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渡河梯级电站智慧运行 增强水资源综合利用 》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2-01-31
  • 1月21日,2021年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揭晓,国家能源集团大渡河公司科技创新成果《复杂环境下流域梯级水电站智慧运行关键技术与应用》,获得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该获奖项目针对流域梯级电站在调度运行中面临的预报精度提升困难、防洪兴利矛盾突出、水位控制难度大、人工控制强度高等难题,以流域梯级水电站智慧运行为总体目标,从气象水文预报、多目标调度决策、水电实时协同控制等方面开展创新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通过项目成果应用,有效地提升了大渡河流域梯级电站防洪减灾、优化调度和洪水资源化利用水平。

    项目成果支撑了电力行业首项智慧水电厂和梯级水电厂智慧调度技术标准,开启了梯级水电站调度运行智慧化转型,带动了水电站调度管理模式的革新,在双碳背景下对于推动我国水电行业高质量转型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据悉,水力发电科学技术奖由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主办,旨在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中国水力发电行业科技进步。2021年度共授奖项目53项,其中一等奖10项,可直接推荐参评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

  • 原文来源:https://www.china5e.com/news/news-1129497-1.html
相关报告
  • 《大渡河流域首次梯级电站联合生态调度试验完成》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7-18
    • 为期7天的大渡河瀑布沟、深溪沟、枕头坝一级和沙坪二级4座水电站首次联合生态调度试验圆满完成,为促进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充分发挥梯级水库生态功能贡献力量。 2025年是大渡河干流梯级水库纳入生态调度范围的第一年,本次试验是本年度继猴子岩电站通过“基荷发电”方式开展促进产粘沉性卵鱼类自然繁殖的生态调度试验后,首次通过四库联调“造峰”方式营造一定的涨水、退水过程,刺激流域中游产漂流性卵鱼类产卵,其鱼卵可随河水自然漂浮发育。大渡河公司高度重视,提前谋划,以党支部攻坚竞赛行动为载体,组建“大渡河上的生态尖兵”专班,联合水行政主管部门、科研单位、四川电网、水电站各方,统筹防洪、发电、生态等需求,认真分析水温及水文情势,研判生态调度时机并优化试验控制参数。 7月1日至5日,大渡河上中游出现明显降雨涨水过程,大渡河公司牢牢把握试验窗口期,紧盯实时洪水演进过程,统筹产漂流性卵鱼类繁殖调度与下游防洪需求,滚动水库优化调度策略,在调减瀑布沟水库出流为岷江流域拦洪错峰的同时,为本次生态调度试验创造适宜的起涨流量条件。从7月5日起,“瀑—深—枕—沙”四库连续4日增加出库流量,日均涨幅366立方米每秒,后逐步减少出库流量,日均降幅375立方米每秒,为枕头坝一级和沙坪二级水电站坝下江段金沙鳅、长薄鳅等产漂流性卵鱼类的繁殖创造适宜的水文、水力条件,有力保障本次生态调度试验顺利实施。 初步监测结果表明,调度期间下游监测断面出现较为明显的鱼类产卵响应,生态调度效果良好,本年度生态调度目标圆满完成。大渡河公司及时总结经验,积极加强对监测成果的研判,持续优化梯级电站生态调度试验工作,全力守护长江流域生态安全。
  • 《大渡河流域两座大型梯级水电站相继实现浇筑至顶》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11-20
    • 11月18日晚,大渡河沙坪一级水电站厂坝工程发电厂房机组进水口闸墩全部浇筑到顶,上个月,同一流域的枕头坝二级水电站也实现发电厂房机组进水口闸墩建筑至顶,创下国内同一流域连续两座大型水电站同步开发、同步建设新纪录,并为明年两座水电站同步实现首台机组投产发电奠定坚实基础。 中国能建葛洲坝一公司沙坪一级厂坝项目总工程师李家富表示,接下来,工程建设转入发电副厂房、中控楼浇筑到顶施工阶段。 据悉,水电站发电厂房机组进水口闸墩在施工过程中面临高空、临边、起重吊装、上下交叉作业等诸多施工技术困难,且在前期基础开挖至设计建基面高程后,出现巨大冲蚀坑,直接影响直线工期近2个月,为何还能顺利实现到顶节点目标? “重点在优化人、材、机资源配置上下功夫。”李家富表示,自去年9月实现二期工程机组段首仓混凝土开仓以来,施工单位就不断加强现场资源投入,高峰期现场有近900人轮班不间断施工,累计投入工程机械近200台套。发电厂房1—6号机组多点位作业面全面铺开,最终历时约1年2个月圆满完成发电厂房主体结构全部浇筑到顶节点目标。 枕头坝二级水电站、沙坪一级水电站位于乐山市金口河区境内,属大渡河干流调整规划的第22、23级电站,是我省“十四五”重点建设项目和乐山市“挂图作战”重大项目。按计划,2025年两座水电站同步实现首台机组投产发电,2026年实现机组全部投产。两座电站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超过31亿度,全部接入四川电网,每年可节约标煤超100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超20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