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员发现测量分辨率增强了晶格费米子的相干性》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 张宇
  • 发布时间:2025-03-01
  • 近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员发现弱测量能够从量子系统中提取目标信息,同时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测量反向作用而导致的退相干性。然而,在多体量子系统中,反作用可能会对波函数坍缩产生意想不到的影响。于是研究人员从理论上研究了一个最小的多粒子模型,该模型由一维晶格中微弱测量的非相互作用费米子组成。无论初始状态如何,使用单个站点分辨率对现场占用数进行重复测量都会随机地将系统推向Fock状态。对于那些即使在原则上也没有单点空间分辨率的测量,情况可能并非如此。研究人员通过数值计算表明,对于最多具有 16 个位点的系统,降低空间分辨率会强烈影响每个量子轨迹的随机演化速率以及允许的最终状态。完整的希尔伯特空间可以划分为无反作用子空间 (BFS),这些子空间的元素对于这些测量来说是无法区分的。重复测量会将任何初始状态驱动到一个单一的BFS中,从而产生一个稳态,这个稳态就是测量过程的固定点。我们精确计算了多达 32 个站点系统对应的BFS特性,发现即使在适度降低测量分辨率的情况下,它们也会产生非平凡的稳态纠缠和相干性。
  • 原文来源:https://www.nist.gov/publications/measurement-resolution-enhanced-coherence-lattice-fermions
相关报告
  •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研究人员在3D打印铝合金中发现了称为准晶体的罕见原子结构,可增强3D打印金属的强度》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5-04-15
    • Andrew Iams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时看到了一些奇怪的东西。当时,他正在原子层面上检查一块新型铝合金的碎片,试图找到其强度的关键,这时他注意到原子排列成一种极为特殊的模式。“就在那时,我开始感到兴奋,”Iams表示,他是一名材料研究工程师,“因为我觉得自己可能正在观察一种准晶体。” 他不仅在该铝合金中发现了准晶体,而且他和他在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的同事们还发现,这些准晶体也使其更加坚固。他们将这一发现发表在了《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上(DOI:10.1016/j.jallcom.2025.180281)。 这种合金是在金属3D打印的极端条件下形成的,这是一种制造金属零件的新方法。在原子层面上理解这种铝的特性,将使制造全新类别的3D打印零件成为可能,例如飞机部件、热交换器和汽车底盘。这也将为研究使用准晶体来增强强度的新型铝合金开辟道路。 准晶体是什么? 准晶体与普通晶体相似,但有几个关键区别。 传统晶体是由原子或分子以重复模式排列而成的任何固体。例如,食盐是一种常见的晶体。食盐的原子连接形成立方体,这些微小的立方体又连接形成足够大的立方体,可以用肉眼看到。 原子形成重复晶体图案的方式只有230种。准晶体不符合其中的任何一种。它们独特的形状使它们能够形成填充空间的图案,但永远不会重复。 准晶体是由以色列理工学院的材料科学家Dan Shechtman在20世纪80年代于NIST休假期间发现的。当时许多科学家认为他的研究存在缺陷,因为他发现的新晶体形状不符合晶体的正常规则。但通过仔细研究,谢赫特曼毫无疑问地证明了这种新型晶体的存在,彻底改变了晶体学的科学,并赢得了2011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几十年后,在与Shechtman同一栋楼工作的Andrew Iams在3D打印铝中发现了他自己的准晶体。 金属3D打印如何工作? 金属3D打印有几种不同的方法,但最常见的一种称为“粉末床熔化”。其工作原理如下:金属粉末被均匀地铺成一层薄层。然后,一台强大的激光在粉末上移动,将其熔化在一起。在第一层完成后,新的粉末层被铺在上面,重复这一过程。激光逐层将粉末熔化成所需的形状。 3D打印能够制造出其他方法无法实现的形状。例如,2015年,GE公司为飞机发动机设计了燃料喷嘴,这种喷嘴只能通过金属3D打印制造。这种新型喷嘴是一个巨大的改进。其复杂的形状从打印机中出来时是一个轻质的整体部件。相比之下,之前的版本需要由20个独立部件组装而成,重量增加了25%。到目前为止,GE已经打印了数万个这样的燃料喷嘴,这表明金属3D打印可以在商业上取得成功。 金属3D打印的一个局限性在于它只能适用于少数几种金属。“高强度铝合金几乎不可能打印,”NIST的物理学家、论文的合著者Fan Zhang表示。“它们容易产生裂缝,这使得它们无法使用。” 为什么打印铝很难? 普通铝在大约700摄氏度的温度下熔化。3D打印机中的激光必须将温度提高到远高于这一温度:超过金属的沸点,即2470摄氏度。这会改变金属的许多特性,尤其是因为铝比其他金属加热和冷却得更快。 