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信部:推动大模型算法突破,提升智能芯片算力水平》

  • 来源专题:智能制造
  • 编译者: icad
  • 发布时间:2023-10-27
  •        10月20日,国新办举行前三季度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工业和信息化部新闻发言人、运行监测协调局局长陶青回答了如何加快推动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更好赋能实体经济的问题。   陶青表示,以大模型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技术创新快、应用渗透强、国际竞争激烈等特点,正加速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刻改变制造业生产模式和经济形态,展现出强大的赋能效应。   工业和信息化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融合为主线,加快培育壮大智能产业,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据介绍,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不断增长,企业数量超过4400家,智能芯片、开发框架、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不断涌现。云算、智算、超算等协同发展,算力规模位居全球第二,东数西算等重大工程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有力推动实体经济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目前已建设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   陶青介绍,下一步,工业和信息化部将坚持突出重点领域,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   一是夯实人工智能技术底座。通过科技创新重大项目,着力推动大模型算法、框架等基础性原创性的技术突破,提升智能芯片算力水平,释放数据价值,强化“根”技术研发。   二是推动重点行业智能化升级。加快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制造业全流程融合应用,大幅提升研发、中试、生产、服务、管理等环节智能化水平。推进人工智能试点示范,拓展特色应用场景,加快“智改数转”,形成新质生产力,提升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是推动智能产品和装备发展。发挥大模型强认知、强交互、强生成的特点,促进高端装备、关键软件、智能终端的升级迭代,提升重点产品和装备智能化水平。   四是加强支撑服务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组建一批生态型创新联合体。深化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伦理治理、人才培养等国际交流合作,协同打造良好的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责任编辑:王力
    关键词阅读
    大模型算法
    相关资料 .
  • 原文来源:https://news.e-works.net.cn/category802/news108223.htm
相关报告
  • 《国内首个光子芯片领域专用大模型发布》

    • 来源专题:光电信息技术
    • 编译者:王靖娴
    • 发布时间:2025-05-12
    • 【内容概述】据光行天下5月19日报道,近日,光子产业生态大会暨光子专用大模型OptoChat AI发布会8日在江苏省南京市举行。现场,国内首个专注于光子芯片领域的专用大模型——OptoChat AI正式发布。   别于传统集成电路,光子芯片需要传输光信号。一枚小小的光子芯片,集成了激光器、调制器、探测器等光学元件与电子芯片,工艺复杂度呈几何级数增长。光子专用大模型OptoChat AI由南智光电联合生态伙伴共同开发,聚焦于“懂光子、懂工艺、懂应用”的实用价值,系面向光子领域全产业链的专用人工智能大模型,致力于解决科研与工程之间“知识转化效率低、参数理解难、研发路径碎片化”等问题。这款大模型深度融合南智光电及其合作伙伴的专业数据库,主要面向国内外光子芯片领域的科研及产业机构,帮助工作人员解决研发、生产过程中的难题,突破传统试错式、经验驱动的研发路径。   相较于通用大模型,光子专用大模型OptoChat AI具备更强的专业性与可靠性,通过对超30万个权威专业文献、可信工艺数据的结构化提炼与智能训练,构建覆盖材料选型、结构设计、性能分析、制备路径优化等多环节的专业知识体系。如今,南智光电不仅拥有国内首个“薄膜铌酸锂+X”光子芯片全链条研发及生产能力,还成功实现了8英寸铌酸锂晶圆流片,现已服务各类客户300余家。目前,OptoChat AI已面向部分产业客户和研究团队开放试用,并将在后续开放接口与联合训练平台,产业界可免费使用、共建共享。
  • 《聚焦高端芯片 上海力争2020年IC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

