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机器人:5G为大众市场自动化铺路》

  • 来源专题:宽带移动通信
  • 编译者: gaof
  • 发布时间:2016-08-14
  • 机器人和机器人学的影响一直是制造业中最大的,特别是在组装线和危险环境中,传统意义上,机器人被设计干一些重复性的拾取和放置的工作,以完成需要很高精度的操作,以及做一些危险性的工作比如焊接和切割。但是情况正在改变,机器人正开始在所有行业出现,被用在执行各种各样的任务中,比以往更加智能,现代机器人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然而智能机器人当前的缺点是它需要大量的情报信息以精确完成工作,导致复杂的机械系统和控制系统,再加上智能机器人往往是由它们所需的所有硬件和软件组成的,所以这些机器人往往非常昂贵,这是减慢开发周期和阻碍在新领域发展的一个因素。云机器人旨在通过将系统智能放置在云端地面只有简化的机器人来改变这种情况。
    在这个模型中,移动技术扮演着关键的推动者角色,连接基于云的系统到机器人和系统控制器,高性能的移动性将提供延迟和带宽,这是支持系统稳定性和信息交换所需的,反过来讲促进复杂且可负担得起的机器人系统的实现。移动无线电技术将提供所需的性能水平,4G和5G无线电系统的功能将使5G云机器人成为可能并且促进机器人在新应用中的实现。

相关报告
  • 《我国的机器人自动化还远未达到爆发拐点?》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前沿技术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20-07-08
    •   4月20日,上海市统计局公布了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数据显示,上海一季度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值增长达15.3%,其中,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了8.9%;5月15日,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达19257台/套,同比大增26.6%……这一组数据释放出,疫情下中国制造快速复苏的强烈信号。   可见,后疫情时代,中国工业经济展现出了应对复杂严峻局面的强大韧性和活力;工业机器人也以亮眼的表现逆势上扬。   与中国整体行情“同频共振”,库卡机器人中国区三月份的订单量相比二月实现了翻倍上涨。在整体经济低迷的情况下,库卡机器人为何能快速恢复产能,推进复工复产顺利进行?后疫情时代,工业机器人行业“免疫力”如何提升?   正值全国两会期间,库卡中国区CEO王辉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指出,1月下旬,库卡中国区迅速反应,成立了新冠疫情应对工作小组,从物资保障、员工沟通到医疗支持;从政府复工许可到企业复工复产,推动了库卡“链条”的有序转动,也激发了企业转“危”为“机”的内动力,让团队变得更有凝聚力。   未雨绸缪,抓住时代机遇   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数据,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全球工业机器人的最大消费市场,并以20%以上的速度快速成长。   后疫情时代,引入工业机器人等自动化、智能化设备已经成为许多企业的首选。库卡中国,作为全球卓越的基于机器人自动化的智能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成立于2000年,旨在为进一步推动中国市场在智能制造方面高速发展的需求,开发更多适合中国客户需求的产品和解决方案,深耕本地化市场。   在过去的一年中,库卡从人员到投资的整体研发投入实现翻番增长。在上海、顺德两地构建机器人研发团队,同时推进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工作和加大系统的研发投入。正是前期的“未雨绸缪”,不仅使得库卡在疫情下能够从容应对、游刃有余,还能在市场竞争中处于领跑地位。   选址松江,扎根上海,在王辉看来,不仅基于松江优渥的产业发展土壤,更是库卡全球产业链整体布局中考量的重要步骤。“上海乃至整个华东地区工业机器人自动化客户集聚、创新人才密度全国领先、已经形成了服务较为完整的机器人产业链。”   据了解,库卡中国可向汽车、电子、消费品、金属制品、物流、电子商务、医疗保健等各个行业的客户提供一整套解决方案:从工业机器人本体,即用型机器人应用包与定制的制造单元到完全自动化的解决方案。可以电动汽车厂商特斯拉为例,特斯拉的车身加工车间生产线上,装配有大量的库卡工业机器人;今年4月15日,库卡与德国慕尼黑的汽车巨头宝马签署了一份框架协议,将为宝马新的生产线和工厂提供约5000台库卡机器人!   疫情之下,轰动业内。不难看出,只有在行业内“抢跑”,并且“领跑”,才能抓住时代机遇;只有多年投入、持续迭代,才能有面对疫情危机的底气和韧性。   “危”中寻“机”,探寻行业发展新契机   随着疫情明显好转,业内人士预计,制造业对自动化率提升的需求将有所增强,以减少在突发事件下对于人工的依赖。   “不管有没有疫情发生,制造业自动化率都会有提升的趋势。”在王辉看来,短期内,疫情也许会对企业自动化率提升的曲线做一些改变,但大概率会暂缓或延迟,后期会有一些反弹。他指出,疫情不会改变整个自动化率提升的中长期趋势。   众所周知,使用工业机器人存在一定的门槛,这也是目前大部分工业机器人厂商亟待解决的“痛点”。作为众多工业机器人工厂的一个缩影,王辉表示,库卡正在对机器人使用方案进行标准化和模块化输出,帮助企业降低门槛,以此加快机器人在中小企业的推广落地,也推动库卡向数字化、无人化、高效化稳步发展。   4月以来,《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及上海版“新基建”35条陆续出台,对打造标杆性“无人工厂”和加快布局全网赋能的工业互联网集群提出了新要求和新目标。   提前布局工业4.0,转型无人化的“智能工厂”的理念,与库卡在中国重点耕耘的领域不谋而合。王辉表示,工业自动化或机器人自动化的重要目标是将工厂变为“无人工厂”。“所谓的无人工厂,并不是说简单的硬件堆砌,只是生产性、可重复性的工作会由机器人来代替,背后仍涉及一系列智能化、数据化以及精益管理。”   “危”中寻“机”,目前,除了汽车、3C、金属加工行业,库卡还在探索新应用场景的解决方案,为企业发展探寻新契机、提供原动力。   “未来,随着5G和工业互联网的大规模使用,中国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将会往更加数字化‘迈进’,包括有大量数据化的应用,同时也会变成整个工业互联网比较有趣的组成部分。”这也是王辉“见到”的工业体系主要的发展方向和前景。   “不过,目前的机器人自动化还远远没有到达爆发的拐点,仍处于早期普及,需要在思维模式的转变、技术的标准化和普及性方面做大量工作。“王辉指出,“当这些制约点被突破之后,机器人将进一步大规模普及,我相信还会有一些爆发性的增长周期。”
  • 《5G云工厂正在走来,机器人硬件普及是基础!》

