纳米工程系的系主任,也是本杰明·m·安德森和玛丽·格林伍德·安德森的工程学教授和化学教授。

    空军科学研究办公室和能源部科学办公室支持了这项研究。显微研究是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纳米材料科学中心进行的。

    原文链接:https://www.azonano.com/news.aspx?newsID=37282

  • 原文来源:http://portal.nstl.gov.cn/STMonitor/home/bianyi_recordshow.htm?controlType=openhome&link=las&id=87403
相关报告
  • 《在实验室培养的二维二氧化钼中发现的压电特性》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20-05-13
    • 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实验室培养的二维二氧化钼薄片中发现了压电效应的证据。 他们的研究表明,这种令人惊讶的电特性是由于电子被困在整个材料的缺陷中,而这些缺陷的厚度还不到10纳米。他们将这些电荷描述为驻极体,它们出现在一些绝缘材料中,并产生内部和外部电场。 压电同样是材料的一种特性,它通过在材料表面产生电压来响应应力,或者通过施加电场产生机械应变。它有许多实际的和科学的用途,从把摆动的吉他弦转换成电信号到扫描显微镜,就像那些用来发现新东西的显微镜。 莱斯大学布朗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微米级的薄片具有与传统二维压电材料(如二硫化钼)相同的压电响应。这份由水稻材料科学家普利克尔·阿贾扬及其合作者撰写的报告发表在《先进材料》杂志上。 问题的关键似乎在于二氧化钼晶格的缺陷。当被拉紧时,被困在这些缺陷中的电子偶极子似乎与其他压电材料一样排列在一起,形成一个电场,导致观察到的效应。 “在我们的研究中,超薄的二维晶体继续显示出惊喜,”Ajayan说。“缺陷工程是设计此类材料性能的关键,但通常具有挑战性且难以控制。” “二氧化钼不会表现出任何压电性,”Rice博士后研究员Anand Puthirath补充道,他也是这篇论文的通讯作者之一。“但因为我们在使材料尽可能薄,限制效应就出现了。” 他说,这种效应出现在化学气相沉积生成的二氧化钼薄片中。停止生长过程在不同的点给研究人员一些控制缺陷的密度,如果不是他们的分布。该研究的第一作者、米铝艾米阿普特补充说,研究人员的单化学、基于前驱体的气相沉积技术“有助于在多种基质上生长的氧化钼的重现性和清洁性。” 研究人员发现,在室温下,压电效应在重要的时间尺度上是稳定的。二氧化钼薄片在高达100摄氏度(212华氏度)的温度下保持稳定。但在250℃(482华氏度)下退火三天,缺陷消除,压电效应停止。 Puthirath说这种材料有很多潜在的应用。“它可以用作能量收割机,因为如果你过滤这种材料,它会以电的形式给你能量,”他说。“如果给它施加电压,就会引起机械膨胀或压缩。如果你想在纳米尺度上移动什么东西,你可以简单地施加电压,它就会膨胀,以你想要的方式移动那个粒子。” 这篇论文的共同作者是莱斯大学校友桑迪亚·苏萨拉(Sandhya Susarla),她现在是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的博士后学者;研究生Kosar Mozaffari和Farnaz Safi Samghabadi,研究助理教授Long Chang和Dmitri Litvinov,休斯顿大学电子和计算机工程教授;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Jordan Hachtel和Juan Carlos Idrobo;俄亥俄州Wright-Patterson空军基地空军研究实验室的David Moore和Nicholas Glavin说。阿普特现在在亚利桑那州钱德勒的英特尔公司工作。 阿加扬和普拉迪普·夏尔马是休斯敦大学机械工程系系主任、安德森医学博士讲座教授。阿加扬是赖斯材料科学和纳米工程系的系主任,也是本杰明·m·安德森和玛丽·格林伍德·安德森的工程学教授和化学教授。 空军科学研究办公室和能源部科学办公室支持了这项研究。显微研究是在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的纳米材料科学中心进行的。
