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首个50兆瓦级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示范工程落地顺德》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5-09-11
  • 近日,由顺德院负责的广东省新型储能创新中心顺德实证基地项目,正式获得广东电网公司接入系统批复。这标志着国内首个50兆瓦级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示范工程取得关键性进展,即将接入顺德电网运行。该项目是继成功承接并推进北控广通(佛山)高明208MW/416MWh独立储能项目后,顺德院在电网侧储能领域的又一里程碑式成果。

    创新融合,打造储能技术实证高地

    项目选址佛山市顺德区勒流街道,将建设一座200MW/305MWh的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其核心创新点在于首创性融合了150MW/300MWh的锂电储能系统和50MW/5MWh的超级电容储能系统。

    优势互补:该混合储能方案充分利用锂电系统的大规模、长时储能能力与超级电容的毫秒级快速响应、超高功率及超长循环寿命特性,实现优势互补。

    功能强大:这种组合将显著提升电网的调峰填谷、电压调节能力,并提供强大的瞬时功率支撑,有效应对电网波动和冲击,提升系统稳定性与电能质量。

    示范意义重大,引领产业发展

    该项目不仅被列为国家能源局试点示范项目,同时也是广东省第五批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依托工程,其示范意义非凡:

    1.国内首创:是国内首个达到50兆瓦级的超级电容混合储能示范工程。

    2.实证核心:核心目标在于对“锂电+超容”这一前沿混合储能技术路线进行系统性实证研究,验证其技术可行性、经济性和大规模应用的潜力。

    3.数据标杆:项目建成运行后,将为我国储能产业的技术选型、标准制定和规模化发展提供极具价值的实证数据和可复制的示范经验。

    专业支撑,加速技术转化

    自承接项目以来,顺德院充分发挥技术专长,通过深入的多轮调研和详实的论证分析,紧密结合顺德地区负荷典型特性及新能源出力特性,高质量完成了接入电网分析。此次接入系统方案的顺利获批,为项目下一阶段的设备选型、工程实施及按计划并网调试奠定了坚实基础。

    该项目的快速推进,极大地缩短了新型储能技术从实验室研发走向工程化应用和市场化的周期,为新型储能技术的大规模安全、高效并网应用探索出一条可验证的示范路径。

    展望未来:践行战略,勇立潮头

    未来,顺德院将继续立足区域实践,积极服务国家“双碳”战略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在新型储能等前沿业务领域,持续发扬“敢为人先,敢饮头啖汤”的开拓精神,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为佛山乃至广东省的能源结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贡献关键力量。

