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北京新增17座城镇污水处理厂》

  • 来源专题:生活污水治理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7-06-26
  • 近年来,北京市紧密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将节能降耗工作与环境治理有机结合,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据北京市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全市积极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加大水环境治理,水环境逐步改善。

    一是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和再生水厂建设,持续推进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从2011年的41座增加为2016年的58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11.6万立方米/日,比2011年提升了65.6%;污水处理率由2011年的82%提高到90%,其中城六区达到98%,基本解决了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2013年以来新建再生水厂41座,再生水生产能力达到651万立方米/日,并将主要出水指标提升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基本实现污水资源化;再生水利用率从2011年的60%提升至2015年的63%。

    二是扎实推进黑臭水体治理。2013年以来,消除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366个,已消除数量占全部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的44%。

相关报告
  • 《2011年以来北京新增17座城镇污水处理厂》

    • 来源专题:水环境管理与流域管理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7-06-26
    • 近年来,北京市紧密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将节能降耗工作与环境治理有机结合,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据北京市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全市积极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加大水环境治理,水环境逐步改善。 一是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和再生水厂建设,持续推进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从2011年的41座增加为2016年的58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11.6万立方米/日,比2011年提升了65.6%;污水处理率由2011年的82%提高到90%,其中城六区达到98%,基本解决了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2013年以来新建再生水厂41座,再生水生产能力达到651万立方米/日,并将主要出水指标提升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基本实现污水资源化;再生水利用率从2011年的60%提升至2015年的63%。 二是扎实推进黑臭水体治理。2013年以来,消除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366个,已消除数量占全部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的44%。
  • 《《地下式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技术指南》解读》

    • 来源专题:水体污染治理
    • 编译者:wangyang
    • 发布时间:2020-03-20
    • 污水处理厂是重要的城镇基础设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但传统的污水处理厂存在邻避 效应等诸多问题,因此制约了污水处理事业的发展。地下式污水处理厂具有土地集约、环境友好、资源利用等特点,可有效释放地面空间,解决邻避问题, 实现污水资源化,较传统污水处理厂具有明显的社会、经济和环境优势。据该标准编制组统计,“十二五” 期间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数量为29座,处理水量为319万m³/d,然而至“十三五”期间(2016年1月~2019年2月),地下式污水处理厂数量已增长至70座,处理水量超 700万m³/d。 作为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形式,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建设、运行维护缺乏针对性的技术规范和指引,目前暂时依据传统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标准规范体系。考虑到我国快速增长的工程实践以及传统标准体系已不能完全满足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需求,迫切需要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与规则的提炼, 推动地下式污水处理厂的高质量发展。 基于此需求,2017年7月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下达了“地下式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技术指南”的立项通知。信开水环境投资有限公司作为主编单位承担了该标准的编制工作,参编单位有清华大学、中国市政工程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碧水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控水务(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四川省科学城天人环保有限公司。经过两年多的努力,2019 年12月19日团体标准《地下式城镇污水处理厂工程技术指南》(T/CAEPI 23 ― 2019)正式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