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dslink》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李越
  • 发布时间:2005-03-02
  • AIDSLINK was founded early in 1991, with the main aim of supporting destitute individuals facing the progression of HIV/AIDS. It has consistently been active in awareness and education projects. Currently our focus is support through, training and education, financial grants, food parcels, clothing, legal support, hospice placements and referrals, counselling and especially support groups and self empowerment skills building workshops through our projects
  • 原文来源:http://www.aidslink.org.za/
相关报告
  • 《125台16MW!浙江某海上风电项目启动招标》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5-07
    • 4月30日,浙江海风某项目风力发电机组及附属设备(含塔筒)预采购资格预审采购公告发布。 根据公告,本次拟采购一批海上风电机组,最终采购量以采购人实际需求为准。本次采购范围包括全部风电机组及附属设备(含塔筒、5年整机维护)和相应备品备件、专用工具技术资料以及有关的技术服务等,共设4个标段。 标段1:单机容量16MW级海上风电机组,单个标段≦32台。 标段2、3、4:单机容量16MW级海上风电机组,单个标段≦31台。 公告指出,申请人须以统一的风机机型及同时参加4个标段的报价。每个标段最终容量根据竞谈文件确定。 公告明确,本次资格预审不接受联合体资格预审申请。
  • 《绿色化工园区适用技术巡展 | 化工园区碳污融合监测和协同管控技术》

    • 来源专题:绿色化工
    • 编译者:武春亮
    • 发布时间:2025-05-07
    • 2024年5月,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化工园区工作委员会启动了“绿色化工园区适用技术”的申报工作,共有57项技术报名,经过材料初审共有30项技术进入专家审核阶段。2025年3月,经过专家综合评议,最终选取综合评分前20项技术入选“2024-2025年(第四批)绿色化工园区适用技术”。 我们将定期更新,为大家介绍这20项绿色化工园区适用技术,以期助力推进全国绿色化工园区建设工作。 化工园区碳污融合监测和协同管控技术 ——江苏汇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PART 0 1 技术介绍 化工园区碳污融合监测和协同减控技术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对化工园区内各类污染物排放和碳排放的实时、精准监测,并通过数字化平台进行数据整合、分析与管理,为园区提供全面、科学的减污降碳协同解决方案,助力化工园区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智能监测仪表能快速、准确地采集现场数据,数字化平台则对海量数据进行高效处理,为园区管理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该项技术紧扣减污降碳目标,依循 “一云、一图、一中心、三服务”的总体架构精心构建。它深度融合环境管理、监测、执法,污染治理以及智慧安监等多元业务板块,成功达成对碳排放的全方位统筹管控。该技术的广泛运用让化工园区具备敏锐感知城市环境关键监测指标变化的能力,基于精准数据支撑,智慧抉择重点区域减污降碳主攻方向,高效应对重大环境挑战,为化工园区乃至整个城市的环境保护事业注入磅礴动力,铺就可持续发展的坚实道路。 江苏汇环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环境监测、智慧环保软件平台及相关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控、决策分析和智慧管理等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 PART 0 2 技术特点 化工园区碳污融合监测和协同减控技术含碳污融合监测仪表、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数字化平台两部分。 碳污融合监测仪表:一是多参数实时监测,可同步监测园区内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污染物,及二氧化碳、甲烷等碳排放参数,全方位掌控园区污染与碳排放情况;二是高精度传感技术,运用先进传感手段,保障监测数据精准可靠,误差极小,为后续工作筑牢数据根基。 