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中浆细胞的变化与分析》

  • 来源专题:艾滋病防治
  • 编译者: 李越
  • 发布时间:2011-11-10
  • 目的探讨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中浆细胞的变化与艾滋病患者机体免疫和病理发展变化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0例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患者淋巴结组织中CD138、CD21、Ki-67的表达情况。结果 (1)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中,CD138+浆细胞在淋巴结各区域广泛表达,HIV+组高于HIV-组(P0.05)。(2)CD138+浆细胞在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各个时期呈倒"V"字形发展变化过程。(3)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中CD138+浆细胞数与CD4数呈显著负相关(r=-0.77,P=0.009)。(4)在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中有5%的CD138+浆细胞表达Ki-67。结论浆细胞与艾滋病相关淋巴结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原文来源:http://clinicmed.net/upload/pdf/201105/20110529015057430.pdf
相关报告
  • 《强生、艾伯维Imbruvica获FDA批准治疗淋巴浆细胞淋巴瘤》

    • 来源专题:生物安全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hujm
    • 发布时间:2018-07-02
    • 日前,强生公司和艾伯维公司的Imbruvica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用于罕见血液肿瘤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的治疗。此外,两家公司还积极推动和拓展该药物的市场份额,以应对未来的竞争者阿斯利康。 美国FDA对强生、艾伯维Imbruvica的新用途进行了快速审查,大大缩短了药物获得批准的流程。该机构批准Imbruvica联合罗氏Rituxan用于淋巴浆细胞淋巴瘤的治疗,这是一种罕见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约占非霍奇金淋巴瘤的1%左右,每年约有2,800名新的美国人患上此病。该病是一个由小B淋巴细胞、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肿瘤,通常累及骨髓,淋巴结和脾,不表达CD5,大多数病例有血清单克隆蛋白伴高粘滞血症或巨球蛋白血症,同时应排除其他淋巴瘤的浆细胞样/浆细胞的变异型。 此次获得批准是基于该药物的Innovate研究结果,该研究于本月早些时候在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上对外公布。试验结果显示,Imbruvica与Rituxan联用可以比单独使用Rituxan更好地缓解该疾病。联合用药可使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80%,在30个月的治疗时间内,联合用药组中82%的患者还没有发现癌症恶化的迹象,而在Rituxan单独治疗组中这一数值仅为28%。此次Imbruvica与Rituxan联合用药获得批准,将有效减少患者化疗的需求,化疗是此前治疗该疾病的常见治疗选择,伴随着强烈的副作用。 Imbruvica(依鲁替尼)是一种高效、高选择性的小分子BTK抑制剂,它主要结合在BTK活性位点cys-481上,抑制tyr-223自身磷酸化,使BTK不能完全活化,影响其功能的正常进行。该药已于2017年8月获中国CFDA批准上市,单药用于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小淋巴细胞淋巴瘤患者以及既往至少接受过一种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商品名亿珂。研究显示,依鲁替尼具有抑制恶性B细胞增殖和体内的存活以及体外细胞迁移和底物的黏附作用。 对此,强生全球肿瘤学医疗事务副总裁Mark Wildgust在ASCO接受采访时表示,“在Innovate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将Imbruvica和Rituxan联用可有效减少Rituxan使用中可能引发的贫血和输液反应的发生率。Imbruvica与Rituxan联合用药可以显着改善疾病结局、控制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且能够该类患者在疾病的早起就能有效地缓解相关症状。”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阿斯利康也正积极涉足这一领域的开发工作。旗下的Calquence是一种激酶抑制剂,通过阻断肿瘤细胞复制和转移所需的酶发挥疗效。在此前举办的ASCO会议上,阿斯利康公司公布了新一期Calquence第二阶段研究数据,该研究显示,Calquence对参与试验的106例患者中的93%产生了疗效反应,这些患者在此前从未接受过任何治疗患者。尽管Calquence离正式获批用于治疗淋巴浆细胞淋巴瘤还有一段时间,但该药物于去年10月获批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至少一次治疗的套细胞淋巴瘤成年患者。
  • 《与结核性淋巴结炎(TBL)相关的CD8+T细胞数量和功能变化研究》

    • 来源专题:结核病防治
    • 编译者:李阳
    • 发布时间:2014-09-22
    • CD8+T细胞分泌的1型和17型细胞因子和细胞毒分子在肺结核(PTB)免疫和保护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其在结核性淋巴结炎(TBL)方面的作用还不得而知。为了明确CD8+T细胞表达的1型、2型和17型细胞因子和细胞毒分子在TBL方面的分布和功能,来自印度国家结核病研究所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分析了肺结核患者全血中的基线值和分枝杆菌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与TBL患者的分析结果进行了比较,其相关成果于2014年6月30日发表在Tuberculosis上。 研究发现,与PTB患者相比,TBL患者基线值和经分枝杆菌抗原刺激的CD8+T细胞表达的1型(IL-2和TNFα)和17型(IL-17A和IL-17F)细胞因子的数量升高,而CD8+T细胞表达的穿孔素、颗粒酶B和CD107a的数量则降低。如果在抗原刺激过程中对IL-1R和IL-6R实施封锁,则可以降低CD8+T细胞表达的1型和17型细胞因子。 结果显示,IL-1和IL6依赖性CD8+T细胞表达的1型和17型细胞因子扩散及细胞毒分子数量的改变是TBL的两个重要特征,说明这些细胞与TBL的发病机制有着重要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