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加工芯片中制备的超细颗粒和粗粒al - 7si0.3 mg合金棒材的显微结构和拉伸力学性能。》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 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5-25
  • 超细颗粒(UFG)和粗粒(CG) al - 7si0.3 mg (wt%)合金棒材是由纳米晶al - 7si0.3镁合金粉末和粗粒al - 7sil - 3mg合金颗粒的热挤压制备而成。纳米晶粉末和颗粒都是由加工铝- 7si0.3镁合金(被广泛称为A356铸造合金)加工而成的,这种合金是由这种合金(如汽车车轮)的铸造零件加工而成的。样本棒也T6热处理条件535?°C / 1?h-water淬火- 165??8°C / h。的as-extruded UFG杆表现出屈服强度(y)298?MPa,极限抗拉强度(ut)345年?MPa和断裂伸长(δf)的5.9%,223改为223?MPa,?T6热处理后分别MPa和10.2%。相比之下,as-extruded CG杆展出101 y?MPa,UTS 187?MPa,δf 16.6%,203改为203?MPa,?MPa和热处理后的10.8%。UFG Al - si - 0.3 - 7 -镁合金示例展示一个截然不同的沉淀行为从CG Al - si - 0.3 - 7 -镁合金试样T6热处理过程中,形成的细platelet-shaped pre-β“沉淀在半岛{ 001 }飞机前样品相比之下形成的针状β”沉淀在Al < 001 >方向后者样本。降水行为的变化导致了较弱的沉淀硬化效应。该研究表明,在不牺牲拉伸延性的前提下,用热处理的UFG al - 7si0.3 mg合金可获得显著较高的抗拉强度,而不是CG -7 -0.3 mg。

    ——文章发布于2018年6月27日

相关报告
  • 《冷或低温轧制和退火制备的AISI 304奥氏体不锈钢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4-08
    • 一个AISI 304奥氏体不锈钢(ASS)与各种超细或细晶结构是由冷或低温轧制和退火。基于统计数据和物理冶金技术,研究了超细颗粒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更多的体积分数的α′马氏体可以通过cryogenic-rolling与冷轧类似轧制应变下,相比,ε-martensite媒介转变成α′马氏体在cryogenic-rolling最后。大体积分数的畸形的屁股α′马氏体与窄分布有利于获得更精细的结构类似的退火后晶粒大小的过程。循环退火是一种可行的方法,可以完全实现逆变换,同时抑制低温或低温轧制过程中的结构粗化。低温轧制和循环退火提高了屈服强度,比溶液处理状态高约2.7倍。拉伸强度没有明显变化,而均匀应变明显减小,晶粒尺寸减小。奥氏体的机械稳定性与超细粒或细粒驴的平均晶粒尺寸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然而,它们的机械稳定性要小于溶液处理状态。 ——文章发布于2018年5月2日
  • 《后均质热处理工艺对激光助剂的微观结构演化性能和拉伸力学性能的影响。》

    • 来源专题:纳米科技
    • 编译者:郭文姣
    • 发布时间:2018-03-20
    • 采用激光添加剂制造工艺(LAM)制备超高强度AerMet100钢板,随后进行热处理。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仪和通用机械试验机对钢的微观结构和拉伸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下热处理能显著改变合金碳化物的特性,减少奥氏体的含量,并能迅速地形成林-梅100钢的细等轴-奥氏体晶粒。与优良的短棒状的Nb-rich MC carbides和as-沉积试样的M3C碳化物相比,在回火试样中合金碳化物具有较大的变化,其中包括优良的球状Nb-rich MC碳化物,优良的rod-like M2C碳化物,大粒径的球形M6C carbides和Cr-rich M23C6 carbides。而与martix马氏体相结合的精细的rod-like M2C碳化物是分散分布和相干性,从而形成强的相干应变强化。在适当的后均质热处理工艺后,LAM AerMet100钢的拉伸力学性能得到了全面的改善,这与锻钢的力学性能相当。与沉积试样的低延性相比,回火试样的高延性主要与M2C碳化物的弥散析出所达到的极强的应变增强能力有关。随着均质化的增加,回火试样的延性进一步提高,主要归结为大尺寸合金碳化物的数量和尺寸的降低(特别是钼-rich M6C碳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