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数字化平台:一方面实现区域环境空气温室气体浓度实时显示,动态采集重点排放源温室气体排放水平,精准核算分析区域碳排放数据,且能多维度展示历史数据,分领域、时段、要素汇总分析变化趋势;另一方面,借助物联网实现数据快速传输整合,打破信息孤岛,构建园区环境数据资源库,还能智能预警,与园区自动化系统联动,以可视化交互呈现信息,推动企业共享合作,助力减污降碳落地。 该技术具多重创新性:健全而高效的减污降碳技术框架:经过大量实际项目的应用和验证,该技术在多个化工园区成功部署并稳定运行,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技术成熟可靠。 碳排放按行业开展数据管理和应用:构建化工行业企业碳排放核算模型,涉及燃料燃烧排放,过程排放,购入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输出的电力、热力产生的排放等。通过企业内的直接测量、能量或物料平衡等方法得到排放因子和相关参数值。 广泛适用性:无论是大型综合化工园区,还是小型专业化工园区,都可根据自身规模、产业特点和管理需求,灵活配置智能监测仪表和数字化平台,实现个性化的减污降碳协同管控。 PART 0 3 技术适用性 申报技术的自主程度约占90%,具备兼容性强、适配性等优点,平台在鲲鹏系列国产化处理器和UOS、Loongnix等国产化操作系统平台上通过相互兼容性测试,运行稳定可靠,满足用户应用需求,可广泛应用各类场景。相关软件已经与华为鲲鹏、飞腾完成并通过相互兼容性测试认证。申报技术建立了完善的安全防护体系,包括网络安全防护、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措施,可有效防止外部攻击和数据泄露,保障平台的稳定运行。采用坚固、耐腐蚀的外壳,具备良好的防水、防尘、防爆性能,能适应化工园区复杂恶劣的环境,防止因外力破坏或环境因素导致设备损坏,影响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连续性。制定了完善的定期维护和升级计划,对硬件设备进行定期校准和检修,对软件系统进行功能更新和漏洞修复,以保证平台始终处于最佳运行状态,不断提升平台的稳定性和性能。 申报技术所依赖的传感器技术发展已较为成熟。能够实现对各类污染物的快速、准确检测,可满足化工园区复杂环境下的长期稳定监测需求。物联网通信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通信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高,能够确保监测数据的实时、准确传输,保障平台的正常运行。在数据处理方面,平台采用的数据清洗、融合、分析和挖掘技术都是当前大数据领域广泛应用且成熟的技术。能够有效处理和分析海量的监测数据,为决策提供可靠支持。在应用方面,业务遍及上海、天津、江苏、安徽、河南、贵州、四川、辽宁等全国多个省市区,为当地监管部门开展环境监管和治理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指导和辅助决策。 PART 0 4 应用效果 精准污染管控与碳排放削减成效显著。智能监测仪表搭配高精度传感器,如同给园区污染物及碳排放精准 “画像”。以南通经开区为例,应用该系统后误差缩至 ±5% 以内,实时锁定多家生产工艺落后的 VOCs 重点排放源,督促其升级改造。园区站点 VOCs 浓度随之下降 26%,涉化工废气扰民举报投诉锐减 90%,还成功创建全省首个 “无异味园区”,尽显精准治理优势。 高效预警与应急响应实现升级。以往化工园区察觉突发污染或碳排放量骤增常滞后数小时,如今平台智能预警系统大显身手。其构建三级预警处置机制,区局主要、分管及业务处室负责人各司其职牵头推进。工作分工明确,环境质量预警由街道、社区(网格)负责,污染源预警归区生态环境执法局处置,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审核。配置报警策略后,网格责任人能迅速知晓警情并反应,处置结果落实三级审核,达成 “监测 - 预警 - 处置 - 改进” 闭环管理。 环境监管效能大幅提升。智能监测仪表广布园区关键节点,从原材料运输到生产各工序,再到产品储存与园区边界,昼夜不停精准捕捉二氧化碳、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等排放动态,全方位、全时段无死角监控,让环境违法违规行为无处遁形。 深度促进节能减排。借助智能仪表的海量高精度数据与平台专业模型,剖析企业能耗与污染特征,为其定制节能减排方案。从能源输入优化配比、换节能设备,到生产流程改进条件、加装净化装置,助力企业降能耗、减污染,协同增效。 推动绿色发展。可视化交互界面让园区管理透明,吸引环保企业入驻,企业借此共享信息、合作创新,联合研发碳捕集技术,降成本、提园区碳减排水平,树标杆、增竞争力,吸引更多绿色产业,保障园区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