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创新署提供超过70万英镑资助水下人工智能机器人开发》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 liguiju
  • 发布时间:2023-09-17
  • 7月18日,英国创新署为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提供了超过70万英镑的资助,用于研发监测危害海洋环境活动的新型水下人工智能机器人。据悉,该项目代号为MARLIN,主要由海洋技术供应商RS Aqua公司和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共同开展。该项目将开发区分环境噪声和异常环境噪声(如海洋哺乳动物)的新型机器学习技术、适合偏远海域的新型实时数据连接技术。项目所开发的新型水下人工智能机器人将能够对海洋环境中所有的动物、人类和环境活动进行远程监测,从而确保海洋哺乳动物(鲸鱼和海豚)在海上风电场建设期间得到更好的保护。此外,新型水下人工智能机器人还将有助于发现非法捕鱼活动,从而更好地保护渔场和海洋保护区。(熊萍 编译)

  • 原文来源:https://www.southampton.ac.uk/news/2023/07/scientists-unveil-plans-for-underwater-ai-bot-that-detects-illegal-fishing.page
相关报告
  • 《英国大学投入3600万英镑促进先进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系统—海洋科技情报网
    • 编译者:liguiju
    • 发布时间:2017-11-30
    • 赫瑞•瓦特大学和爱丁堡大学合作的爱丁堡机器人中心将领导包括伦敦帝国理工学院、牛津大学和利物浦大学在内的5所大学组成的联盟组织与31个工业和创新合作伙伴,以“资产认证海上机器人”或“ORCA Hub”的名义进行合作,开发用于极端和不可预知的环境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旨在推进用于近海海上能源平台和资产的检查、修理、维护和认证的机器人和人工智能技术。 这项合作总投入约3600万英镑,其中工程和自然科学研究委员会(EPSRC)投入1430万英镑,31个行业合作伙伴投入1800万英镑,大学联盟组织投入360万英镑。ORCA Hub将创建有机器人辅助的资产检查和维护技术,能够在空中、甲板和海域进行自主和半自主的决策和干预。 赫瑞•瓦特大学David Lane教授是ORCA中心的主任,他提到,国际海上能源行业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近乎永久性的低油价,旧基础设施,以及海上可再生能源每千瓦时交易价格低,近海装备老化等。这次合作的目标是开发岸上操作的自主和半自主解决方案,用于海上、陆地和机载系统的海上能源基础设施的检查、维护和停运。因此,ORCA Hub的活动旨在引领关键机器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在当前海上检查、修理和维护做法方面发生一些变化,立志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上资产机器人技术研究学术中心。 爱丁堡大学的Sethu Vijayakumar教授是ORCA Hub的副主任,他提到,英国海上能源部门的目前价值是400亿英镑,提供44万个就业机会,并且拥有额外60亿英镑的商品和服务出口供应链。为确保英国的海上石油和可再生能源领域在经济上保持可行,开发更具生产力和灵活性的产品和服务至关重要,英国中小企业、初创企业和现有供应链可以出口国际。由五所一流大学专家组成的合作组织将开发出一种技术,可以利用配备分布式移动光学和声学空间传感器的多个机器人,对复杂的海洋结构进行绘图和测量。 Total E&P UK董事总经理Elisabeth Proust表示,ORCA是促成大学、产业和政府之间合作的一个明确信号。通过共同努力,创造出能够让英国继续引领全球石油和天然气技术发展的想法。 EPSRC首席执行官Philip Nelson教授也提到,这些新的机器人技术中心将吸收国家的研究人才来培育机器人领域的新发展,并为建立创新技术奠定基础。这项研究所产生的结果将能够探索对人类来说太危险的环境,而不会冒着伤害或不健康的危险。工业战略挑战基金正在帮助实现研究、发现和创新的一体化方法。
  • 《多国人工智能产业加速发展》

    • 来源专题:装备制造监测服务
    • 编译者:zhangmin
    • 发布时间:2020-12-29
    • 当前,以人工智能(AI)为代表的新兴信息技术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正加速普及,特别是在医疗健康、教育、金融、安全防务等专业服务领域。咨询公司麦肯锡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疫情防控以来,传统经济加快智能化转型,加速了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转化速度,预计到2030年约有30%的工作岗位将实现自动化、智能化。   智能研发提速 机器人显身手   韩国MBN电视台近日推出本国第一位人工智能主播。外形和真人几乎完全相同的人工智能主播,模仿真人的声音和语调,顺利播报了当日的主要新闻和若干条快讯。