  • 原文来源:https://chuneng.in-en.com/html/chunengy-47913.shtml
相关报告
  • 《国内首个百兆瓦级电池储能示范工程在河南建成投运》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9-01-03
    • 12月29日,从国网河南省电力公司获悉,12月28日15时38分,随着开封兰考电池储能电站顺利并网,标志着河南电网100兆瓦电池储能示范工程继首批洛阳黄龙、信阳龙山两座电池储能电站6月底成功并网后,第二批14座储能电站全部建成投运,这16座储能电站计划2019年开始投入商业化运行。这是我国建成投运的首个电网侧分布式百兆瓦级电池储能工程,标志着河南省在电网侧分布式储能电站标准化、规模化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2018年,省电力公司与平高集团合作,选择郑州、洛阳、信阳等9个地市的16座变电站,采用“分布式布置、模块化设计、单元化接入、集中式调控”的技术方案,建设规模为100.8兆瓦/125.8兆瓦时,共计84个电池集装箱。 河南电网处于华中电网与华北电网、西北电网互联枢纽位置,随着近年来的迅速发展,目前电网峰谷差约占最高负荷的40%,新能源发展迅速,电网安全运行、调峰手段和投资建设都面临巨大挑战,迫切需要创新技术手段进行解决。河南电网100兆瓦电池储能示范工程可以毫秒级的响应时间,为我省特高压交直流故障提供快速功率支援,同时也丰富了电网调峰调频、大气污染防治手段,提高能源利用综合效益。 河南电网100兆瓦电池储能示范工程建设并网,使省电力公司在抢占电网侧储能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创新制高点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将对电力系统发输配用的格局和能源互联网建设产生深远影响。下一步,该公司还将加强示范工程运行数据积累,优化调控策略,深化储能技术灵活性和功能应用多样性研究,提高储能系统可靠运行水平,全力打造成电网侧分布式百兆瓦级储能示范应用创新技术平台。
  • 《南网首个电网侧兆瓦级商用储能电站并网送电》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18-11-28
    • 11月20日,由深圳供电局组织、南方和顺公司投资建设的110千伏潭头变电站储能装置一次并网成功,成为南方电网首个并网送电的电网侧兆瓦级商用储能电站。 该工程的成功投运,可为深圳西部电网提供毫秒级响应,最大充放电时间可达两小时,提供10兆瓦时的储备电量,短时平衡约1000户居民客户用电,缓解电网建设困难区域的供电受限问题。 这是深圳供电局对综合能源商业模式的一次探索,也是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指导意见》《完善电力辅助服务补偿(市场)机制工作方案》,加快向能源产业价值链整合商转型发展迈出的关键一步。 为电网建设困难区域供电受限提供解决方案 电化学储能是指通过化学介质,将用电谷期的电能储存至峰期使用的技术,主要用以缓解电网负荷高峰期设备重过载等问题。该类型的储能装置一般采用磷酸铁锂或三元锂电池作为电能储存的单元,与当前流行的电动汽车动力电池同宗同源。 随着电化学储能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是解决新能源消纳、增强电网稳定性、提高配电系统利用效率的合理解决方案。与其他储能方式相比,它在充放电效率、使用寿命、适用性等方面均较常规电源更具优势。 据悉,深圳市建设用地面积仅为986平方公里,作为全国供电负荷密度最大的城市电网之一,深圳电网长期受制于土地面积狭小的限制。传统模式下的电网规划建设十分困难,设备重载、局部电网供电受限情况日益严重,局部区域特别是西部片区全年多次出现负荷受限情况。 110千伏潭头变电站位于深圳宝安区松岗街道,属于用电负荷重载区。深圳供电局利用该变电站内空地建设电网侧储能装置,包括6台储能集装箱、3台箱式升压变压器、1台开关站集装箱,总占地约900平方米,最大功率5兆瓦。其中,由储能电池模块组、电池管理系统(BMS)、双向逆变系统(PCS)、负荷监测终端等部分组成的储能集装箱是该装置的核心部分,可实现“谷期充电、峰期放电”功能。 该项目不仅可以缓解电网建设困难区域的供电受限问题,还具有提高供电可靠性、安全性和变电站内土地综合利用率等多方面优点,是一次综合效益最优的探索,是智能电网发展的一个实践案例。 填补南方电网区域电网侧商用储能装置空白 储能装置的并网运行就相当于给变电站安装了一个大充电宝,具备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可为深圳西部电网提供毫秒级响应。与传统机组相比,该类项目可以快速跟随系统负荷与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出力的变化,及时提供功率支撑,有助于缓解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接入电网带来的调频压力。同时还能提供旋转备用、电压调节等多种类型的辅助服务,提升电网安全运行水平。 目前,我国电网侧储能装置尚未大范围推广,只在江苏省、河南省建成了部分示范工程。潭头站储能装置的送电,弥补了南方电网区域电网侧商用储能装置的空白,为今后南方五省区推广储能装置建设积累了经验。 深圳供电局将继续深入研究电网侧分布式综合能源的规划布局和关键技术,探索多种形式的综合能源项目,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快打造安全、可靠、绿色、高效的智能电网。下一步,深圳供电局计划开展国家重点研发计划“50兆瓦时退役动力电池梯级利用项目”,与国内动力电池厂商合作,探索电动汽车退役电池在电网侧的回收利用和相应的商业运作模式。(蔡京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