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来北京新增17座城镇污水处理厂》

  • 来源专题:生活污水治理
  • 编译者: 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7-06-26
  • 近年来,北京市紧密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将节能降耗工作与环境治理有机结合,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据北京市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全市积极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加大水环境治理,水环境逐步改善。

    一是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和再生水厂建设,持续推进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从2011年的41座增加为2016年的58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11.6万立方米/日,比2011年提升了65.6%;污水处理率由2011年的82%提高到90%,其中城六区达到98%,基本解决了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2013年以来新建再生水厂41座,再生水生产能力达到651万立方米/日,并将主要出水指标提升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基本实现污水资源化;再生水利用率从2011年的60%提升至2015年的63%。

    二是扎实推进黑臭水体治理。2013年以来,消除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366个,已消除数量占全部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的44%。

相关报告
  • 《2011年以来北京新增17座城镇污水处理厂》

    • 来源专题:水环境管理与流域管理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17-06-26
    • 近年来,北京市紧密围绕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将节能降耗工作与环境治理有机结合,节能降耗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据北京市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全市积极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加大水环境治理,水环境逐步改善。 一是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和再生水厂建设,持续推进污水处理和再生水利用。城镇污水处理厂从2011年的41座增加为2016年的58座,污水处理能力达到611.6万立方米/日,比2011年提升了65.6%;污水处理率由2011年的82%提高到90%,其中城六区达到98%,基本解决了中心城区污水处理能力不足的问题。 2013年以来新建再生水厂41座,再生水生产能力达到651万立方米/日,并将主要出水指标提升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基本实现污水资源化;再生水利用率从2011年的60%提升至2015年的63%。 二是扎实推进黑臭水体治理。2013年以来,消除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366个,已消除数量占全部规模以上入河排污口的44%。
  • 《“十三五”海南省将新建115座污水处理厂》

    • 来源专题:生活污水治理
    • 编译者:王阳
    • 发布时间:2017-09-13
    • 记者11日从省发改委获悉,根据海南省发改委、省水务厅近日印发的《海南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十三五”期间海南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注重向提质增效转变,注重由“重水轻泥”向“泥水并重”改变,计划新建115座污水处理厂及推进污水管网等建设,总投资超过100亿元。 《规划》明确,到2020年,新建115座污水处理厂(新建98座,扩建17座),新增污水处理监测站9个,以上建设项目规划总投资101.03亿元。 “十三五”期间,海南省重点建设设市城市、县城、重点镇及百个特色产业小镇的污水处理及再生利用设施。海南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发展不平衡,为合理安排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新增能力,建设重点由设市城市、县城和主要的重点镇逐步向一般建制镇及较为迫切的农场与林场倾斜,依托交通区位和资源条件加快推进100个特色产业小镇与1000个美丽乡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海南省优先解决已建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不足的问题,抓紧补建配套管网;根据排水系统的建设和实际运行情况,相应调整污泥处理处置设施规模,重点解决37座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处置出路。 《规划》提出,到“十三五”期末,力争全省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海口市基本实现污水全部收集和处理;三亚市、儋州市污水收集率达到95%以上;6个设市城市(三沙市、文昌市、琼海市、万宁市、东方市、五指山市)及10个县城污水收集率明显提高,达到85%;人口集中、污水产生量大、具备条件的重点镇与建制镇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34个重点镇污水收集率达到65%左右;建制镇、林场与农场污水收集率得到进一步提高;逐步实现水资源综合利用,全省再生水利用率达到1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