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最高10000美元!一年一度的国际智慧农业创意大赛来了》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 江浩
  • 发布时间:2025-05-23
  • 点击上方蓝字 轻松关注我们 为进一步推动我国智慧农业领域的发展,加强行业内学术交流与合作,经研究,中国农学会智慧农业分会 2025 智慧农业产学研生态会议暨国际智慧农业创意大赛拟于 2025 年 8 月在云南省昆明市举办。会议面向在校学生及智慧农业领域单位或个人征集智慧农业创新创意项目,遴选兼具卓越创新性、实践可行性与广泛推广价值的智慧农业方案。下面主要介绍国际智慧农业创意大赛: 一、大赛题目 本次大赛采用开放题目设置,内容不限,征集面向全球的智慧农业创新创意项目。参赛项目需着眼于世界各地多样化的农业现状与乡村社区面临的关键挑战,提交兼具卓越创新性、实践可行性与广泛推广价值的智慧农业方案。其根本目标在于显著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业从业者的生计福祉,并为我国乃至全球可持续的乡村发展计划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与可行的项目支持。 二、赛事流程 三、参赛对象及要求 本届大赛特设以下两个平行赛道,参赛者报名时需根据团队情况选择一个赛道参赛: (一) 学生赛道 (Student Track) / 创新启航组 1.参赛对象: 全球范围内(含中国港澳台地区)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的在校学生(包括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 2.团队要求: 必须以团队形式参赛,每支团队成员人数不超过5人,指导教师1至2名;团队中必须至少包含1名本科生;鼓励参赛者发挥各自专业优势,进行跨院系、跨专业、跨学校的合作组队。 3.作品要求与评审侧重: 参赛作品应聚焦智慧农业领域的前沿问题或实际需求,展现创新性思维、技术潜力及解决方案的完整性。 评审将重点关注项目的原创性、技术先进性、方案可行性、团队学习与协作能力以及未来发展潜力。 (二) 公开赛道 (Open Track) / 产业实践组 1.参赛对象: 全球智慧农业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独立开发者以及其他有志于智慧农业创新与实践的个人或团队。(备注:以在校学生为主要组成部分的团队应选择学生赛道。) 2.团队要求: 鼓励以团队形式参赛,每支团队成员人数不超过5人;鼓励团队成员构成多元化,可包含技术研发、市场推广、行业专家等角色;团队中可以包含在校学生,但不作强制要求;若包含学生,对学生的具体构成(如是否必须有本科生)不作硬性限制。 3.作品要求与评审侧重: 参赛作品应为具有较高技术成熟度、明确市场应用前景或已在实际中产生效益的智慧农业解决方案、产品、技术或服务。 评审将重点关注项目的技术领先性、商业模式创新性、市场应用价值、已取得的实际成效、团队执行能力以及对产业发展的带动潜力。 四、奖励设置 (一) 学生赛道 (Student Track) / 创新启航组 特等奖: 1名,颁发荣誉证书并奖励10000美元(税前,下同) 一等奖: 1名,颁发荣誉证书并奖励1000美元 二等奖: 1名,颁发荣誉证书并奖励500美元 三等奖: 6名,颁发荣誉证书 (二) 公开赛道 (Open Track) / 产业实践组 荣誉认证: 对评选出的优秀项目(例如“年度优秀智慧农业解决方案”、“最具投资价值项目”、“最佳技术创新项目”等,具体奖项类别及数量将根据参赛情况设定)颁发中国农学会智慧农业分会荣誉证书。 成果展示: 获奖项目将有机会在“2025智慧农业产学研生态峰会”上进行公开展示或路演。 对接机会: 组委会将积极推荐优秀项目与投资机构、产业园区、合作伙伴对接,并有机会获得媒体宣传报道,提升项目和团队的行业影响力。 基地示范: 优质项目(特别是企业获奖项目)可获得在华中农业大学智慧农场基地进行示范应用和展示的机会,以支持智慧农业相关专业的教学与科研活动,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奖金:本赛道不设现金奖励。 五、参赛作品基本要求 1.参赛者必须在官方规定的大赛报名时间内完成报名。 2.参赛作品(形式可包括但不限于解决方案PPT、WORD文档、演示视频、代码、模型等)内容必须合法合规、积极健康,不含任何不良信息,并避免过度商业宣传。 3.参赛作品一经提交,大赛组委会即拥有对作品进行公示、汇编、出版、宣传及推广的权利。 4.参赛作品应遵循开源共享原则,获奖作品将在相关指定网页或平台进行展示。 5.若参赛作品中参考或引用了他人作品、代码、模型、文档等内容或第三方数据,必须在作品说明文档中明确注明来源。任何涉及抄袭、剽窃等学术不端行为或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其全部责任由参赛者自行承担。一经查实,大赛组委会有权立即取消其参赛资格、所获奖项,并要求其归还已获得的获奖证书、奖金或奖品。 六、作品提交规范 参赛团队在提交作品时,需一并提供填写完整的《参赛团队人员信息登记表》、详细的参赛作品说明文档、用于展示创意解决方案的演示PPT以及其他必要的支撑材料。 请将所有提交内容统一存放于一个压缩文件夹内,该压缩文件命名格式为:“参赛团队名称-作品名称”。压缩文件请以电子邮件附件形式发送至大赛官方指定邮箱:smartagri@mail.hzau.edu.cn,邮件标题格式应为:“国际智慧农业创意大赛2025-参赛团队名称-作品名称”。 