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发布中国的新型冠状病毒病临床特征》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 hujm
  • 发布时间:2020-03-04
  • 2月28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出版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中国多家单位联合的论文“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China”,报告了中国552家医院1099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
    该研究从2020年1月29日起,从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552家医院中提取了1099名经实验室确认的COVID-19患者的数据。主要的复合终点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使用机械通风或死亡。
    结果显示,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7岁,41.9%的患者为女性。主要的复合终点发生在67例患者中(6.1%),包括5.0%入住ICU,2.3%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和1.4%死亡。只有1.9%的患者有与野生生物直接接触的历史。在非武汉居民中,有72.3%的人与武汉居民有过接触,其中31.3%的人有武汉旅行史。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入院时43.8%,住院期间88.7%)和咳嗽(67.8%),腹泻很少见(3.8%)。中位潜伏期为4天(四分位间距为2到7)。入院时,玻璃样混浊是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上最常见的放射学发现(56.4%)。在877例非严重患者中,有157例(17.9%)未发现影像学或CT异常;在173例严重病例中,有5例(2.9%)未发现影像学或CT异常。入院时有83.2%的患者存在淋巴细胞减少症。

  • 原文来源: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02032
相关报告
  • 《2月28日_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发布中国的新型冠状病毒病临床特征》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xuwenwhlib
    • 发布时间:2020-03-01
    • 2月28日_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发布中国的新型冠状病毒病临床特征 1.时间:2020年2月28日 2.机构或团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第一中医院;武汉肺科医院; 武汉科技大学附属天佑医院;武汉市黄陂区人民医院;南方科技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成都公共卫生临床医学中心;湖北理工学院附属医院;长沙市第一医院;海南省第三人民医院;黄冈市中心医院;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宜昌市第三人民医院;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 3.事件概要: 2月28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出版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中国多家单位联合的论文“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in China”,报告了中国552家医院1099例实验室确诊病例的临床特征。 该研究从2020年1月29日起,从中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552家医院中提取了1099名经实验室确认的COVID-19患者的数据。主要的复合终点是重症监护病房(ICU)、使用机械通风或死亡。 结果显示,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7岁,41.9%的患者为女性。主要的复合终点发生在67例患者中(6.1%),包括5.0%入住ICU,2.3%接受有创机械通气和1.4%死亡。只有1.9%的患者有与野生生物直接接触的历史。在非武汉居民中,有72.3%的人与武汉居民有过接触,其中31.3%的人有武汉旅行史。最常见的症状是发烧(入院时43.8%,住院期间88.7%)和咳嗽(67.8%),腹泻很少见(3.8%)。中位潜伏期为4天(四分位间距为2到7)。入院时,玻璃样混浊是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CT)上最常见的放射学发现(56.4%)。在877例非严重患者中,有157例(17.9%)未发现影像学或CT异常;在173例严重病例中,有5例(2.9%)未发现影像学或CT异常。入院时有83.2%的患者存在淋巴细胞减少症。 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nejm.org/doi/full/10.1056/NEJMoa2002032
  • 《2月9日_钟南山院士领衔30家单位联合发布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

    • 来源专题:COVID-19科研动态监测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02-11
    • 1.时间:2020年2月9日 2.机构或团队: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协和医院血液病研究所等30家单位的2019-nCoV医疗专家小组 3.事件概要: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30家单位的研究人员在medRxiv预印版平台发表论文“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回顾性分析了中国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临床特征。 该研究从31个省/市的552家医院中提取了1099例经实验室确认的2019-nCoV 急性呼吸道疾病(ARD)患者的数据,数据截至2020年1月29日。研究显示,患者的中位年龄为47.0岁,女性为41.90%。从疫区史、接触史看,仅有1.18%的患者直接接触过野生动物,31.30%的患者去过武汉,71.80%的患者接触过武汉人。从临床症状看,发烧(87.9%)和咳嗽(67.7%)是最常见的症状。腹泻很少见。病毒感染的中位潜伏期为3.0天(范围为0至24.0天)。入院时,毛玻璃样混浊是胸部CT检查的典型影像学表现(50.00%)。通过症状加上核酸检测阳性而没有异常放射学表现的严重病例显著多于非严重病例(23.87% VS 5.20%,P <0.001)。82.1%的患者出现淋巴细胞减少。55名患者(5.00%)被送往重症监护病房,15名患者(1.36%)死亡。在多元竞争风险模型中,重症肺炎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或死亡独立相关(亚分布危险比9.80; 95%可信区间,4.06至23.67)。研究分析发现,2019-nCoV疫情通过人际传播迅速扩散。部分2019-nCoV感染患者的放射学检查正常。该疾病的严重程度(包括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白血球/淋巴细胞计数和胸部X线/ CT表现)预示了不良的临床结果。 *注,本文为预印本论文,是未经同行评审的初步报告,其观点仅供科研同行交流,并不是结论性内容,请使用者谨慎使用。 4.附件: 原文链接:https://www.medrxiv.org/content/10.1101/2020.02.06.20020974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