2017年,加州的HRL实验室和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可以3D打印的高强度铝合金。他们发现,在铝粉中添加锆可以防止3D打印部件出现裂缝,从而制造出一种坚固的合金。 NIST的研究人员着手在原子层面上了解这种新的、可商业获得的3D打印铝-锆合金。“为了足够信任这种新金属,以便将其用于关键部件,如军用飞机零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原子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Zhang表示。 NIST团队想知道是什么让这种金属如此坚固。事实证明,部分答案是准晶体。 准晶体如何使铝更强? 在金属中,完美的晶体结构较为脆弱。完美晶体的规律模式使原子更容易相互滑动。当这种情况发生时,金属会弯曲、拉伸或断裂。准晶体打破了铝晶体的规律模式,产生缺陷,从而使金属更加坚固。 识别准晶体的测量科学 当Iams从正确的角度观察这些晶体时,他发现它们具有五重旋转对称性。这意味着有五种方式可以绕一个轴旋转晶体,使其看起来相同。 “五重对称性非常罕见。这是可能发现准晶体的一个明显迹象,”Iams表示。“但在我们完全确信之前,必须确保测量是正确的。”为了确认他们发现的是一种准晶体,Iams必须在显微镜下小心地旋转晶体,并证明它还具有三重对称性和从两个不同角度观察到的二重对称性。 “现在我们有了这一发现,我认为它将为合金设计开辟一种新方法,”Zhang表示。“我们已经证明准晶体可以使铝更强。现在人们可能会尝试在未来合金中故意制造准晶体。”
  •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更便宜、更方便的石棉检测方法》

    • 来源专题:计量基标准与精密测量
    • 编译者:李晓萌
    • 发布时间:2024-06-28
    • 几十年来,一种被称为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的实验室程序一直被用于检测建筑工地样本中的石棉。 1989年,美国环境保护局(EPA)要求大多数正在进行石棉减排的学校在重新开放前使用TEM测试空气样本中是否存在石棉纤维。几个州要求或建议使用TEM进行测试,作为商业建筑中石棉清除的一部分。 但是TEM必须在专业实验室由训练有素的工作人员进行,而且费用可能很高。另一种方法,相位对比显微镜,更容易、更便宜,但精度较低。 近日,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院(NIST)的研究人员已经确定,第三种选择,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可以获得与TEM大致相当的结果。NIST研究人员Jason Holm和Elisabeth Mansfield在《Analytical Methods》期刊上发表的一篇新论文中写道,SEM是“目前石棉识别和分类监管方法的可行替代方案”。 由于在许多情况下,SEM比TEM更便宜、更方便,这一发现可能会加快并减少美国石棉修复的费用,估计每年要花费30亿美元。 石棉是一种天然矿物,其纤维用于隔热、防风雨、防火和加固建筑材料。20世纪70年代,随着研究人员意识到其健康风险,包括与癌症的联系,其使用量开始下降。3月,环保局禁止了仍在使用的最后一种石棉。 顾名思义,TEM和SEM都是电子显微镜的类型。在这两种方法中,技术人员都将电子束聚焦在微观量的材料上。电子与材料相互作用,产生关于材料成分、结构和形状的高度详细的信息。 在TEM中,电子穿过样品,而在传统的SEM中,电子从表面反射。这使得TEM能够产生更详细的图像并探测表面的内部。TEM还提供了比SEM更好的空间分辨率,即区分非常靠近的物体的能力。 但近年来,SEM制造商已经提高了该技术的成像能力和其他能力。现在有几家公司生产桌面SEM,使其有可能在现场使用该技术,而TEM仍必须在实验室中进行。霍尔姆说,使用和操作SEM设备的培训可以在几个月内完成,而“TEM的专业知识可能需要数年时间才能建立。” Holm说:“TEM有一些SEM没有的能力,但我们认为SEM足够好”,可以用于石棉减排。 为了测试石棉的SEM,Holm和Mansfield使用了NIST标准参考物质(SRM)1866,这是该机构为实验室生产的石棉纤维样品,用于对其设备和测试程序进行基准测试。SRM提供了大量表征材料特性的数据。 利用扫描电镜,研究人员分析了SRM 1866。他们的结果与SRM文件中列出的结果非常一致,表明了该方法的准确性。 Holm和Mansfield总结了SEM的潜在优势,他们写道,与TEM相比,SEM可以降低设备成本、降低操作员培训要求、增加样品吞吐量和扩大视野。 文章信息:Jason D. Holm and Elisabeth Mansfield. Transmission electron imaging and diffraction of asbestos fibers in a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Analytical Methods. Published online June 24, 2024. DOI: 10.1039/D4AY0055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