MBN电视台表示,人工智能主播可以在发生灾难等紧急情况时,迅速向观众播报新闻内容,并可全天候持续工作,节省了大量人力、时间和费用成本。   德国的人工智能医疗机器人“阿达”一直备受关注。当人们在“阿达”的应用界面中输入症状后,“阿达”会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分析评估病人的症状并给出治疗建议。“阿达”的诊疗“天赋”源于70多名医生、数学家、数据专家和计算机科学家的知识与经验。负责开发“阿达”的科技公司负责人纳特哈特表示:“我们用了7年时间专注研究人工智能的数据处理问题,并建了一个全球医学专家网络来提供医学支持。”目前,全球已有超过300万人使用过“阿达”。2017年,这家初创企业获得了4000万欧元投资。   去年11月,日本NTT公司和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宣布,其研发的人工智能技术挑战当年日本“高考”英语满分200分的笔试题,获得了185分的高分。NTT公司称,他们一直致力于提高人工智能对英语笔试题的自动解答技术、提升其借助深度学习所获得的自然语言处理知识。自2011年起,日本国立情报学研究所和东京大学等合作发起人工智能项目,检验人工智能可在多大程度上模拟人类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久前,第二届欧盟人工智能联盟大会集中展示了一批典型案例,介绍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如何助力疫情防控。比如,训练智能机器人来照顾新冠肺炎患者,利用人工智能系统分析病人肺部CT,以减轻医护人员工作压力。比利时鲁汶大学医学影像研究中心主席兼教授苏艾腾表示,实践证明,人工智能比放射医师更能有效地分析肺部CT。   多国出台政策 力促产业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国家出台政策扶持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欧盟今年2月发布《人工智能白皮书》,力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在过去3年里,欧盟用于人工智能研究和创新的资金增至15亿欧元,同比增长70%。欧盟近期还提出了一项重大的专项拨款,用于支持在“数字欧洲”计划下的人工智能研究项目。欧盟希望未来10年每年吸引超过200亿欧元的投资用于人工智能领域。   法国2018年5月出台“法国人工智能战略”,从政策层面力促研究机构将人工智能研发成果商业化。法国政府计划在2022年底前投入15亿欧元用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仅2019年,法国新注册的人工智能企业就达102家。   2019年12月,韩国政府发布“人工智能国家战略”,提出九大领域100个课题,计划2030年时将韩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竞争力提升至世界前列。韩国政府力争到2021年成功打造人工智能开发平台、全面开放公共数据,到2024年建立光州人工智能园区,到2029年为新一代存算一体人工智能芯片研发投入约1万亿韩元(1美元约合1090韩元)。   去年6月,日本政府出台“人工智能战略2019”,旨在从全球范围内吸引人才,增强本国人工智能产业竞争力。去年12月,东京大学和软银公司签署协议,宣布将共同打造世界顶尖的人工智能研究所,致力于开展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软银将在今后10年为此投资200亿日元(1美元约合104日元)用于相关研究,促进日本人工智能研究及相关产业发展。   应用前景广阔 助益经济增效   专家表示,未来全球可持续增长越来越依赖于数据所创造的价值,而人工智能是数字经济中最重要的应用技术之一。人工智能将在精准农业、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方面大有作为。   普华永道的最新研究指出,到2030年,凭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型产品与效率的提升,全球经济总量有望额外增长13.4万亿欧元。研究认为,德国大部分行业尤其是医疗、能源和汽车行业的生产率将因人工智能技术应用而显着提高,预计到2030年德国经济将实现11.3%的额外增加值。韩国政府预计,如果人工智能国家战略相关措施得以有效实施,到2030年,韩国将在人工智能领域创造455万亿韩元经济效益。   日本经济产业省对制造业及建筑业等大约2000家中小企业和提供人工智能服务的企业实施调查,并筛选出可用人工智能替代的业务,估算出如果中小企业引进人工智能技术,到2025年将产生11万亿日元的经济效益,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少子老龄化造成的劳动力缺口问题。   韩国延世大学教授金时镐指出,随着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各国政府需要研究各种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包括以基本劳动力为中心的工作岗位消失、人工智能服务安全性、数据安全等问题,提前研究应对策略以及必要的法律和制度修订。 作者:牛瑞飞 马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