  • 《莱斯大学意外发现二维碲》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10-30
    • 在科学的道路上经常会发生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情,Amey Apte在莱斯大学实验材料时并不是在寻找二维碲,但它的的确确出现了。 他说:“就像我想找一便士,但是却找到一块钱。” Apte和他的同事通过在高温下熔化元素的粉末,并将原子吹到表面上,这样就将稀有金属碲制成了厚度不到纳米的薄膜。他说,我们最终得到的材料就是碲烯,这也为下一代近红外太阳能电池和其他光电子应用带来了新的方向。在《二维材料》“2D Materials”(“超薄碲中的多型性”)中他们描述了这项发现。 在莱斯大学,形成三层碲烯的碲原子晶格中的波纹显示出几种具有不同电子和光学性质的多晶型,这基于不同原子排列的层叠方式(图像来源:AjayaAn研究小组) “一开始,我在试图生长过渡金属硫化物和钨碲化物,但由于钨具有高熔点,这个过程因此非常困难,”Apte说,他是材料科学家Pulickel Ajayan的毕业生,也是文章的共同第一作者。“但我观察到一些其他的薄膜,这引起了我的兴趣。” 其他的薄膜原来是纯碲的超薄晶体。进一步的实验导致研究人员以两种形式创造出这种新材料:一种是覆盖一厘米平方表面的大而稳定的薄膜,一种是覆盖不到一纳米厚度的三原子层薄膜。 Ajayan说:“过渡金属二卤化物是当今的热门产品,但它们都是复合2D材料。”“我们的这种材料是单一元素,并且显示出与化合物一样丰富的结构和多样性,所以从理论和实验的角度来看,2D碲是有趣的。单元素硫原子层的原子薄将是有前景的,但目前还没有得到太多的研究。” 在莱斯大学制备材料的显微模拟图像上覆盖了三层碲烯,显示了在一片材料中波纹如何迫使原子形成三种不同构型的精确性。虽然相互关联,但这些多型具有不同的电子和光学性质。(图像来源:AjayaAn研究小组) 莱斯大学斯强大的电子显微镜拍摄的图像显示,原子层已经按照理论预测那样精确地排列,就像石墨烯一样的六角形薄片。在650摄氏度(1202华氏度)的熔化炉中熔化碲粉末制成碲烯,也似乎以微妙地改变了每一层原子之间的关系,感觉出现轻微地弯曲。 Apte说:“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了不同的多晶型,这意味着材料的晶体结构保持不变,但原子排列方式可能因层叠方式不同而不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三种多晶型与理论上预测的结构相匹配,并具有完全不同的晶格排列,使每一相具有不同的性质。 “平面内的各向异性也意味着光吸收、透射或电导的特性在两个主要方向上将会有所不同,”莱斯研究生和合作作者Elizabeth Bianco说。例如,碲化物可以显示比二硫化钼高三个数量级的导电性,在光电子学上很有用。 室温下,我们在真空下通过脉冲激光沉积也制备了较厚的碲薄膜,这种脉冲激光沉积使原子从本体中爆 炸,并使得它们在氧化镁表面上形成稳定的薄膜。 碲具有拓扑性质,对于自旋电子学和磁电子学具有潜在的益处。“碲原子比碳重得多,”Apte说。“他们将表现出的现象称为自旋轨道耦合,较轻的元素这种效应是非常弱的,这就带来更多的外来的物理拓扑相以及量子效应。” 美国俄亥俄州代顿市赖特-帕特森空军基地空军研究实验室的材料科学家Ajit Roy说:“碲与其他2D材料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独特的晶体结构和高熔点。”“这使我们能够扩大光电子、热电器件和其他薄膜器件的性能范围。” 共同作者Priya Vashishta,洛杉矶南加州大学材料学教授,我们的研究表明实验和理论可以相互补充,这是材料创新的基石,这项研究由能源科学系能源基础科学部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