大赛组委会成员名单 主席: 严建兵 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 李永和 教授 云南农业大学 执行委员: 李 林 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 平建峰 教授 浙江大学 李建宾 教授 云南农业大学 Prasanna Boddupalli 研究员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 陆春贵 教授 Anglia Ruskin University 季永然 研究员 Wageningen University & Research 董大明 研究员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杨 宁 教授 江苏大学 孙成明 教授 扬州大学 杨 峰 教授 四川农业大学 徐 乐 教授 东北农业大学 潘鹤立 教授 福建农林大学 张 泽 教授 石河子大学 饶 元 教授 安徽农业大学 李慧慧 教授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高 坚 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 熊 航 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 黄 远 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 陈 琳 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 宋 鹏 副教授 华中农业大学 陈天恩 院长 农芯智慧农业研究 《参赛团队人员信息登记表》等附件 获取途径:本公众号后台回复“452” 农业科技侠交流群 入群可添加小编微信(扫描下方二维码,备注:来意-姓名-单位,若二维码添加失败,请公众号后台私信留言“入群”) 投稿、宣传推广、开白等请在本公众号后台回复“1”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转自农业科技侠数字与智慧农业微信公众号 编辑:刘刚 来源:i智慧农业 声明:本文旨在前沿分享,若有编辑等问题,敬请后台留言
  • 原文来源: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kxNDUyNjQ3OQ==&mid=2247496564&idx=2&sn=5e0b6c0971037321e6a016ba28642fff&scene=0#wechat_redirect
相关报告
  • 《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2024—2028年)》

    • 来源专题:农机装备
    • 编译者:袁雪
    • 发布时间:2025-04-14
    • 点击上方蓝字 轻松关注我们 全国智慧农业行动计划 (2024—2028年)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智慧农业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部关于大力发展智慧农业的指导意见》落地落实,加快智慧农业技术装备推广应用,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基本思路。聚焦智慧农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瞄准农业农村生产管理面临的难点问题,组织实施智慧农业3大行动,通过政策拉动、典型带动、技术驱动、服务推动,形成一批可感可及的工作成果,加快推动智慧农业全面发展,有力支撑农业现代化建设。   工作布局。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上,加快打造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和基础模型算法等公共服务产品;在产业布局上,着力推动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培育一批智慧农场、智慧牧场、智慧渔场,推进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在示范带动上,支持浙江先行先试,探索推广“伏羲农场”等未来应用场景。  行动目标。按照“一年打基础、三年见成效、五年上台阶”的工作安排,分阶段推进。2024年,全面启动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智慧农业重点领域应用拓展、智慧农业示范带动3大行动8项重点任务。到2026年底,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初步形成,探索一批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智能化解决方案和智慧农(牧、渔)场技术模式,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0%以上。到2028年底,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大幅提升,信息技术助力粮油作物和重要农产品节本增产增效的作用全面显现,先行先试地区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基本实现,全域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的机制路径基本成熟,农业生产信息化率达到32%以上。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智慧农业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   1.打造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完善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架构设计,统筹谋划存量资源和增量项目,加快推进算力、存储、安全、网络条件提升和灾备体系建设,构建统一的数据资源池和数据采集、汇聚治理、分析决策等系统,打造农业农村数据管理服务中枢。