    • 来源专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制造与材料知识资源中心 | 领域情报网
    • 编译者:冯瑞华
    • 发布时间:2018-06-21
    • 由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共同主办的“聚焦高端芯片、形成自主可控产业集群”高峰论坛在上海浦东新区举行。围绕加快推进上海高端芯片的本土化,来自集成电路产业上下游企业、投资公司等代表各抒己见。 2000亿目标与六大投资方向 作为国家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集成电路产业备受各地方政府重视。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傅新华在致辞中表示,今后几年,上海将坚持“全面发展与重点突破相结合、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政府推动与市场驱动相结合”,更加注重产业链布局,更加注重先导技术研发,更加注重规模化发展,力争2020年产业规模突破2000亿元,部分指标达到世界一流。 资料显示,在集成电路领域,上海市已经成为国内“产业最集中、产业链最完整、综合技术水平最高”的地区。据统计,2017年上海集成电路产业销售规模接近12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12%。 资本是产业发展的助推器。围绕上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目标,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董事长沈伟国在致辞中表示,未来,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将发挥资本的力量,有效对标国内外高端芯片发展现状,加快推进上海高端芯片的本土化进程;具体投资方向上,基金将加快促进汽车芯片、智能移动芯片、物联网芯片、AI储存器芯片、安全芯片以及智能储存器芯片等高端芯片的研发和生产。 沈伟国认为,未来,集成电路将以技术为导向发展,制程越来越先进,集成度越来越高;同时也必将越来越围绕新兴产业的应用发展,比如围绕支持5G、汽车电子、物联网等发展,引领和带动相关产业快速发展。 记者查阅,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总额500亿元,分为100亿元的装备材料基金、100亿元的设计基金、300亿元的制造基金。沈伟国介绍,上海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已经完成签约金额超过200亿元的投资。 产业链龙头公司聚焦高端芯片 作为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上海市拥有产业链企业超过500家,涌现出中芯国际、华虹宏力、紫光展锐、上海兆芯、华大半导体等龙头企业。 上海兆芯是优秀的国产CPU处理器芯片公司。在本次论坛上,上海兆芯副总裁罗勇介绍,兆芯是国内唯一同时掌握CPU、GPU、Chipset三大技术的国产CPU公司,搭载兆芯CPU的电脑整机完全满足商业化量产的标准。资料显示,目前上海兆芯已经发布了开先ZX-C系列处理器、KX-5000系列处理器,搭载兆芯国产通用CPU的电脑整机已入围多个省市的政府采购项目。 除了专用市场,基于X86全兼容等优势,未来,上海兆芯将持续向个人用户市场进行拓展。数据显示,政府部门军队系统市场仅占全部PC、笔记本整机市场的5%,保有量不过200万台,每年的采购仅几十万台;CPU公司要想发展壮大就只能去攻克那95%的个人用户市场。罗勇介绍,上海兆芯的芯片解决方案具有四大优势:X86全兼容、自主安全可控、产品稳定可靠、产业化能力国内最强。 作为老牌的集成电路公司,华大半导体则深耕工业控制和汽车电子。华大半导体总经理董浩然介绍,基于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市场广阔前景,华大半导体将以电机控制应用为突破口发展工业控制核心芯片,目标是实现核心芯片进口替代,支撑智能制造国家战略。华大半导体现有上市平台上海贝岭。 资料显示,全球工业控制半导体市场容量持续增长,预计2018年将超过400亿美元。随着“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的实施,国内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将带动工业控制领域的集成电路市场快速增长。 董浩然介绍,在工业控制芯片领域,华大半导体的目标是打造面向工业控制及新能源汽车的全产业链,形成整体解决方案,打造中国的工控旗舰企业。具体来看,华大半导体将聚焦在应用于白色家电、工业控制、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控制器、模拟电路、驱动芯片、功率器件等领域。 另外,紫光展锐CEO曾学忠介绍了紫光展锐的5G研发现状及下一步发展目标。紫光展锐预计2019年实现5G芯片的商用,并在2019年底推出8核5G芯片手机。曾学忠强调,紫光展锐期待更多的政策支持、产业链合作共赢、本土终端厂商的协同进步。