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师们收集WiFi信号为小型电子设备供电》

  • 来源专题:宽带移动通信
  • 编译者: 张卓然
  • 发布时间:2021-06-24
  • 随着数字时代的兴起,用于在设备之间无线传输信息的WiFi源数量呈指数级增长。这导致WiFi所用的2.4GHz无线电频率被广泛使用,多余的信号可用于其他用途。

    为了利用这一未充分利用的能源,新加坡国立大学(NUS)和日本东北大学(TU)的一个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技术,利用称为自旋转矩振荡器(STO)的微型智能设备来获取无线射频并将其转化为能量,为小型电子设备提供动力。在他们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成功地利用WiFi波段的信号以无线方式为发光二极管(LED)供电,而不使用任何电池。

    领导这一项目的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的Yang Hyunsoo教授表示:“我们周围都是WiFi信号,但是,我们不使用这些信号上网时,它们是闲置的,这是一种巨大的浪费。我们的最新成果朝着将现有的2.4GHz无线电波转变为绿色能源迈出了一步,从而减少了我们经常使用的电子设备对电池的需求。通过这种方式,小型电子设备和传感器可以通过无线电波以无线方式供电,作为物联网的一部分。随着智能家庭和智能城市的出现,我们的工作可能会在通信、计算和神经形态系统中产生节能应用。”

    这项研究是与新加坡国立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的郭永新教授的研究团队,以及日本东北大学Shunsuke Fukami教授及其团队合作进行的。研究结果发表在2021年5月18日的《自然通讯》上。

    将WiFi信号转换为可用能量

    自旋转矩振荡器是一种产生微波的新兴器件,在无线通信系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输出功率低,线宽宽,自旋转矩振荡器的应用受到限制。

    虽然多个自旋转矩振荡器的相互同步是克服这个问题的一种方法,但是电流方案,例如多个自旋转矩振荡器之间的短程磁耦合,具有空间限制。另一方面,使用涡流振荡器的远程电同步仅限于几百兆赫的频率响应。它还需要为自旋转矩振荡器提供专用的电流源,这会使整个片上实现复杂化。

    为了克服空间和低频的限制,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阵列,其中8个自旋转矩振荡器串联在一起。利用这个阵列,WiFi使用的2.4 GHz电磁无线电波被转换成直流电压信号,然后传输到电容器,点亮1.6伏的发光二极管。当电容器充电5秒钟后,它能够在无线电源关闭后点亮同一个发光二极管达一分钟。

    在他们的研究中,研究人员还强调了电路拓扑对设计片上自旋转矩振荡器系统的重要性,将串联设计与并联设计进行了比较。他们发现,由于更好的时域稳定性、频谱噪声特性和对阻抗失配的控制,并行配置对于无线传输更有用。另一方面,由于自旋转矩振荡器二极管电压的叠加效应,串联有利于能量收集。

    论文的第一作者拉加夫·沙玛博士在评论他们研究结果的重要意义时说:“除了提出一种用于无线传输和能量收集的自旋转矩振荡器自旋转矩振荡器阵列外,我们的工作还演示了使用外部射频源的注入锁定来控制耦合自旋转矩振荡器的同步状态。这些结果对于同步自旋转矩振荡器的未来应用,如快速神经形态计算具有重要意义。”

    下一步

    为了增强他们这项技术的能量收集能力,研究人员正在想办法增加他们设计的阵列中自旋转矩振荡器的数量。此外,还计划测试他们的能量收集器,为其他有用的电子设备和传感器进行无线充电。

