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力支持露天煤矿发展,力争每年新增释放煤炭产能1000万吨左右》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信息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 guokm
  • 发布时间:2023-11-01
  • 近日,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云南省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一2025年)的通知》。提到2023-2025年,力争每年新增释放煤炭产能1000万吨左右。

    行动计划的主要目标中提到,供给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加大煤炭资源勘探力度,增强煤炭供给保障能力。加快培育释放煤炭先进产能,产能核增一批、加快建设一批、规划新建一批、前期储备一批,推动煤矿扩能增产,提升生产煤矿产能总量,夯实煤炭供应基础,2023—2025年,力争每年新增释放煤炭产能1000万吨左右,2023年原煤产量达到7100万吨,2024年原煤产量达到8000万吨,2025年原煤产量达到9000万吨。

    主要目标还要求,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推进煤炭清洁高效集约化开发利用,加快绿色矿山建设,提升洗选加工水平,鼓励地面、井下联合抽采煤层气资源,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到2025年,煤矸石综合利用率达到78%左右,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达到2.5亿立方米,利用率达到50%左右。

    行动计划的重点任务中提到,加快释放露天煤矿先进产能,支持露天煤矿扩建规模及核增产能,对资源票赋条件好、单坑产量大、安全保障程度高的资源整合露天煤矿,调整建设规模或改扩建后剩余服务年限最低不少于10年。支持符合产能核定条件的露天煤矿按实际生产能力核增产能。加快推进具备条件的井工煤矿实施井工改露天开采。

    重点任务还要求,适度超前启动部分煤矿新建项目,优化煤矿项目设计服务年限,对部分资源禀赋条件好、工作面单产大、适宜建设大型智能化煤矿但资源量偏少的项目,经论证后服务年限可以适当降低,服务年限最低不少于30年。

  • 原文来源:https://coal.in-en.com/html/coal-2637095.shtml
相关报告
  • 《加大力度提高门槛,推进露天煤矿发展》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先进能源知识资源中心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guokm
    • 发布时间:2020-05-28
    • 目前,全世界年产煤炭超过80亿吨,其中露天开采占比超过六成,部分国家甚至高达90%。 近年来,我国露天煤矿得到了快速发展,其煤炭产量占全国煤炭总产量的比重由2000年的4%左右提高到2018年的16%左右。 “我国煤矿大部分为井工矿,与之相比,露天煤矿开采具有资源回收率高、安全条件好、劳动效率高、生产规模大等优点。”全国政协委员、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国家煤矿安监局局长黄玉治说,推进露天煤矿高质量发展对我国煤炭稳定供应和国家能源安全意义重大。 提高集中度缓解征地 《煤矿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大型高效集约化矿井和大型露天煤矿。 尽管煤炭露天开采具有被业内认可的显著优势,但社会上的质疑从未间断。因征地问题“卡脖子”导致煤矿产能得不到有效释放的现象,在各地露天煤矿生产、建设中普遍存在。 “比如,一些适合建设大露天矿的区域,被人为划分成多个小露天矿,造成生产作业线长度短,煤矿产能无法大幅度提升。”黄玉治说。 受环保等政策影响,露天煤矿采场、排土场征地越来越困难,有的露天煤矿甚至出现无煤可采、无地可排的现象。黄玉治直言,国家能源集团准能公司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等多座煤矿因征地问题导致停产的现象,具有普遍性。 对此,黄玉治建议,加强露天煤炭资源开发规划,整装煤田应统一规划、统一开发,减少矿权设置数量,建设大型和特大型露天煤矿,整合中小型露天煤矿,提高露天开采煤炭产业集中度。同时,加强部际协调,强化用地保障,避免露天煤矿采剥失调。 规范技术标准提高准入门槛 目前,我国有露天煤矿400多座,其中包括中煤平朔公司安太堡露天煤矿、内蒙古平庄煤业元宝山露天煤矿在内的80多座大型、特大型优质单矿。 但与井工矿相比,露天煤矿在标准规范制定、修订方面明显滞后。 黄玉治表示,露天煤矿在设计、建设、生产等方面标准规范不具体,甚至存在大量环节没有标准的情况。“当前,露天煤矿普遍存在以下通病,例如不同种类矿图无内容、图例、审批等要求,矿山道路路标无规格、间距等要求,外包经营方式缺少生产技术与管理规范,露天煤矿在生产建设标准、规范制定方面任重道远。”他认为,当务之急是要制定和完善露天煤矿各生产环节、辅助环节的技术标准规范,推动露天开采规范化、标准化。 为节省投资和运营成本,露天煤矿主要生产环节普遍采用工程外包方式。为此,黄玉治除了建议制定《露天煤矿外包工程生产技术与管理规范》外,特别强调要修订矿山工程施工总承包资质标准,在资质标准中加入设备投入、从业人员、安全业绩、诚信记录等内容,以此提高露天煤矿工程施工承包单位的准入门槛。 提升装备水平避免带病运转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国露天煤矿装备技术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然而与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由于部分矿用卡车吨位小、容积小,有的特大型露天煤矿高峰期坑内有车辆800余台,单班坑下作业人数超过1000人,年耗油7万多吨,这种小设备搞大矿山的作业方式与现代化矿山发展趋势极不匹配。 黄玉治建议,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及《煤炭生产技术与装备政策导向》,将大型露天煤矿采用10立方米以下挖掘机、90吨以下自卸卡车列入限制目录。不再核准采用设备选型列入限制目录的露天煤矿项目,现有露天煤矿设备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淘汰。 在他看来,露天煤矿装备技术水平的提升面临两大问题,一方面来自装备本身,另一方面则来自与之息息相关的检测检验环节。 据了解,2014年修订的《特种设备目录》中,纳入检测范围的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仅包括机动工业车辆(叉车)和非公路用旅游观光车辆。再加上露天煤矿场(厂)内机动车辆因未悬挂交通部门发放的道路交通车辆牌照,道路交通部门、质检部门均不予检测检验。这就导致露天煤矿设备超负荷运行、该报废不报废。 “希望能够将无人驾驶矿用卡车、大型矿用新能源卡车研发与应用列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同时将露天煤矿生产指挥车、中巴车、油槽车、高空作业车等场(厂)内机动车纳入特种设备检测检验范围,将露天煤矿钻机、挖掘机、自卸卡车、推土机、排土机、破碎机、工程机械等纳入矿山在用安全设备检测检验目录,避免设备‘带病’运转。”黄玉治说。
  • 《我国又新增一座年产能千万吨级煤矿》