    • 来源专题:数控机床——战略政策
    • 编译者:icad
    • 发布时间:2019-10-15
    • 与摄像头联网一样,机器人最后普及,也一定会以更加开放的状态构建出一个例如5G或者基于更高数据传输技术的平台,使得其中的技术和相对应的信息最终实现互通和共享,但隐私和普及问题仍然是最大的阻碍。      纽约大学坦登工程学院的一个研究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国家机器人计划2.0的支持下,正在建立无线系统的基础,该系统利用超快第五代(5G)无线通信将移动机器人外包人工智能(AI)对边缘云(云中最靠近机器人的服务器)起作用。      所有的合作者都是纽约大学丹顿分校著名的纽约大学无线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他们将设计操纵和运动算法,以解决使5G网络成为机器人与服务器之间可行桥梁的一些重要技术障碍。       将AI功能从机器人转移到远程服务器可带来诱人的运营优势,例如允许机器人感知环境,执行复杂的操作并自主做出决策,所有这些都不会因车载计算和发电设备而产生大量能源和重量成本。      包括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系和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系教授Ludovic Righetti;电气和计算机工程学系的教授Siddharth Garg,Sundeep Rangan和Elza Erkip的研究团队将专注于解决可靠性,在通信降级的情况下机器人操作的安全性以及对多机器人系统的可扩展性的问题。此次合作带来了机器人技术(Righetti),计算机体系结构和计算(Garg),无线网络(Rangan和Erkip)以及信息理论(Erkip)方面的专业知识。Tandon的新员工Righetti将领导该项目。      “目标是设计一种算法,以在机器人和云之间最佳地分配计算,以确保机器人安全运行。” Erkip说。Rangan解释说,尽管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云机器人技术视为减轻功耗计算的一种方法,但是由于无线通信系统的带宽有限和高延迟,它仍然无法实时感知和控制。他认为,由于需要支持当今在机器人上普遍使用的需要大量带宽的视频和LIDAR系统,该问题更加严重。他说:“ 5G系统提供了更高数据速率的潜力,但是实时云机器人仍然具有挑战性。” “一个特别的困难是,使用毫米波(mmWave)频段的5G通信极易受到阻塞的影响。结果,链路可能具有很高的峰值数据速率,但可能只是间歇性地可用。”      该项目考虑了这些挑战的各个方面,包括机器人场景中的5G通道建模,云与机器人之间任务的动态分区以及新的控制算法的开发,这些算法可以在可用时利用高速率链路,但在链路可用时也可以运行受阻。      Righetti表示:“最终目标是帮助开发轻量级的,自主的,与云连接的机器人。”他补充说,推广活动(包括免费提供团队的算法)将是展示5G独特功能的主要方面支持的机器人系统。“通过将我们通过开源开发的算法分发给NYU WIRELESS,并将其分发给工业合作伙伴,我们正在为寻求利用支持5G的机器人的科学家和行业降低准入门槛。”      他解释说,这项工作将包括基于研究的课程开发。“该计划将有助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育;实际上,我们正在提供受监督的项目,并有可能直接在最先进的实验平台上开展工作。”但唯一需要考虑的是,企业是否会愿意接受这种开源化的数据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