    该研究团队还希望与行业合作伙伴合作,探索为自我维持的智能系统开发片上自旋转矩振荡器,可以为无线充电和无线信号检测系统开辟可能性。

相关报告
  • 《新加坡与日本研究人员开发出收集Wi-Fi信号的小型电子设备供电技术》

    • 来源专题:集成电路
    • 编译者:shenxiang
    • 发布时间:2021-05-26
    • 利用电子自旋自由度的自旋电子器件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核心领域之一,它已经对磁传感器和磁随机存取存储器(MRAM)产生了巨大的技术影响。自旋扭矩振荡器(STO)是一类新兴的自旋电子学器件,它提供了广泛的高频应用,如自旋二极管整流器、无线传输和接收、数字和模拟调制器、频谱分析仪和神经形态计算。 通常,一个高频均匀磁化STO的输出功率(~nW)较低,线宽(~MHz)较大,这使得它们在实际应用中不可行。同步多个振荡器是克服这些缺点的一种方法,因为它提高了输出功率,减小了线宽。由于STO具有高非线性行为和宽带频率可调性,因此可以利用它们的互耦实现同步。 通过自旋波或偶极耦合介导的STO的相互耦合相当局限于微米尺度,通常通过将单个STO紧密放置在一起来实现。这一要求对设计高效的片上存储系统施加了限制,也导致了可靠性问题。消除这种空间设计限制的一种方法是使用自发射射频电流以电的方式同步STO。电连接的振荡器可以通过电感/电容效应耦合,或者通过使用并联和串联配置的简单电气拓扑共享接地和源路径耦合。尽管在理论上进行了探索,但在实验中还没有证明电拓扑对STO阵列性能的影响,这是电连接网络的一个重要方面。 新加坡国立大学与日本东北大学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技术,可收集Wi-Fi信号为小型电子设备供电。研究人员将8个STO设备串联形成一个阵列。该阵列能吸收2.4 GHz无线电波类型的Wi-Fi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直流电压信号,这对无线和计算应用都是至关重要的。与以往的多个直流源激励STO的工作不同,研究人员使用单个直流源同步悬臂自由层STOs,从而简化同步方案。研究人员通过对振荡器和整流应用中STO阵列的性能评估,使用并联和串联连接,强调了电气拓扑(electrical topology)的重要性。由于互同步,STOs的自由运行线宽显著减小到几兆赫的范围。通过射频锁定,实现了四个同步振荡器对相位噪声的抑制,显示了它们在具有良好时域稳定性的大阵列中的锁相能力。同步STO,用于2.4 GHz无线波段微波检测是能量采集的重要特征,其整流输出电压大达104 mV,最大灵敏度20200  mV mW−1、交直流转换效率高达10%。该性能矩阵在亚微瓦功率范围内优于肖特基二极管,这对于无线和物联网应用中的纳米传感器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该阵列能够吸收由 Wi-Fi 信号产生的 2.4GHz 无线电波,并将之转换为直流电压信号。在传递到电容器上之后,就可用于电量 1.6V 的 LED 。给电容器充电 5 秒钟后,即便切断了外部电源,LED 也可保持点亮一分钟。 研究人员表示:“我们生活在一个被 Wi-Fi 信号所包围的世界,但当我们不使用它们来访问互联网时,它们就处于非活跃的浪费能量的状态”。新研究成果是顺应转变迈出的第一步,届时随手可用的 2.4GHz 无线电波将成为绿色能量来源,以减少我们经常使用的电子设备的电池需求。 通过这种方式,一部分物联网设备可使用无线电信号来供电。随着智能家居和智能城市应用的普及,这项研究工作或在通信、计算和神经形态等系统中得到高效的应用。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高效收集环境中的无线电波,以便为小型设备供电的新方法。不过迄今为止,这些信号的来源,始终没能向无线网络(Wi-Fi)那样普及。收集环境中的无线电能量,然后转化输出有意义的功率,一直是一项艰巨的挑战。STO作为一类相对新颖的微型设备,其具有产生微波的能力,但此前的输出功率一直相当低。基于此,研究团队想出了将多个 STO 集成在一个芯片上、以增加输出功率的新方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研究团队一直在努力设计并测试最佳布局,以解决间距和低频响应等方面的问题。最终交付演示的方案,就包含了八个串联起来的STO。 目前研究团队正在努力增加阵列中的 STO 数量以提升能量的收集能力,并且探讨了如何将其用于为其它电子设备和传感器供电。 图2直流偏置同步的自旋力矩振荡器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1,12, Article number: 2924, 题目:“Electrically connected spin-torque oscillators array for 2.4 GHz WiFi band transmission and energy harvesting”。
  • 《工程师们发明了一种智能微芯片,可以在电池耗尽时自动启动和运行》