制定完善农业农村数据分类分级规范、数据资源目录和共享制度,应用“全农码”对农业资源、主体、产品数据统一赋码,深入推进数据资源汇聚治理和共享交换。升级优化“农事直通”移动端窗口,丰富和拓展为农服务数字化应用。构建农业农村大数据协同创新体系,制定促进数据平台上下协同的标准规范,推广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基座等软件工具。2025年,相关数据管理制度、标准规范基本建立,到2028年底,功能完备、上下协同、务实管用的国家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基本建成。   2.共建农业农村用地“一张图”。统筹用好农业农村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等现有条件,开发满足农业农村管理应用需求的农业农村数字底图,完善地图制作、发布、服务等功能,为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提供基础能力支撑。央地合作、部门协作推动各类涉农数据上图入库,建设耕地、永久基本农田、高标准农田、承包地、宅基地、耕地种植用途、养殖坑塘用地等专题图层,为每块地建立数字档案。鼓励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和各类主体依托用地“一张图”,开发耕地种植用途管控、防灾减灾、生产托管、农机精准作业等各类应用。   3.开发智慧农业基础模型。建设农业基础模型与算法开放平台,建立农业智能模型算法软件开源社区,为各类农业模型开发提供高效敏捷的开发工具和基础模型库。开发推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作物生长、动物行为和体征识别、生产管理决策、设施环境多因素联动调控等基础模型算法,以及智能育种、饲料配方、农场管理等通用软件工具或SaaS软件服务,为各类智慧农业应用提供技术底座。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农业农村科研、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重点领域应用。到2026年底,农业基础模型与算法开放平台和基础模型库基本建成,到2028年底,开发推广基础模型算法和通用软件工具或SaaS软件服务20个以上。 (二)实施智慧农业重点领域应用拓展行动   4.赋能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组织国家智慧农业创新中心、优势科研单位和科技领军企业,聚焦全国重点区域重点品种,集成推广一批大面积单产提升的数字化种植技术方案。鼓励地方因地制宜推进水肥一体化智慧管控设施、信息化监管设备等数字农田建设,探索完善建设标准,优化国家、省、市、县四级耕地质量监测网络。加快推进农机装备的数字化升级,引导配备北斗辅助驾驶等系统设备终端,提高精准作业水平。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整区域推进田间气象、作物长势、土壤墒情、病虫害等监测预警网络建设,形成覆盖全域的一体化监测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拓展智慧农业服务,为小农户等经营主体提供贯穿全生产周期的农事指导、市场信息、防灾减灾等各类信息服务。力争到2028年底,主要粮油作物的数字化种植技术方案基本成熟。   5.培育一批智慧农(牧、渔)场。指导各地根据种养殖品种和生产条件的实际需求,集成应用适宜的信息技术装备,因地制宜建设多样化的智慧农(牧、渔)场。智慧农场,重点应用环境监测调控、水肥药精准管理、智能植保、无人巡检运输、智能农机等技术装备。智慧牧场,重点应用个体体征监测管理、环境精准调控、自动巡检消杀、疾病智能诊断、精准配方饲喂、自动采集清污、废弃物无害化处理等技术装备。智慧渔场,重点应用环境和水质监测、自动增氧、智能巡检、智能投饲、个体行为观测、鱼病智能诊断、分级计数等技术装备。实施农(牧、渔)场智慧赋能计划,汇聚各级农业农村部门、市场主体等多方资源力量,为有意愿有条件的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主体,提供智慧农业通用软件工具、信息技术培训、农技在线服务、市场信息等服务。   6.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数字化改造。鼓励各地打造一批产业链数字化改造标杆,充分发挥行业组织、“链主”企业、龙头企业等作用,带动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数字化改造,提高全产业链协作协同效率。深入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国家级农产品产地市场智慧化升级改造,加强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信息化建设,打造面向市场、数据驱动、高效协同的智能供应链,推动产销顺畅衔接、优质优价。建设一批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分析应用中心,加强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信息监测,引导产业有序发展。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智慧监管,建设国家综合监管平台,指导有条件的生产主体建立信息化质量安全管控系统,推广应用电子承诺达标合格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开展追溯保品牌试点。 (三)实施智慧农业示范带动行动   7.推进智慧农业先行先试。支持浙江建设智慧农业引领区,综合应用技术创新、人才引进、财税支持、金融服务等政策措施,探索设立智慧农业专项资金,推动形成部省联动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的机制路径。支持智慧农业公共服务产品优先在浙江落地应用,推动“浙农码”与“全农码”有机衔接,率先实现部省数据互联互通和业务协作协同。持续推动浙江“乡村大脑”迭代升级,建设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农业产业大脑”,开发推广“浙农”系列应用,建设一批不同技术模式的智慧农(牧、渔)场。到2028年底,浙江农业产业大脑基本建成,培育1000家以上数字农业工厂、100家未来农场,形成一批标准规范,研发推广一批成熟适用的智慧农业软硬件产品。   8.探索智慧农业未来方向。支持科研院校持续推进智慧农业技术模式迭代创新,加强智慧农业前沿技术研发与系统集成,引领智慧农业未来发展方向。支持中国科学院持续探索总结“伏羲农场”模式。持续优化土壤养分反演、作物模拟预测、气象精准分析等模型,开展耕地网格化、数字化管理,推动农业生产过程的数字化仿真、推演,形成最优种植方案。持续推进智能农机创新,在规模化应用场景下实现精准整地、精准播种、变量施药、变量施肥、变量灌溉、收获减损、运输减损、仓存减损、秸秆合理利用等精准作业。培育一批智慧农业领域科技领军企业,集聚创新资源,加快推进智慧农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 三、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建立智慧农业工作推进机制,成立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制定年度任务清单,扎实有序推进各项任务落地实施。各省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制定具体举措,明确主体责任,强化政策配套和工作力量保障,确保任务目标如期实现。加强行动计划监测调度,对重点任务重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调度和分析总结,及时发现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完善智慧农业专家咨询委员会,研究智慧农业发展趋势、重大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二)加大政策扶持。用好高标准农田建设、智慧农业建设、设施农业建设、农业产业融合发展、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等已有项目和政策,形成支持智慧农业发展的政策合力。统筹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重大信息平台升级改造、重大科技项目等资金渠道,支持智慧农业能力条件建设,加快关键技术研发创新。加强对智慧农业公共服务应用的宣传培训。鼓励各地探索智慧农业专项补贴等新政策,健全技术、服务、金融等多样化政策支持体系。  (三)加强总结交流。及时总结工作进展和成效,推广典型经验和模式,编发智慧农业优秀案例集。建立智慧农业主推技术目录和信息发布制度,遴选发布智慧农业新技术新装备,促进技术供给与需求的有效衔接。召开智慧农业建设现场推进会,推动各地互学互鉴,以点带面整体提升。用好农业农村部官网、新媒体、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等线上线下平台,充分展示智慧农业行动计划建设成果。加强智慧农业领域技术、人才、标准、经验等方面国际交流合作。 农业科技侠交流群 入群可添加小编微信(如下方二维码,备注:姓名-单位) 投稿、宣传推广、开白等请在本公众号后台回复“1” 转载请注明来源:本文转自农业科技侠数字与智慧农业微信公众号 编辑:苏清婉 来源:农业农村部官网 声明:本文旨在前沿分享,若有编辑等问题,敬请后台留言
  • 《国际油价创逾一年最高 OPEC+宣布4月维持产量不变》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1-03-06
    • 据路透中文网报道,国际油价周四上涨逾4%,触及一年多来最高,此前OPEC(石油输出国)及其盟友同意在4月维持产量基本不变,理由是从新冠肺炎疫情中恢复的需求仍然脆弱。 布兰特原油期货上涨2.67美元,或4.2%,结算价报每桶66.74美元,盘中一度升至2020年1月以来最高至67.75美元。 美国原油期货收盘上涨2.55美元,涨幅4.2%,至63.83美元,此前曾攀升至2020年1月以来最高64.86美元。 报道援引道明证券大宗商品策略主管Bart Melek表示:“OPEC让我们大吃一惊,该组织向市场传递的信息是,他们相当愿意看到油价过热,最终大幅削减去年因疫情而造成的库存积压。” OPEC“领头羊”沙特表示,将延长自愿减产100万桶/日的计划,并在未来几个月决定何时逐步取消减产。 今年4月,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分别获准增产13万桶/日和2万桶/日。 另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消息,某代表团的消息人士透露,OPEC与非OPEC产油国经协商同意4月份俄罗斯将原油日产量增加11.5万桶、哈萨克斯坦将日产量增加1.8万桶,减产协议的其他缔约方产量保持不变。 据这名消息人士说,OPEC+今天讨论并“已经商定”该方案。 此外,OPEC+发布公告,欧佩克部长级联合减产监督委员会(JMMC)会议将在3月31日举行,欧佩克和非OPEC+部长级会议将于4月1日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