    • 来源专题:能源情报网监测服务平台
    • 编译者:郭楷模
    • 发布时间:2024-06-05
    • 6月3日,广汇能源发布公告称,根据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相关批复,公司淖毛湖矿区马朗一号煤矿产能规模由原500万吨/年新增至1000万吨/年。 据悉,近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正式印发了《关于新疆淖毛湖矿区岔哈泉一号露天矿一期等7处煤矿项目产能置换承诺有关事项的复函》(国能综函煤炭〔2024〕34号)。 此函复要点为:为推进实施“十四五”煤炭规划,加快建设新疆煤炭供应保障基地,有序释放煤炭优质先进产能,同意所属广汇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淖毛湖矿区马朗一号煤矿在内的7处煤矿项目以承诺方式实施产能置换;要求进一步落实项目建设条件,做好项目建设各项前期工作,尽快具备核准条件,按规定履行项目核准程序及严格履行产能置换承诺等。 广汇能源表示,目前正基于新增产能规模积极推进必要的项目手续审批办理及项目前期开发准备,力争及早实现煤矿优质先进产能的释放。 据悉,马朗煤矿煤炭资源储量超过18亿吨。马朗煤矿以长焰煤为主,特低灰、高挥发份、特低硫、特低磷、发热量高于白石湖露天煤炭,是优质的动力和化工用煤,也可做工业锅炉用煤。 此外,广汇能源此前曾表示,马朗煤矿所在矿区的总体规划已经取得批复。广汇能源在全面加快推进马朗煤矿相关手续办理的同时,也积极做好项目开发的相关配套设施建设工作,马朗煤矿配套的白石湖快装复线整体项目已正式开通装车运行,马朗至白石湖的矿用公路已建成并通车。 关于广汇能源 广汇能源创始于1994年,2000年5月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12年转型为专业化的能源开发企业,是目前在国内外同时拥有“煤、油、气”三种资源的民营企业。公司依托丰富的天然气、煤炭和石油资源,建成了以液化天然气(LNG)、甲醇、煤炭、煤焦油、乙二醇为主要产品,以煤化工产业链为核心,以能源物流为支撑的综合能源产业体系,并形成了天然气、清洁能源(氢能)、碳捕集与利用、煤化工、煤炭协同发展的五大产业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