    • 来源专题:可再生能源
    • 编译者:pengh
    • 发布时间:2018-09-06
    • 物联网(IoT)虽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它正在塑造许多行业的未来,并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将物联网设备从概念转化为现实的关键挑战之一,是在严格约束的能源条件下实现长期运行,从而要求极高的功率效率。物联网设备(如传感器)经常大规模部署在通常偏远且难以定期服务的地方,因此它们的自给自足必不可少。 目前,物联网设备中的电池比单片机要大得多,而且贵上三倍。它们的大小由传感器节点的生命周期决定,这直接影响到它们需要改变的频率。这对电池的维护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有着重要的影响。为了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电池通常通过从环境中获取有限的能量来慢慢充电,比如使用太阳能电池。然而,现有的物联网设备在没有电池的情况下无法运行,小电池更频繁的完全放电。因此,电池小型化往往导致物联网设备的高度间断运行,因为每次电池耗尽能量时,物联网设备就会停止工作。 为了解决这一技术差距,新加坡国立大学(NUS)的一个工程师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BATLESS的创新微芯片,即使电池耗尽,这种芯片仍能继续运行。BATLESS的设计采用了一种新型的电源管理技术,它可以在没有任何电池辅助的情况下在昏暗的光线下自动启动并继续工作,使用的是非常小的片上太阳能电池。这一研究突破大大减少了为物联网传感器节点供电所需的电池大小,使其体积缩小了10倍,生产成本也降低了10倍。这一突破是在2018年旧金山国际固态电路大会(ISSCC)上提出的。 新加坡国立大学的研究小组的领导人,副教授马西莫Alioto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的新加坡国立大学工学院,说:“我们已经表明,电池用于物联网设备可以大幅减少,因为他们并不总是需要保持连续操作。解决这个基本问题是实现物联网传感器节点不使用电池的终极愿景的一个重大进展,它将为拥有一万亿物联网设备的世界铺平道路。 没有电池 电池无差异是物联网设备在电池耗尽时仍能继续运行的能力。它是通过在两种不同的模式下工作实现的——最小能量和最小功率。当电池能量可用时,芯片运行在最低能量模式,以最大化电池寿命。然而,当电池耗尽时,芯片会切换到最低功率模式,并以大约0.5纳瓦的微弱功耗运行——这比智能手机打电话时的功耗小了10亿倍。一块面积约为半平方毫米的小型片上太阳能电池可以提供能量,或者从环境中获得其他形式的能量,比如振动或热量。 芯片在最小能量和最小功率模式之间切换的能力,转化为电池从厘米到几毫米的大规模小型化。这种无蝙蝠的微芯片能够不间断地感知、处理、捕获和时间戳感兴趣的事件,并在电池恢复可用时将这些有价值的数据无线传输到云中。尽管在没有电池的情况下处于最低功率模式,微芯片的减速速度对于许多物联网应用来说仍然足够,这些应用需要感知温度、湿度、光线和压力等参数在时间上的缓慢变化。在许多其他应用中,BATLESS非常适合于智能建筑、环境监测、能源管理以及生活空间适应居住者的需求。 Assoc教授Alioto补充说:“没有电池的芯片是第一个不受电池电量影响的新型芯片。在最低功耗模式下,它使用的功耗是为固定最低功耗操作而设计的最佳微控制器的1000到100000倍。与此同时,我们的16位微控制器也能比最近设计的用于固定最小功率操作的其他微控制器快100,000倍。简而言之,无蝙蝠的微芯片涵盖了非常广泛的可能的能量、功率和速度权衡,通过两种不同模式提供的灵活性是允许的。 自动起动没有电池 BATLESS公司还配备了一种新的电源管理技术,这种技术可以在没有电池辅助的情况下,直接由芯片上的微型太阳能电池供电,从而使操作能够自启动。研究小组在50勒克斯室内光强度下演示了这一过程,这相当于黄昏时可用的昏暗光线,相当于纳米功率。这使得BATLESS对电池的可用性漠不关心,解决了之前在无电池芯片上的一个未解决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